在道德經CH64中,老子說:“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此句話說出老子主張無為的原因和方法,老子無為的原因是保持一切事物的自然狀態。據最近考古發掘,由馬王堆出土的證據,我們現在知道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他們的文明已經非常進步,已經有許多青銅器具和商業行為,甚至宗教也很發達,可惜非常迷信。因此老子了解過度的有為,就會破壞這個美麗的周遭環境,所以筆者肯定老子的無為完全是為了保護環境。在當時,雖然沒有嚴重的霧霾,但是,所有的有為都一定會破壞大自然的協調,就是一種罪過。所以老子在CH64的結尾就說:“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道德經的基礎是在“道法自然”,他要求我們一切都順萬物的自然,不要有為,所以老子建議要有這三種態度:A、最有效的無為是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或者是尚在萌芽的階段,這樣可以很容易地除去破壞自然的事情。B、當然,遇到認為是對人類有益的事情也隻是順其自然去讓它形成,正好像讓一根小樹苗自然張大到數尺寬的大樹,不要去拔苗助長,也不幹預。反之,則一定要儘快阻止一切破壞環境的事情。C、最重要的是麵對任何即可完成的事情,一定要和剛開始一樣的心態,隻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而已,毫不幹涉。
有此三種方法去無為,聖人還要杜絕一切欲望,同時修養自己崇尚自然大道的知識,這樣才可“輔助萬物的自然發展而不會有偏差”。
先將道德經CH64原文和白話譯文登出,再討論:
〖道德經CH64原文〗因為此章較長,筆者將此章分作四段,以方便說明:
(A)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2、其脆易泮,其微易散。3、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B) 4、合抱之木 ,生於毫末。5、九層之台,起於累土。6、千裏之行,始於足下。7、為者敗之,執者失之。8、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C)9、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10、慎終如始,則無敗事。(D)11、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12、學不學,複眾人之所過。13、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德經CH64白話譯文〗
(A)
1、一個安定的狀況是容易保持。在事情沒有兆頭的時候是容易防備的。
2、脆弱的東西容易分解。微細的東西容易分散。[注:脆-脆弱的東西。泮-分解。微-微細的東西。散-分散。]
3、在事情未萌芽的時候,就要預先處理。在亂事尚未成形的時候,就要早作防備。[注:未有-沒有萌芽的時候。未亂-沒有成形的時候。]
(B)
4、合抱的大樹,是從嫩芽長起來的。[注:毫末-嫩芽。]
5、九層的高台,是由一筐一筐的泥土築起來的。[注:累土-一筐一筐的泥土。]
6、一千裏的遠行,是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7、違反此自然大道的人,有心作為的話,必定是失敗的。固執私見的話,必定會失落。
8、所以聖人順自然而無為,因此就不會失敗。沒有固執,也就不會失落。
(C)
9、一般人作事,往往到將近成功的時候,反而失敗了。[注:幾成:將近成功。]
10、如果在事情將近完成的時候,像開始的時候謹慎的順自然而行,就不會失敗了。[注:慎-謹慎順著自然。]
(D)
11、所以聖人心中沒有欲望,不重視珍貴的貨物。
12、聖人學道而不學追求功名的智慧,以挽救眾人離道而失去真誠的過錯。[注:學-學道。不學-不學習求功名的智慧。複-挽救。
13、以輔助萬物的自然發展,而不敢有所作為。
〖討論〗
1、在此章中,聖人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可以分為三部分:A)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在破壞自然之前就已經阻止發生,所以可以說用力很小,或者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B) 有益於自然的,也就順它自然成功。如讓樹木之自然成長,不必幹預。C) 任何事情,自始至終,都抱著同一個態度,就是順其自然而不幹預。
2、許多事情,在萌芽階段,是很難看到此項發明是否會破壞環境。譬如內燃機的發明,在當初的時候,絕對不會聯想到內燃機會引起城市的霧霾,甚至可以嚴重到破壞許多人的肺部健康。按照老子的理論,在第一部汽車發展之時,就應該設法證明汽車的內燃機會引起空氣汙染,造成嚴重的霧霾和環保問題,如此早期的控製這種破壞大自然的發明的話,隻是停止一輛汽車的建造而已,而到今日,全世界不知道有數億的汽車,要同時停止數億汽車的使用,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
3、在老子之前,曆史上最有名的事業,應該可以說是在夏朝之前的“大禹治水”,雖然沒有可靠的曆史記載,我們可以從易經中的坎卦中,根據坎卦中的描述,就可以知道當時洪水的可怕。大禹治水大約十多年,而且三過家門而不入,以當時的工具與技術,我們可以猜到治水的方法,不外是利用水往低處流動的自然規則,以人力挖出一條渠道,讓洪水流向低漥的地方或湖泊,所以當時是一擔一擔用人力搬運出去,而且是一步一步搬到他處。正如老子所說的“九層之台 起於累土”和“千裏之行 始於足下”。而且總共治水十多年之久,所以一定是“慎終如始”,這個“有為”是必須的,因為洪水直接影響人的生命與財產,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名字,甚至在大禹死後,讓他的兒子繼位,破壞了我國從黃帝以來的禪讓製度,可見他的確是貫徹始終。而且他的方法是順物自然而然的,並不像是今日的破壞大自然的長江三峽的大水壩。
4、最後,老子敘述學道者應該保護此大自然,他教我們不要貪求人間的珍貴貨物,專心學道,不要學習破壞大自然的學問,並且要去彌補其他人破壞自然所犯的錯。最後老子說出他的“無為”的主要目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所以老子的“無為而治”是完全為了保護此大自然之不受到人類的破壞。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是二千七百年前真正懂得“環保”的人,所以筆者認為他的唯一著作-道德經,應該歸還給他一個“保衛大自然” 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