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子的養心可以讓自己長壽-道德經CH55

(2017-01-11 21:07:06) 下一個

在前一章中,老子心中的聖人,是真誠的建德抱道於一身的人,所以可以進而齊家,治鄉,治邦、而最後可以平天下。年輕時,由小鄉長作起,再到縣長,再省長,再部長,再國家領異人,他的任務是把順自然的大德普及至天下。由此可見,聖人真是任重道遠,非得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勝任這個長期的任務。聖人如何可以得到這樣的身體?

在道德經Ch55中,老子敍述這樣的善於建德抱道的聖人,心態有如嬰兒一樣。因為老子活到96歲,在二千七百年前的春秋時代,這可以算是非常長壽,所以筆者認為這也是老子的養生之道,他勸我們要從培養心性著手,要我們建德抱道,最終達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大概“赤子之心”就是修道人的最終目標。赤子雖不了解大道,但是他們心境純潔、無欲,而內含精氣神的元氣,和了解大道的心境是一樣的。為什麽呢?老子的解釋如下:

他形容嬰兒是:a、雖然柔弱,但是小拳頭握緊倒是非常有力,這是因為他的神采充沛的緣故。b、他內心純淨,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是嬰兒的生殖器卻有時會舉起,這是他的精力旺盛的緣故。c、他可以終日大哭,但是他的聲音卻不會沙啞,這是他的內氣充足的緣故。他的神、精、氣、的現象,顯示他是正在處於“太和”的狀態。老子再解釋:知道這個“太和”就是天地的真理的話,就可以說是明白大道了。


老子又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假如以與“建德抱道”相反的方式去健身的話,將會有大災難。他說:“假如不順其自然,縱欲貪生的話,將會産生災禍。以有欲的心來遠行意氣,可以稱之為逞強。”又說:“萬物壯大之後,就會衰老了,這就是不合於自然的大道。不合於大道的話,很快就會消失。” 老子這套的養生哲學,和現代人的養生哲學絕不相同。現代人都是過分的太注重養生,吃各種維生素與補身品,但是都不注意心性的培養。老子的養心方式,陳述在道德經中 的其他章節,他強調:“心情要柔和,外表儉素”,如此才有愉快的人生。他的養生方法與西方的每日健身運動並不相同,但是比佛教的“看空放下”更為 積極。

 先將道德經CH55原文和白話文登出,再討論:

〖道德經CH55原文〗


1、含德之厚,比於赤子。2、……。3、骨弱筋柔而握固,4、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5、終日號而不嗄。6、和之至也。7、知和日常,知常曰明。8、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經CH55白話文〗

1、含德深厚的聖人,可以和天真無邪的嬰兒相比。
2、……[注:筆者同意明代朱得之先生建議:除掉此處之十二個字,如此此章就更一目了然。]
3、他的筋骨雖然柔弱,但是他的小拳頭握起來卻很緊。[筆者加注:此是嬰兒的“神之至也”。]
4、他雖然不知道男女交合的事,但是他的小生殖器卻常常勃起,這是因為他精氣充足的原因。[注:牝牡-雌雄。合-交合。脧-小生殖器。作-勃起。]
5、他雖然整天號哭,但是他的嗓子卻不會啞。[筆者加注:此是嬰兒的“氣之至也”。][注:號-號哭。嗄-嗓子啞。]
6、有此“神精氣”三者的結合,所以此聖人已經達到“太和”的狀態了。[和=太和]
7、能夠知道太和狀態,就是知道天地的常理,知道天地的常理就叫作“明”。
8、過度保養身體生命,將會產生災禍。而以有欲的心操縱生理自然本能,就是太過剛強。[注:祥-災禍。]
9、萬物太過強壯的話,便開始衰老,是不合自然的大道。不合於大道的話,很快就會消逝。[注:早巳-很快就消失。]

〖討論〗

1、在許多道德經之書中,在第二節有下列:毒蟲不蟞、猛獸不據、攫鳥不搏。”等十二個字。許多版本都有不同的注解,因此引起許多不必要的誤解,反而扭曲了老子原來的讚美聖人的原意,讓讀者失落,而更會誤解道德經,所以筆者採取明朝朱得之先生的建議:將這十二字完全刪掉,僅以“……”代表這十二個字。

2、在此章中,老子敍述這樣的善於建德抱道的聖人,心態有如嬰兒一樣。他說嬰兒的1、骨弱筋柔而握固,2、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3、終日號而不嗄。所以嬰兒擁有調和的精氣神,並且達到“太和”狀態。而聖人培養自己的心性,就應該將長期目標放在明白大道,如此自然可以長壽,不必汲汲於追求長壽。所以說:聖人的養心,可以使他自己就會自然長壽。

3、同於以上的道理,老子也在道德経CH10就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他勸我們培養柔和之氣,一直達到有如嬰兒的狀態。在CH10最後又說:“明白四達、能無知乎?”也就是說:“可以明白天理,又回複到嬰兒的無知與不爭。” 而在此章內,他也用了八個字,就是“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我們也可以說:兩章的道理是相通的,是前後對應的。


3、曆史記載老子活到九十六歲,是非常的高壽了。究竟老子如何養生呢?在此章中,老子透露了一個信息,他要我們以培養心性著手,如此就可以與初生的嬰兒相比,就會保有精氣神的真氣,這大概就是長壽的秘訣。因為在當時的醫學,比起現代,應該是很落後。而老子的心態,應該和他所說的聖人相似。因此筆者推論:老子的養生之道在於先養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