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子的建德抱道一直到平天下-道德經Ch54

(2017-01-10 20:07:01) 下一個

在國學中,無論儒家與道家的思惟,都是以修身為本,才進而可以齊家、治鄉、治邦、平天下。而現代國家的選舉製度,偶而選出一個從來沒有作過任何公聀,從天而降,馬上就成為一市的市長,或者一個大國的總統。尤其此市長或者總統僅僅是靠自己說話的魅力而成功的,在位之後,往往不懂政治,他的任何一舉一動,都是不合任何的常理,對於全世界人的安寧,常常是非常危險的人。

在道德經Ch54中,在此章的開始,他就指出:會將德建立在心中,就不會被拔掉。 會將道抱在胸前的人,也不會被脫去。如此也可以造福子孫了。老子接著就解釋建德抱道的聖人,必須是:以德修身的人,他的內心是隨順自然,而且以真誠為根本。[原文:修之以身、其德乃真。]

隨著發揮這個真誠的德行,推廣到自己的家中所有的人,又推廣到一鄉,再推廣到一國,進而推到天下,如此他的德行愈來愈擴大,最後就會必定普及全地球了,達到“平天下”的目標。同樣的,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九章中,老子述及聖人推廣善良與誠信為天下的標準,最終全國人民都以善良和誠信為修身的標準,最後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由此可見,以善良和誠信去建德抱道的話,最後可以平天下。


先將道德經Ch54原文和白話文登出,再討論:


〖道德經Ch54原文〗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3、修之於家,其德乃餘。4、修之於鄉、其德乃長。5、修之於邦、其德乃豐。6、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7、故以身觀身,8、以家觀家,9、以郷觀鄉,10、以邦觀邦,11、以天下觀天下。12、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經Ch54白話文〗

1、善於建立德在心中的人,他的心中的德是不會拔掉。善於抱著大道於心中的人,他的心中的道是不會脫去。子孫後代也可受福,所以祭祀不停。[注:輟=停。]
2、當修身的時候,聖人就注重:德是真誠的建立在心中。
3、推廣到一家,他的德一定有剩餘。
4、推廣到一鄉,他的德一定是長久的。
5、推廣到一國,他的德一定是豐富的。
6、推廣到天下,他的德一定是普遍的。
7、以己身反觀本身能否建德抱道,
8、以己家反觀本家能否建德抱道,這樣就可以家和。。
9、以本鄉反觀本鄉能否建德抱道,這樣就可以鄉睦。
10、以本國反觀本國能否建德抱道,這樣就可以國治。
11、以天下反觀天下是否建德抱道,這樣就可以天下平。
12、我何以知道可以平天下的呢?就是以建德抱道。


〖討論〗

1、由此章老子的言論,一個人先建德抱道於心中,再擴展使全家、全鄉和全國,然後再推廣至全天下。因此他必須由基層作起,從自己的修養作起,而且常常反省與觀察,譬如當鄉長時候,全鄉百姓都效法他,而他自己反省全鄉的百姓,是否建立以善良為道德的標準,是否以誠信與人溝通,再當縣長時,也反觀全縣百姓,這樣循序漸進,一步步成為國家的領導人時,就比較容易領導了。這就是東方的治天下的哲學,不靠武力或航母艦。

2、老子之“修之以身,其德乃真”是他的修齊治平的基礎,要以真誠修身為出發點。而儒家的修齊治平的基礎也大致相同,這個道理在大學書中解釋得很清楚,大學中第一章就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可見儒道兩家都以真心或誠意為基礎,而都以平天下為最後目標。國學的智慧就是在此:領導者一定要真心誠意,先從基層做起,先作鄉長,縣長,市長,省長,才可以作國家領導人,如此才能平天下。和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從天而降,是完全相反。

3、此章的老子的修齊治平哲學,雖然很短,應該是國學中的第一人提起的。而在儒家四書中的大學,雖然比此章長很多,但是大學中的內容並未跨越老子的思維,所以筆者推論老子應該是最早提出修齊治平的第一人。由此章的論述,我們也可以推論他的以誠信為本的無為而治哲學,先把國家治理好後、一定可以順利地平天下。 所以老子是世界第一位由自己先建德抱道,最後才可以治邦,進而再平天下的哲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