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還有二百四十億年壽的人是遵循老子之道的人-死而不亡者壽在道德經Ch33

(2016-07-13 14:30:21) 下一個

老子之道強調一切順循自然,希望大家都作為守道的人,守道的人是心中擁有道,行為尊守大道,並且愛護自然。在道德經Ch33中,老子解釋如何守道,如何修道。他提出了四點:1、有自知之明,2、去掉私慾而自強不息,3、知道滿足而淡泊財富,4、能夠恒久有誌與勤行於大道。這個簡單的修養方法,可以使我們常處於道而不會離失,如此修行,身體雖然死亡而心仍然和大道永垂不朽,如此可以稱為是長壽了。據最近美國的Hubble望遠鏡的觀測結論是:此宇宙還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所以遵循老子之道的人應該可以說還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


此章本來是為了解釋侯王如何守道,萬物就會自動歸順。但是這段也應該可以應用於任何求道的人。

先將道德經原文和白話文列於下,再討論:

 

〖道德經Ch33原文〗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3、知足者富,強行者有誌。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道德經Ch33白話文〗


1、能了解他人的長短的人可以稱為有智慧,能夠自己知道自己的人可以稱為英明。

2、能夠戰勝他人可以稱為有力,能夠克服自己的私欲可以稱為堅強。

3、能夠知道滿足可以稱為富有,能夠恒久地勤行於大道的人可以稱為有誌。

4、常處於道而不離失的人就可以長久,身雖死而心寄托於道,兩者仍然存在於此宇宙,所以就算是長壽。


〖討論〗


1、經過觀察而了解他人可以說是智者,但是了解自己可以說是比了解他人還要困難,故老子說: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可以稱為高明,所以求道的第一條件就是自知。有力氣的人在打架時候可以勝過他人,但是要除掉自己的私欲是需要培養自己的虛靜的工夫,要自己不斷地自強不息,所以求道的第二條件就是自勝者強。修道的第三條件就是要知足,一切知道滿足,不要有太多的私欲。第四條件就是勤奮地去執行,不要鬆懈。如此,就可以達到“不失其所者久”和“死而不亡者壽”的境界。


2、老子強調假如我們的身心可以寄托於大道中的話,雖然我們的身體老死後,但我們仍留於大道中,繼續存在而不消失。這句話的宗教氣氛濃厚,但是在老子的道中,沒有偶像,也沒有祈禱或跪拜的儀式,完全不是一個宗教。筆者認為這是道德經的偉大處,在不構成一個宗教信仰中,而啓發讀者的心靈的寄托。當我們的心靈寄托於大道中,就可以“不失其所”,就不會迷路,不會不知所措。而且身體雖死,而心仍然在道中,與道一起存在。據最近的天文科學家預計,此宇宙尚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也就是說,老子的道仍然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所以老子說:死而不亡者壽,也就是,守道的人尚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所以修養老子之道的人可以稱為長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tillthere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