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陰陽理論的鼻祖-老子道德經Ch2

(2016-04-12 18:19:09) 下一個

陰陽的哲學,在國學中佔很重要的地位,影響後世非常大。


伏羲氏作八卦的時候,就有陰與陽的概念,他首先以一長橫條代表陽爻,而以兩條短橫條代表陰爻,大概陰與陽的覌念就從此而生。可能在商朝時期,易經的一套爻辭已經完成了。周文王不過乘在牢獄期間將周易完全積合而編寫成一本正式的易經。而在春秋初期,老子在道德経第2章中,他把美醜、善惡、有無、難易……等相對的關係都列舉出來,他雖然不用陰陽的名詞以表達兩者相對的現象,但是這些覌念足以讓任何人產生相對的概念,也奠定了後世的陰陽理論。後來在周易係辭傳中,又有“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言詞,後人推測係辭傳大概是孔子之弟子所作。


在戰國時期的陰陽學家騶衍,強調陰陽與五行的功用。漢以後,不知何時,陰陽五行兩者揉合後,就演變成中醫的基本理論。後來陰陽又用虛實來代表,例如:腎虛就是代表腎氣虛弱,而中醫的腎氣包括了排尿係統與生殖係統,甚至包含了內分泌係統。老子的陰陽理論對後世影響很大,凡是醫學建康,治國安邦和兵法等等都離開不了陰陽之說。

到了北宋初期,周濓溪的太極圖說推展他的太極理論時,他說:“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極立焉‘,他把陰陽的理論說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後來南宋的朱熹更加崇尚太極,他的理論是:“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 意思是幾乎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含有太極的道理。而把一切事物分開陰陽而討論分析,則是人間的器具。在元明之際的張三豐創始他的太極拳,他更以易經的剛柔共濟,以描述陰陽調和之現象,太極拳打到剛柔共濟時,就可產生身體的陰陽調和,這是健康養生的原理。

老子道德經的第一章中,他用“有名”與“無名”作全書的開始。又在第二章中,他把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等的相對關係指出,後人就直接用陰與陽的相對關係來表達一體的兩麵,代表好處或壞處,代表相對的關係,代表一體的兩麵。老子在第58章又說福中有禍而禍中也會有福,最有名的故事譬如塞翁失馬的故事,就是說福可以變成禍,禍也可以會轉變為福,就是深得老子陰陽概念的要旨。老子教我們對任何事物要從多方麵觀察,才得到全貌。所以,由此可見,陰陽理論的鼻祖應該算是老子。


先將道德経的原文和白話文登出,再解釋和討論之:

〖道德經Ch2原文〗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2、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3、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4、長短相形,高下相傾。5、音聲相和,前後相隨。6、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7、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8、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経Ch2白話文〗


1、天下的人都追求美的事物,但是有時過分追求美的話,就會產生惡的意念或者事情了。
2、過分地追求善的話,就會產生不善的念頭了。
3、所以有和無是互相產生的,有難事才能顯示出易事。
4、長和短是互相形成的,高和下是互相比較而相傾。
5、音和聲相待而和諧,前和後相待而有秩序。
6、聖人了解這個道理,就“無為”於政事,對“教導”也不多言。天下萬事會自然而然的自行成功,而不加幹預。
7、所以聖人就像大自然一樣:生長萬物而不擁有,作為許多澤潤萬物的事而不居功,有功於人民而自己不居功。
8、就是這樣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勞是永遠揮不去的。


〖解釋〗

1、由追求美而產生惡的意念或事情?老子僅僅誇大它的害處而已。因為“美”的相反詞有不美、醜、很醜等等的階段,最後才會到“惡”的階段。

2、由善而至不善,是自然的現象。

3、有與無、難與易,都是相互對待的。

4、長與短、高與下,都也是相互對待的。

5、音與聲雖是相互對待,但配合後就產生悅耳的音樂。前與後也是相互對待。

6、聖人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有好處則必有壞處,所以就以無為的方法處理世間的事,對於後代不用言語文字教導(不希望將知識傳承下去)。效法天之對待萬物,自然地恩澤萬物也幹涉。


7、要學習大自然的“生長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形成萬物而不恃其功勞,成就萬物而不居功”的精神。

8、就是因為功成而不居功,所以是真的有功勞。

 

〖討論〗


1、陰陽的理論雖然從老子開始,但是尚未成形,大概是在戰國時期,才有理論與有文章的出現。

 

2、即使在道德經的後麵數章中,也常常有所謂的陰陽理論的言論。可見在老子心中,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但是都是隱埋在文章之中。如以下兩例,都變成後代有名的句子:

(A)Ch42: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句是說有失必有得,或者有得後必有失。陰陽的道理,完全隠埋其中。

(B)Ch58:福分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同樣的是:有禍後也許會有福,有福之後,也許會有禍發生。


3、由此剛萌芽的陰陽理論,老子的結論是:聖人應當效法天地的大公無私地無為,效法大自然的不居功,所以應該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此可以維護大自然的平衡,此地球才不會有大災害。雖然他沒有說出有為的災害,但在當時他的確是不知道會有環境汙染的災害,不知道會有全球暖化的現象。他苦口婆心地喧揚無為的好處,“無為”隻是隨任大自然的一舉一動而已。但是,西方哲學中,沒有如中國的陰陽理論,隻是拚命的發展科學、導致環境汙染與全球暖化的結果。陰陰的理論是要我們覌察一體的兩麵,有好處則必有壞處,譬如發明汽車的人,絕對想不到會有今天空氣汙染的問題。又如發明炸藥的諾貝爾,在他的有生之年就看到炸藥的壞處,才設立了諾貝爾的獎金,以彌補他的炸藥殺死了許多無辜的百姓。


4、在此章中,老子雖然並沒有直接說出以陰陽理論研究健康養生,但是在其他的章句中,都隱隱地告訴我們健康養生之道,譬如:

(A)道德経之Ch50中有:“夫何故?以其無死地。”意思就是假如不怕死的話,在陸地行走時,不會受到犀牛老虎的攻擊,在軍隊中打仗,不會受到兵刃的殺傷。[原文: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老子間接地告訴我們,假如不怕死的話,是健康養生的第一步。


(B) 道德經中的28章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 意思是我們要“知剛守柔,了解陰陽的道理,與世無爭,就可以作為天下的谿壑,如此常德就不會散失,而複歸於嬰兒的狀態了。” 也就是說不僅心態複歸於自然的狀態,甚至身體也可如嬰兒一般。因為複歸於嬰兒是健康養生的最高目標。


(C) 道德經的55章中,有描述嬰兒的情況。嬰兒的生理情況是“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老子敘述嬰兒的生氣勃發的狀況,是健康養生的模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