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子靜坐的秘訣:致虛極守靜篤-道德経Ch16

(2016-03-21 21:40:25) 下一個
在世界文獻中,老子可能是世界提出靜坐方法的第一人。當然,印度人或韓國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因為許多印度人認為中國許多的文化產品都源於印度,而韓人可能說老子是韓國人。但是老子是在2700年前就寫了道德經,那時中國與印度尚無通路,所以不可能任何印度的知識傳到中國,所以老子的靜坐密訣是百分之百的本土貨,而說不定是老子死後,他的靈魂飃到印度,轉而投胎成為釋迦牟尼。
 
大師南懷瑾曾說:他讀完了八千多卷的道藏(一本老子及一切道家學神仙丹道的經論),但是他的結論卻是這些理論根本離不開“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所以筆者稱之為“六字真言”。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16章中有整章討論“致虛極守靜篤”的功效。先將第16章原文和白話文列錄於下:
 
〖道德経16章原文〗
 
1、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覌其復。2、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3、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4、知常容、容乃公、5、公乃全、全乃天、6、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道德經16章白話文〗
 
1、努力促使我們的心思極度空虛,努力促使我們的心身非常安靜。萬物的欣欣向榮,我們冷靜地觀察萬物的代代相傳反復而可以領會“反本歸真”的意境,再進一步可以領會“不生不死”意境。[請參閱此博文中最後的〖解釋和討論〗之5]
2、萬物忙忙碌碌的,各自成長壯大,最後仍然是各物回歸它的根源。這個根源就是安靜,而靜是萬物的本性,所以回歸根源稱為復命。
3、回歸安靜的根源可以說是一種常理,知道這個常理可以說是聰明的人。不知道安靜回歸常理的人,就會多妄想而去妄為作壞事。
4、知道這是常理的話、心中就會有包容心。當有了寬大的包容力後、心中就漸漸愈加寬大可以大公無私於天下。
5、大公無私於天下後,心中就周全了。心中周全的話、以致符合自然和宇宙一起成長。
6、心中符合自然才能符合於道,符合於道才能永垂不朽。如此,終生也不會有危險。
 
 
 
〖解釋和討論〗
 
 
1、“致虛極、守靜篤”是老子對靜坐的金玉良言。任何教導靜坐的書籍,任何靜坐的論文所寫的資料都跳不出這六個字的真訣。所以這是真實的一字千金。老子指出當我們可以虛靜到一個程度時,我們可以體會到萬物的“反復”境界或“不生不死”的意境。因為虛是“有”的本來麵目,而靜是動的根本基礎,所以“有”是起源於虛,動是出於靜,所以最後一定會返復到虛靜的境界,這就是老子所謂的“復”。
 
 
2、萬物的正常狀態是生長壯大後而死亡,但是又有子孫的延續,好像是一個反復的循環。
 
 
3、“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這一段是老子教導了解“生命的反復”是萬物正常現象的話,這就是聰明的人了。而不了解生死的人,往往會作出愚鈍的凶事而有害身體。我們靜坐之前,我們一定要澈底認清生命的反復是生命歸宿的過程而已,如此靜坐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4、知道萬物的反復是常態後,心量就自然擴大,大到可以包容萬物。能包容萬物後,自然可以大公無私。
 
 
5、能夠大公無私的話,就可以周全的對萬物萬事。心中可以包容萬物的話,我們的心情就和大自然的宇宙配合了。也就是莊子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北宋的張載(橫渠)曾說:“大其心則能體天地萬物”。都是同一意思。當天地萬物都與我為一時,我的心身都完全溶於宇宙中,宇宙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據最新的Hubble太空望遠鏡的測量結果和計算,此宇宙仍然有二百四十億年的壽命,這就是能我們的身心溶入宇宙後的壽命。
 
 
6、符合大道後,就可以永垂不朽,而且終身沒有危險。由“致虛極守靜篤”可以修養到永垂不朽,如此可見靜坐的威力。即使是宇宙滅亡後,這個看不見、摸不到的大道仍然存在。所以我們可以說:永垂不朽就是不生不死的意境,也是老子所謂的“復命”。老子的道基本上是永垂不朽的,即使宇宙滅亡,道仍然存在,所以身心溶入大道,可以永垂不朽,就是歿身不殆。由此可見:這“致虛極寧靜篤”六字真言的魔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尾歸' 的評論 : 謝謝來訪與留言。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謝分享.
我自己靜修和冥想多年,算有些個體會.
致虛極守靜篤,本人的體會,就相當於是物質和精神之間的"臨介地帶",由於和物質-精神的分界和交集,導致生與死兩個概念同時不成立.
很有意思的.你要是自己嚐試,可以享受到自己內宇宙裏"飛翔"和"鳥瞰大地"的感覺(即愉悅)--這個我叫它"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