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莊子的齊物寓言:朝四暮三?

(2015-01-30 15:51:31) 下一個
在莊學中有一短寓言,一共隻有二十六字而且,但意義深遠令人深思。亦因此寓言太好、故後人常常引用這句成語:朝三暮四。朝三暮四這句成語現代中國人都用來形容一個人沒有恒心去作事,但這句成語在莊學書中本來的意思卻不相同,它的本來意思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又有什麽分別?數目並沒有區別,又何必為此而有喜怒呢?茲先將白語文與原文抄列於下,而在寓言的前後文都很精闢,也都是莊學齊物論的精華,故摘其重點一併討論:


{一}莊學書中之白話文與原文:

〖白話文〗從前有一位養猴子的老人,分粟子給猴子吃,向猴子說:「早晨吃三升而晚上吃四升。」猴子以為太少而都發怒。老人就改口說:「不然就早晨吃四升而晚上吃三升。」猴子聼後就皆大歡喜。

〖原文〗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二}寓言之前文

莊子認為人間的是非、可不可、生死、成敗都是無謂的爭執,這些爭執都是自己設定的,人的行為就如猴子一樣,朝三暮四而生氣,朝四暮三而歡喜,其實這些氣忿與歡喜,由他人觀察分析,都是非常可笑的。齊物論篇的文章很長,以下隻是擇莊子書中比較特殊的名言列舉於下:

1、可以或不可以,是或非,都隻是名詞而已:
〖白話文〗一方說可而一方說不可,一方說不可而一方說可。因為有是所以才有非,因為有非所以才有是。
〖原文〗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2、此是則彼非、彼是則此非。其實我方與彼方是相似的:
〖白話文〗我方與彼方其實夲貭是相同的。彼方中內含是與非兩方麵,而我方也是含有是與非兩方麵。
〖原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3、雖然天或者地都僅僅是命名不同而巳,但萬物都是息息相關:
〖白話文〗向上指是天而向下指是地,僅僅是人的命名而且。萬物是息息相關的,萬物正如組成一匹馬各器官一樣,都有親密的關係。
〖原文〗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4、可以或不可以,如此或不如此,僅是人的稱謂而巳:
〖白話文〗認為可以就稱為可以,某人認為不可以就稱為不可以。合於自然的道理就會成就萬物,由人命名後、萬物才有如此的稱呼。什麽是“然”呢?人認為然才稱為然。什麽是“不然”呢?人認為不然才稱為不然。每件事物都有它是如此(然)的原因,每件事物都有它是可以的原因。如此了解後,就可以說:沒有事物不該如此,也沒有事物不可以了。〖原文〗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5、成功或失敗僅是暫時現象而巳,不必過分擔心:
〖白話文〗萬物分開的時候,就是合成的時機。萬物成功的時候,就是毀滅的時機。所以萬事並非一定成功也並非一定失敗,僅僅是合乎大自然的道理而且。
〖原文〗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無毀,復通為一。

6、“道”隻是自然而然,但不必知道其所以然:
〖白話文〗僅僅是自然而然而不知道為什麽這樣,這就是“道”。
〖原文〗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三}寓言之後文

莊子解釋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僅是名詞上的差別而且,不必斤斤計較。但是若要更上一層樓的話,他建議用他的“兩行”的方式處理:

1、名字上的差別而巳,在實際上在無損失:
〖白話文〗實際上並沒有損失,而或喜或怒隻是人為的景象而已,故我們的言行應該隨著自然。
〖原文〗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2、以“兩行”的方法處理人事:
〖白話文〗因此聖人以平和的方法處理人間的是或非,而心態則順其自然依靠天理,這種手法莊子稱之為“兩行”。
〖原文〗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在寓言之後,莊子馬上就說:“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也是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其實是相似的,亦即老子所說的“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或者俗語的失之東隅得之西隅。但是莊子更進一步推薦他的“兩行”手法以處理世間之事。

{四}討論-莊子的齊物與兩行思想

所有的莊子的哲學都起於這個齊物思想,才導至他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惟,再延申至他的獨特的“與造物者為友”名句宏觀。就如先有1+1=2的假設成立之後,才有代數與微積分的演算。馮友蘭在他的中國哲學史書中解釋莊子的齊物為: “凡物皆無不好,凡意見皆無不對。” 簡而言之,莊學的起點為對人間事物都不生分別心,再擴大之。而在心懭神怡時以他的特技“兩行”處理人間瑣事。


他的兩行思想在大宗師篇與山水篇更有詳細說明,茲先把原文節彔於下,容以後再討論:

1、大宗師篇: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

2、大宗師篇: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

3、山水篇: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肎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幹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參考】:對莊學有興趣者請參閱我的博文中的【莊學的啓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