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好學不倦與學禮於周的孔子(1-35歲)

(2014-08-26 20:09:55) 下一個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西元前551年,死於西元前479年。先世是宋國貴族,因政變而逃至魯國。因為孔子的一生對我國影響甚大,所以他的一舉一動都值得我們探討與研究,今將童年與青年孔子年譜列於下,以供參攷:

1歲@公元前551年或魯襄公22年:孔子生於春秋時之魯國,即今日之山東省曲阜城。

3歲@公元前549年或魯襄公24年:父親孔紇(字叔梁)去世,由母親一人養大,生活艱難。

10歲左右:常與隣居兒童擺祭器,學祭禮。〖史記記載::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10+歲,十多歲時:孔子之母親去世。(注:史記中並無清楚記載孔子母親何時去世)

15歲@公元前540年或魯昭公5年:立誌努力求學。〖論語為政篇有:吾十有五而誌於學〗

17歲@公元前535年或魯?公7年:魯大夫孟厘子告誡其嗣懿子與敬叔一定要向孔子學禮,因為孔子是聖人的後裔等語。在孟厘子死後,孟懿子與敬叔就向孔子學禮了。

19歲@公元前533年或魯昭公9年:孔子娶妻。妻為宋人亓官氏之女。

20歲@公元前532年或魯?公10年:生一子,名鯉。
同年、孔子派作委吏,管理倉庫。〖孟子萬章下篇有“孔子嘗為委吏”〗

21歲@公元前531年或魯昭公11年:孔子派任為乘田,管理畜牧。〖孟子萬章下篇有:“嘗為乘田矣”〗

25歲左右(史記中無年齡記載):魯南宮敬叔建議魯君:與孔子一起去周朝學習禮儀,魯君同意,就給了一輛車、兩匹馬、一童仆出發。在周天子處學禮。

30歲@公元前522年或魯?公20年:孔子從周室天子學禮後返魯後,門下的弟子就日益增加了。〖史記中亦記曰: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

31歲:自周返魯後,廣收弟子。孔子打破當時古代的慣例,不僅收貴族的子弟為學生,而且收貧窮的弟子為學生,他的有教無類,仍然是今日教育的典範。〖在論語述而篇中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也”。〗他的有教無類,有意無意地建立了一個在當時新的“士”的階級,故打破古代階級不平等的慣例。而且他也是率先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教學生。

35歲@公元前517年或魯?公25年:魯國發生亂事,孔子跑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有一次,孔子和齊國的榮宮長討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他非常專心地學習,在學習的三個月,吃飯時連肉味都吃不出來。由此可見孔子的好學不倦是自己以身作則。〖即論語述而篇之: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由他的童年與青年的経曆,我們可以對孔子作出下列的結論:

(1) 在童年時,他常和隣居兒童擺祭器、學祭祀。對兒童而言,此是一種特殊的遊戲,由此可知,孔子從小就注重禮節,所以在儒家哲學非常注重孝道。

(2) 因在他十五歲前,父母雙亡,他的好學不倦都是出於自動自發,並不是靠父母的督促。所以他後來自豪地說:“吾十有五而誌於學”。由此可見,一個人若是自動自發的努力求學,則效果最大。由父母逼的好學,僅僅是成績好而已。

(3) 因為他是注重禮節之宋國貴族的後代,而且從小就注重祭祀與好學不倦,得到當時魯大夫孟厘子的賞識,並且告誡他的兩個兒子懿子與敬叔一定要向孔子學禮。以今日之術語可以說是有貴人賞識與暗中相助。

(4) 在廿歲與廿一歲時,他曾管理過倉庫與畜牧。大概經過考驗,南宮敬叔才建議魯君:他與孔子一起去周天子處學習禮儀,當時的孔子大概是25歲,以今日術語可以說是到周朝留學,並學成歸國。

(5) 在三十歲時,回魯國後,孔子就更有名了,同時他又廣收學生。而且他收學生的標準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也。”也就是說無論貧富都一律照收。

(6) 在35歲時,孔子學韶樂時,竟然是三月不知肉味,如此可見,他的好學不倦的精神是可以忘食的。他不僅要求學生好學不倦,並且以身作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指教
化外人 回複 悄悄話 “先世是宋國貴族,因政變而逃至魯國” - 似不妥。易於理解成“先世因政變失敗而離宋”。

建議改為“先世是宋國貴族,因宋國內亂而逃至魯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