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遊列國的孔子,57-73歲

(2014-08-17 20:37:43) 下一個



57歲@公元前495年或魯定公十五年:到了衛國後,原本衛靈公會以孔子在魯國的官俸粟六萬錄用,但有人說他壞話,故孔子住了十個月就離衛去陳國了。在經過匡城時,因為孔子狀類陽虎,故被拘五日,而顏淵卻失蹤,但後來顏淵找到了孔子。孔子以為他死了,顏淵回答說:有夫子在,則學生應保護老師,不敢先死。〖即論語先進篇之:子畏於陳,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顏淵曰:“子在、回何敢死。”〗
當匡人拘孔子時,弟子都很緊張,但孔子說:“文王死後,傳統文化不就是落於我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要絕滅傳統文化的話,上天就不會讓我們得知與負起傳承的責任。上天既然是不絕滅此傳統文化,那匡人又能對我如何呢!”〖即論語子罕篇之“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出匡城後到蒲,約一月後,又回到衛國。在衛時,被衛靈公夫人南子召見,子路對孔子見南子極有意見,並且批評了孔子。〖亦即論語雍也篇之:子見南子,子路不悅。〗
又有一次,衛靈公與南子同坐一輛車,孔子在第二部車跟著,大搖大擺的從市中心走過。孔子感慨地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句亦見於論語子罕篇〗

59歲:孔子在陳國住了三年,因為陳國屢受侵犯,故離開陳國,就回衛國,衛靈公親自出城迎接孔子,但靈公年老,政務廢弛,不用孔子。孔子感歎地說: “如果有人用我去治國的話,一年便差不多了,三年便會有成就。”〖即論語子路篇之“若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故孔子離衛。
於是孔子西行去見趙簡子,但到了黃河邊,就聽到竇鳴犢與舜華兩人被趙簡子殺了,故更改計刯,又回到衛國。
後來因為孔子不願和衛靈公討論軍隊戰陣的事,〖即論語衛靈公篇之: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故離衛又往陳國。

60歲@西元前492年或魯哀公3年:魯之季桓子死後,由季康子掌政,要請孔子回魯,但公之魚卻說他國會笑話魯國的,所以改請孔子的弟子冉求。當時孔子仍在陳國,故感歎地說:“回去吧!回去吧!在我家鄉的弟子們,誌氣大但行事稍無經驗,文采美而且學問也有成就,隻是不知道如何保守一點。”〖論語公冶長篇之: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人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61歲@西元前491年或魯哀公4年:孔子離陳國遷往蔡國。

62歲@哀公5年:孔子從蔡國遷到葉國。葉公問為政的道理,孔子說:“為政的道理就在能使附近的人生活與心情喜悅,如此遠方的人自然就會遷來。”〖即論語子路篇之:“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
又有一天,葉公向子路問起孔子,而子路沒有回答。孔子知道了、就對子路說:你為什麽不說,孔子為人常常發憤忘食,讀書時快樂而忘掉一切煩惱,也不知道老之將至。”〖即論語述而篇之: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因葉公未用孔子,故孔子返回蔡國。

63歲@魯哀公六年:當孔子停留於陳國與蔡國的邊界,楚王想聘用孔子,而陳蔡兩國故意囲困孔子於野外。在野外,孔子與他的弟子非常飢餓。而孔子仍然弦歌不絕,子路就氣憤見孔子,說:“君子也有潦倒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堅守自己的窮潦,而小人在窮困時就會作環事了。”〖此段在論語衛靈公篇之:“,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與學生在陳蔡的邊界動彈不得,故孔子派子貢去楚國求救。楚昭王派軍隊與馬車去迎接孔子才逃出此困境。在楚國、楚昭王想用七百裏地封孔子,而楚國大臣尹子西向楚王說:“孔子有顏回、子路、宰予等的協助,必成大業,此非楚國之福。”故楚王作罷。
有一楚人隱士唱歌走過孔子的車前,他唱道:“鳳呀!鳳啊!你的品德竟然如此低落?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將來的事自己可以隱居而避開,現在從政的人都是很危險的啊!〖即論語微子篇之: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於是孔子自楚國返衛國了。

64歲@西元前488年或魯哀公7年:衛君輒欲聘孔子佐政,當時子路是衛國的臣子,故問孔子說:“衛君想請老師幫他掌理政事,老師打祘先作什麽呢?” 孔子說:“那一定要先端正名分呢?” 子路說:“老師太迂腐了,有什麽好正呢?孔子就告訴子路正名的重要性,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此段同論語之子路篇〗{注:衛靈公在位時,因其夫人南子之淫亂,太子蒯聵謀殺南子,但未成功,故靈公逐蒯聵。靈公死後,其孫輒登位,但晉欲衛立蒯聵,而輒不肯讓,於是形成父子爭位。故孔子認為衛君輒之登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事。}

68歲@西元前484年或魯哀公11年:冉有為季康子率兵戰勝齊國後,冉有告訴季康子謂這些都是學於孔子。此時正好季康子趕走了公華、公賓與公林,故以周到的禮節迎接孔子回魯國。就此結束孔子的十四年的周遊列國。

73歲@西元前479年或魯哀公16年:孔子患病,不治而卒,葬於魯城北。

孔子死後,學生懷念孔子,故大多以三年之喪祭祀,而子貢更守墓六年之久。



總之,由以上孔子之周遊列國的經過,在周遊列國時,雖然並未得到任何的官位,但他是以言行的身教來教導學生。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與學生的關係是非常密切,尤其是子路,常與孔子有主動與對答。茲將筆者對他的周遊列國的感想列彔於下:

孔子之周遊列國十四年,以他在魯國為大司寇的績效,竟然沒有一個諸侯可以重用他,實在可惜。猜其原因,大概是各諸侯所尋求的是一個可以助他富國強兵的臣子,而不是一個讓人民安居樂業的大臣,所以孔子周遊列國後竟然空手而歸。亦因如此,故林語堂在他的“孔子的智慧”書中竟然描寫為漂泊十四年,但較合乎實情。雖是漂泊,但孔子借此機會多與他的學生相處一起,增加情感,亦可見他們之相處非常融洽,在史記與論語中都有記載,總集於下:

a、57歲時,顏淵和孔子在匡城散失後,顏淵終於找到孔子,顏淵之“子在、囘何敢死?”中,師生之情,一覽無遺。
b、在衛國、孔子見了衛靈公夫人南子,但南子以淫亂聞名,故子路不悅,但孔子誓言說:“我也否定她的行為啊!天厭之,天厭之!”在此言中透露了師生之間的無所不談。
c、59歲時,衛靈公對孔子說不能用他了,孔子感歎地說:“若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三年有成。” 衛靈公與孔子的談話,而當時的學生也在,可見孔子對學生一切是公開的,無所隱藏。
d、 孔子說:“歸與!歸與!吾黨之小人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可見孔子對他的學生充滿了信心。
e、 62歲時,葉公問子路孔子的為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對子路說:”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亦可見師生之間的坦誠。
f、63歲時,當師生一時困於蔡陳邊界時,缺糧而多人生病,子路很生氣,孔子對子路說:“君子困窮,小人窮斯濫矣。” 可見孔子之因地因時而施教於學生。
g、68歲時,冉子之吿訴季康子、說他的兵法都是從孔子處學來的。但是我們知道在論語中,並沒有孔子講兵法的記載。史記中也有一段當衛靈公問孔子兵法時,孔子告訴他不懂。故也許是孔子僅將兵法傳授於有將才的學生如冉求。孔子之因材施教可見一斑。
h、在論語書中,孔子有多處評價很多弟子,都很中肯正確,可見孔子對他的學生都非常關心。
i、 孔子死後、學生為紀念他的教導,很多人守三年之喪,以祭父母之禮祀之,以示尊敬。後來我國民間的俗語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大概與孔子弟子的行三年之喪有關。


總之,由此記載,雖在外漂泊十四年,沒有諸侯君王的任用,但得到學生的愛載,可謂失之東隅、得之西隅矣,亦可謂是老子之“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而後世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大概也和這次漂泊十四年有關。如果他繼續作魯國的大司寇,最好的地位也不過像周公一樣而孔子成為魯國的功臣,也不會有至聖先師的地位,即使在二千五百年的今天,也為世人所敬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化外人' 的評論 : 此乃猜想而已,並無曆史紀錄
化外人 回複 悄悄話 "後世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大概也和這次漂泊十四年有關" - 挺新穎的看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