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柔弱者生存之道-反者道之動與弱者道之用

(2014-02-04 21:12:34) 下一個
當形上之道下降或影射到人間時,就會有善惡,美醜,剛柔,雄雌,黑白,禍福之分. 是故老子說:”有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Ch2) {簡譯:所以產生有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的分別. } 但是老子的思惟不限於此,他的思想大步跨越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他認為凡物有差異性不一定矛盾,凡事有對立性也不一定鬥爭,而且相輔相成混為一體. 為了維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在剛強與柔弱之間,老子一直贊成站在柔弱的一邊,而且更以虛靜,卑下,雌牝,嗇等字詞,反復地說明柔弱的好處, 故柔弱,虛靜,素,卑下,雌牝等字是道德經的骨幹,所以老子主張德者守柔樸,但是光是柔弱與簡樸是不能在此殘酷的現實世界生存,在此弱肉強食的社會中、弱者會被強者吞滅。為了生存、老子建議柔弱者一定要懂得“弱者道之用與反者道之動”才不會被消滅,所以”弱者道之用”可以說是老子人生論中、為弱者求生存提供之一條路,除此之外他又說”反者道之動”(註:反者,相反或返復) 他更進一步用逆向思惟方式,來分析人道,令人自動往多方麵思考問題,故道德經一書百讀不厭,因為每讀一次都會令人深思,都啟發新靈感,因此道家,宗教家,命理家,醫藥學家與兵家等各家,對道德經都有不同的注釋,據楊家駱(1949年)於上海中國學典舘在老子書新編述略說:”從漢朝到今日,注釋道德經的約有五百家,而留存到今日的,仍有百餘家.” 而且世界上翻釋成外國語文的書籍中,道德經則是世界上翻譯”次數”最多的書.。
正因各家的注釋不同,故各家有各家著重之奌,今將其精華略述於下::

一、逆向思惟與反者道之動


在道德經書中,逆向思惟的語句到處可見,因為老子認為:”反者道之動”(Ch.40) {簡譯:相反或返復的意見,乃是道體的運動也.} 所以他可以容納相反的意見,並且隨此相反的意見作分析. 故讀道德經可以使人的視野更為寬廣,更能包容其他意見,更能啟發各人潛在的智能,使仁者更仁,智者更智. 任何一件事情,旡論是工程,政治,醫學或宗教,從不同的角度覌察,都可有不同的結論,多方深思討論,則更為大眾支持. 老子不僅從相反的角度覌察,而且他所用的詞句語氣都令人醒目,令人深思,所以讀道德經後,各人因背景不同,教育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結論,此亦為後人喜愛老子的原因. 逆向思惟的句子,在此書中到處可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如在第二章中,老子説:過分追求完美者也許會走極端而變惡了。又如在第十八章中之大道廢棄之後才產生仁義、智巧出現之後才有偽詐,最令人深思。又如第五十八章中之災禍中倚靠幸福、而幸福裏隱伏災禍,最令人認同。茲僅再舉數句以說明,希望有意研究道德經者,可以見到逆向思惟的威力.。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Ch.2)
{簡譯:太過追求美的人就會變惡了.}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Ch.3)
{簡譯:不崇尚名位,則人民不爭名,不貴重稀有貨品,則人民不做盜賊,不顯出慾念貪求的東西,則可以使人民的心誌不惑亂.}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Ch.18)
{簡譯: 大道廢棄以後,才産生仁義. 智巧出現以後,才産生偽詐.}


*曲則全,枉則直.(Ch.22)
{簡譯:1.儒家-暫時委屈反而可以保全,暫時怨枉反而可以平直.2.而道家解譯為-彎曲成園形才能周全,兩奌之間有時走曲折的路綫才通 達.}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Ch.58)
{簡譯:災禍上倚靠著幸福,而幸福裏隱伏著災禍}

*知,不知,上. (Ch.71)
{簡譯:1.儒家-大智若愚是上品. 2.而道家解釋為-讀書求道所以求意也,得意而忘言,如同不知,則可以活用,不是死讀書,才是上品. }


二、弱者道之用


在道德經中道的定義是:以自然為法則就是道,所以道是以自然為歸者. 而德的定義為遵守自然為法則的人,所以以自然為歸的人就是德者. 簡而言之:德就是守道的人. 而又由長期覌察自然現象的結果,老子最欣賞的就是水. 因為在第8章中,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簡譯: 水是最善的,水利益萬物而不爭,處於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水是非常接近道的.} 在第19章亦勸人: “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簡譯:外表純正,內心樸真,去其私心,寡其慾望.} 由此可見,若德者可以守柔與守樸,則是以守道的人. 除守柔與守樸以外,老子還有很多的要求,僅舉數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Ch.28)
{簡譯:知道瞭解雄的剛強,但寧願處於雌的柔弱,如此作為天下的谿壑,為眾流歸注.} [註: 此句意為雖處柔弱,但亦瞭解剛強,故眾望所歸. 此句中亦含弱者道之用與反者道之動的意思]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Ch49)
{簡譯:善良者我善待他,不善良者我也善待他,如此德者可使天下趨向善良. 信實者我信任他,不信實者我也信任他,如此則德者可使天下人都趨向誠信矣.}[註:此句中德字作動詞用,則易懂]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Ch67)
{簡譯:我有三件寶貝,謹守而保有它,一是慈,二是儉樸,三是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在覌察世上事物後,悟出物壯則老(Ch30),與堅強者死之徒(Ch76),又覌察到守柔弱的好處,故勸人守柔弱與生活簡樸,如此則可與人和平相處. 並且愛惜自然資源,不浪費,如此則可以保持地球長久. 更曰”柔弱者生之徒”(Ch76).,所以老子要我們守柔處弱. 除了柔與弱兩字外,老子更用許多同意字來表達,如Ch16之虛靜,Ch19之素與樸,Ch20之鄙,Ch22之曲,枉,窪,敝,少.又如Ch28之雌,Ch39之賤與下, Ch41之退,Ch42之損, Ch59之嗇,Ch61之牝. 所以弱字與這些同意字是道德經的骨幹. 而老子更進一步曰:”弱者道之用”(Ch40).{簡譯:柔弱是道的遠用} 簡單地說,就是柔弱者為了生存,一定要巧善地遠用大道,如此才不會被剛強者消滅. 老子一方麵勸人守柔弱,為使柔弱者不被消滅,更進一步在Ch36中說:柔弱勝剛強,此句是老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