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柔弱如何勝剛強之理論與實例

(2014-02-01 15:31:31) 下一個
理論:世人都知老子之名言柔弱勝剛強,但是柔弱者如何才能勝剛強呢? 卻少有論述.在此弱肉強食的殘酷現實世界中,古今中外的曆史內,許許多多的弱小國家,被吞併或滅亡,故柔弱勝剛強並不是容易的事. 在道德經中老子強調柔弱,而且在書中用了另外十多的同意字申述守柔的覌念,”柔弱勝剛強”則謹在第三十六章出現一次而且. 不過若詳細研究過此書後,就會發現第36章所言的張之,強之,舉之,與之等僅是戰術而已,而其戰略在魚不可脫於淵與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過哲學基礎或理論卻散布於全書中. 我認為在老子哲學中之”反者道之動與弱者道之用”應該是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 除此之外,”知其雄守其雌”也是重要的理論基礎. 在此二理論中,都是教人用剛用柔,知時務機,用今日術語可解釋為知天時地利人和,百戰百勝.。

於此先將第36章先抄下再討論之: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簡譯:將要收縮它 ,必定先擴張它. 將要削弱它,必定先加強它. 將要廢棄它,必定先興舉它. 將要奪取它,必定先給與它. 這個道理看似隱微,其實是明顯地. 故柔弱可以勝過剛強, 其條件是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實例:當自己處於柔弱地位時,先必受敵人控製. 所以先讓敵人擴張,增強,興舉或得到. 但是柔弱者要想勝過剛強敵人的話,則需要兩件充分與必要條件,就是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在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對此兩句話實在不易解釋,大概是應視個別情況而定. 今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例,以說明柔弱勝剛強. 大約在西元493年BC左右,第一次越國戰敗後,勾踐為吳王駕車養馬,他的夫人為吳國打掃宮室,由於勾踐能卑事吳王,又賄賂吳王的大臣,最後勾踐終於取得吳王的信任,3年後被釋放回國. 勾踐回國後,臥在柴薪上,吃飯時先嚐苦膽再吃飯,並得兩位大臣範蠡與文種之助,改革內政,鼓勵生育,並偷偷地練兵. 同時越王繼續每年送厚禮給吳王夫差,表示忠心. 在482年BC,夫差帶兵遠征,欲稱霸中原,故城內空虛.勾踐認為時機成熟,大舉攻吳,取得巨大的勝利.數年後吳王夫差兵敗自殺,故越王勾踐得到最後勝利.。


**實例分析: 由此曆史記載,1.越王繼續每年送厚禮給吳王夫差以表忠心,是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的戰術. 2.魚不可脫於淵應該是越王勾踐被吳王釋放回國, 勾踐可以如魚一樣重回淵水中,反之,若勾踐繼續為吳王駕車養馬,則是死魚一條. 此是魚不可脫於淵的戰略遠用,也是其充分條件. 3.而國之利器應該是偷偷地練兵,此利器是絕對不能讓夫差曉得,是故此利器不可以示人. 假如沒有軍隊,則永遠不會打敗夫差,所以偷偷練兵是必要條件. 4.勾踐的駕車養馬,卑事吳王與夫人的打掃宮室,以及回越國後的臥薪嚐膽,都是弱者道之用的表現,也是謹慎地處於雌性的柔弱地位. 5.而賄賂吳國大臣終於釋回越國,偷偷練兵,每年送厚禮,則都是表麵臣服,背後有陰謀的動作,這些都是反者道之動的表現. 6.而重用範蠡與文種兩位大臣,並且改革內政,都是知其雄的政策.。


**結論: 1.柔弱勝剛強是需要長期努力才能成功, 2.越王勾踐取得最後的勝利是靠兩件重要因素:魚不可以脫於淵與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今人若處於柔弱的位置時,如果要勝過剛強,則應熟讀道德經,以啟發靈感,則可以知其雄守其雌,而可隨機應變,進而瞭解魚不可脫於淵與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玄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對,老子是不管蠢民死活的出世;因此才有入世教化蠢民的孔子。變通來自易經,也就是孔子的中庸之道,即對老子之道的妥協。看懂了道家儒家是道德哲學的一家,你就真懂了中國文化。
今留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指教。但僅無為則遲早被滅了。老子之道是一切順其自然而已,不是無為與柔弱,一切皆空的佛教在今日已幾不存在。故我們若希望國學可以傳下去,必求變通,此是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也。這也許是老子寫此?卅六章的用意。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老子所謂柔弱勝剛強指的是無為的自然事實,不是現實社會你爭我奪有為的取勝技巧。難得這個文化垃圾站還有潛心研讀老子的人才,老幾、玄野也是。不過要真懂老子,必須首先理解他超越現實的心態。如果老子的柔弱指的人為,那他出什麽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