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朱子理學摘要

(2014-02-25 20:02:39) 下一個
注:在錢穆所作的“朱子語錄”韋中,全書超過百萬言,多如牛毛。此處摘其大眾常用的句子而討論於下:


朱子哲學乃繼承孔孟與老莊思想的哲學,並參攷唐朝禪宗思想, 揉和而成, 故它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 它以無形無體的太極作為形上的代表, 此太極或天理一直下貫到天下萬物,包括億萬各色各族的人類,此乃朱子所謂的”人人有一太極”。 但是不幸人心中的太極或天理被人欲所掩蔽, 故朱子提倡以居敬與窮理為修養工夫,兩者併用, 久之我們的人心,則可以俱有天理的誠與仁了。 有誠在心中, 我們則存恭敬天理之心與慎獨之守(在單獨時仍然謹慎不為惡)。有仁在心中,我們則充滿博愛心或慈悲心, 如此我們才會有安祥的人生。
換句話說,朱子理學是以無形無體為其形上學的基礎,而“四時行焉,萬物生焉”正好表現天的誠與仁,這誠與仁就是形上學之夭理的表象,此亦中庸之“天命之謂性”也。這天理一直貫通到人間,故人就由此天理或天性之率領就會擁有天理之誠與仁,此亦中庸之“率性之謂道”。但是人的善心為物欲所掩蓋,所以在修養工夫上我們應該克己復禮,如此則可發揮其慈悲心或博愛心,這就是“修道之謂教”。由此可見,朱子理學包含了以無形無體的形上學,而人於此世就應效法天理的誠與仁,為了使他的學生更容易瞭解如何效法天理,他又創了心性論與心統性情之說,在修養方法仍是儒家的克己復禮。今將朱子的言錄選擇幾句名言於下,以供欣賞:


(A)形上學


朱子遵守孔子之”天何言哉”的教訓, 再借照老子之”道可道非常道”的哲理, 並參考佛學之”不可取不可說”的概念, 融合而成朱子的形上學。他巧妙地將太極作為天理之代表, 而太極是無形無影的.
故朱子曰: “理隻是個淨潔空闊底世界,無形跡.”
又曰: “理無情意, 無造作.”
又曰: “形而上者無形無影是此理.”
又曰:”太極隻是個極好至善的道理.”
又曰:”太極無方所, 無形體,無地位可頓放.”

在朱子的形上學中,又有他的理氣論,又為了與他的人生論配合,他又強調天理中的誠與仁。討論於下:

A-1、形上學之理氣論


無可疑的, 他的形上學是吻合中國古代老子與孔子之哲學思想。朱子的理氣論與易經係辭傳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相似,他將道改為理,又謂氣是器的一種。朱子認為在形而上世界中隻有理, 有此理後, 故在形下世界裏才可能有那器. 理是器的根源. 而氣則是器的一種,並且是最早發生的一種。故朱子曰: “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氣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 必稟此理然後有性, 必稟此性然後有形.”

理雖另有一世界, 可是就事實言, 理就存在具體事物之中. 在形下世界中, 理與氣是不可分離的, 故朱子曰: “氣之所聚, 理即在焉.”

在形上之道而言,本來隻是一個天理、高高在上而已。但此天理卻如月印萬川一樣,天地萬物皆會稟受此理,也可以說此理是由天而下灌到萬物。故朱子曰: “ 本隻是一太極,而萬物各自稟受, 又自各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隻一而巳, 及散在江湖則隨處而見, 不可謂月已分也.” 朱子之意為天地萬物則各自稟受一太極, 故朱子曰: ”人人有一太極, 物物有一太極。” 蓋太極者, 天理也, 天性也. 在八百多年前, 朱子之”人人有一太極”之說, 實乃他的另一大發明。在1910年代創立整體瑜伽的 Aurobindo曾說: “神靈隻向心求, 不必外尋.” 實乃異曲同工之作.

A-2、天理之誠與仁

天理的誠與仁屬於上節的形上學, 但因特別重要, 故單獨強調之。如前所說,太極是無形體的,天理也是淨潔空闊,雖天理下貫至人心,但不易效法。所以朱子就特別強調天理的誠與仁,為人效法。

誠與仁兩字幾乎可以代表儒家哲學之全部, 因為儒家道德哲學的基礎, 是建立在人應該效法天道的流行不息, 與天道生長萬物的精神. 儒家從天道之流行不息而推知天道之誠, 由天道之生長萬物而推知天道之仁. 孔子在論語陽貨章中曰: “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 萬物生焉, 天何言哉.” 他所說的”四時行焉”就是天之誠, 因為我們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 每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 而且此宇宙是與萬物坦誠相見, 天之誠是顯而易見的. 孔子的”萬物生焉”則是指天之仁, 天地生長萬物而從不幹預, 也從不持為己有, 也不以為是自己的功勞, 故上天的仁也是一目瞭然的. 誠與仁在朱子理學中亦佔重要地位,

關於天之誠, 朱子曰: “誠是天理之實然,更無纖毫作為。”
又曰: “ 誠在道為實然之理.”

關於天之仁, 朱子曾說: “天地以生物為心.”
又曰: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
又曰: “萬物生長是天地無心時, 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時.”

由此可見,誠與仁乃是天理,由此一直下貫到人心,如此大家可以效法天理之誠與仁,將誠與仁置於心中而發揮之。


(B)人生論


朱子的人生論可以用他的一段話解釋:“人之所以生、理與氣合而已。…故必二氣交感,凝結生聚,然後是理有所附著。凡人的能言語動作、思慮營為,皆氣也,而理存焉。”朱子的意思就是由於陰陽二氣交感,人因此而旦生,但天理就附存其中。在此人生論後,就推演出他的心性論與心統性情之說。
B-1 心性論

在上節中,朱子將形上與形下的關係說得很清楚的一段話是:“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 氣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 必稟此理然後有性, 必稟此性然後有形.” 故由宇宙間的理氣論而產生人間的心性論,簡單地說:形上的天理貫通到人間,就成人的天性,而形下的氣也附於人的心上。關於心性論,錢穆在他的”朱子學提綱”書中解釋得最好, 他說: “性屬理, 心屬氣, 必先明白朱子之理氣論,始能探究朱子之心性論。”(此處之性應該是人的天性) 故朱子的理氣論中說“人人有一太極”, 人心中的太極就是人的天性. 朱子把形上之太極一直下貫到萬事萬物, 最主要目的是使我們的人心可以上承太極,使人性可以向上提昇至天性之水平. 有此一念時, 則心境自然開寬, 久之則生”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心境, 人生則自然安逸舒適矣.
朱子亦曰: “性隻是理, 萬理之總名, 此理亦是天地間公共之理, 稟得來, 便為我所有.”
又曰: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
又曰: “理無心, 則無著處。”
又曰: “ 心者人之神明, 所以具眾理而應萬物.”
故在朱子學提綱書中, 錢穆又說: ” 就宇宙界論,則理在氣。就人生界論,則理在心. 心是氣之靈,惟人類獨得此氣之靈, 故能有此心, 能覺此理.”

B-2 心統性情

除了心性論外,朱子又說:“心統性情”。因為人有喜、怒、哀、楽和憐憫的情感,所以人就不同於其他動物。所以朱子談論心,性,與情之關係說:“性,情,心, 惟孟子說得好, 仁是性, 惻隱是情, 須從心上發出來. 心統性情也.” (此處之性情應該是人的天性與人情)。換言之,天性與人情都為人心所統治。
又曰: “仁,義,禮,智,性也. 性無形影可以摸索, 隻是有這理耳. 惟情乃可得而見, 惻隱,羞惡,辭讓,是非,是也.”
馮友蘭在他的”新原道”書中解釋得最好, 他說:”人稟受有知覺靈明之性、有仁義禮智之性。所以人能有知覺靈明、有惻隱羞惡是非辭讓之情。知覺靈明之性、仁義禮智之性是未發,實際底知覺靈明、及惻隱羞惡是非辭讓之情是巳發, 未發謂之性, 已發謂之情, 所以心包括巳發未發,此所謂”心統性情””(此處的性情應該是指人的天性與人情)。馮友蘭先生用中庸之未發與已發來解釋性與情,很有道理,而皆由“心”統治。


(C)修養方法


在人性之中, 不但具有仁,義,禮,智之性, 而且具有太極之理,但是被人欲所掩蔽, 故不能顯露出來. 所以我們必除去掩蔽天理的人欲,並以正確修養手段與方法使天理回歸心中, 使仁義禮智之本性與天理顯露出來. 故朱子曰: ”孔子之所謂克己復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學問. 大學所謂明明德, 書曰: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其中. 聖人千言萬語隻是教人存天理, 滅人欲. “ 他指出無論是論語、中庸、大學、尚書都是要我們滅人欲與存天理於心中。

但是滅人欲並不容易, 尤其是在今曰之崇尚物質享受的社會,資訊發達, 誘惑眾多, 則物慾更多, 如北宋理學家程明道在定性書中曰: “苟規規 (煩瑣)於外誘之除, 將滅於東而生於西也. 非惟日之不足, 顧其端無窮,不可得而除也.”
朱子亦曰: “天理在人, 亙萬古而不泯, 無時不自私意中發出。隻於這個道理發見處當下認取, 簇合零星, 漸成片段. 所謂私欲, 自然消靡退散, 久之不復萌動。 若專務克製私欲, 而不能充長善端, 則吾心所謂私欲者. 日相鬥敵, 縱一時按伏得下, 又當復發。” 此處的充長善端可以理解是培養善良的心性,朱子既不贊成憑空討認天理, 也不贊成一味克治私欲. 由上朱子之言論,充長善端不但可以片段地簇合天理, 也可以按伏私欲. 充長善端的目的是將人心提昇, 使太極回歸心中, 效法天理的誠與仁以處世應物。

在朱子的言論中,他綜合儒家與北宋理學家的修養方法, 而提倡以居敬與窮理為主為修養工夫。簡而言之, 居敬就是心存恭敬而將天理置於心中, 窮理就是有恒地深究天理. 兩者並進則可以培養心中的誠與仁, 所以他說: ”居敬窮理二者不可偏廢”。又曰: “持敬是窮理之本, 窮得理明又是養心之助.” 可謂是兩者相得益彰, 缺一不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