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篇摘要
(2014-01-25 20:18:16)
下一個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論摘要莊子的齊物論是全書的精神,假如沒有齊物論的話,其內篇的其他六篇都很難成立。齊物的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齊一人、事、物與言論。莊子的齊物有其非常特殊的基礎,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凡物皆無不好,凡意見皆無不對。就是因為他的思想非常開放與包容,所以他的哲學流傳至今仍不衰退。其主旨則是先肯定人與物的價值,並以自然為先決條件,故齊物論即自然之論,亦即生命修養論及人格超升論。陳鼓應的一段話以解釋齊物:"故莊子透過自然,發現物物共生的平等性。莊子從物性平等的立場,將人類從自我中心的局限性中提昇出來,以開放的心靈觀照萬物,了解各物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內容。"此段是對齊物論最好與最正確的說明。
今將此篇要點摘要於下:
1.莊子以美妙的散文故事展開這篇千古不朽的作品,齊物論全篇由子綦之坐忘與吾喪我開始,郭象注雲:"吾喪我,我自忘矣;…故都忘內外,然後超然俱得。"接著莊子描摹地籟,人籟與天籟,此三者皆源於自然,地籟是指風吹各種竅孔所發出的聲音;人籟是人吹簫管發出的聲音(譬喻無主觀成見的言論),而天籟指上天的無聲之音,也是自然的化名。故此時三籟是子綦於吾喪我的意境。
2.從三籟交響之後,莊子以自然的精神建立齊物之前題,從形軀之我的否定,進一步對大生命的肯定,故人我互通,生命體中各種關係亦皆互通,因此生死戡破,是非泯除。
3.之後,莊子借批評以展開其形上思想,舉儒墨之爭為例,結論是莫若以明。"以明"可以解釋為以自然的理照明事物。莊子又謂是非可否之爭皆是對立而生,亦可用"以明"來解決之。故曰: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因我們之思想與語言的糾纏,才有是非言論的爭執。若仍不能解決爭執,則可以以"兩行"處理之。莊子曰:"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天鈞是自然之理,而兩行可以解釋為兩者都可以也,故以明與兩行是解決非理性的爭執而向形上路線的修養方法。4.此後,由超越是非,再超離時間,莊子因此解決大小壽殃的人間思維,進而構成他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名言。5.莊子用“十日並出”的寓言譬喻聖人之“萬物與我為一”之心境應勝過十日並出的光芒。6.莊子又進一步描繪出極具藝術性的圖畫,曰"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変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因為若可以齊利害,一死生的話,自然就可以飄飄欲仙了。7.莊子又在下一節說:"和之以天倪(自然之理),因之以曼衍(不拘常規,言論因變而変)。"因此齊物之人可以"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也是說若忘掉生死忘掉仁義的話,可以遨遊於無窮的境域,故可寄寓於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