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2017-05-07 01:13:08) 下一個

一黃二紫三紅,在國內目前黃花梨、紫檀穩坐了名貴木材的前兩把交椅。這些珍稀樹種、珍貴木材究竟有何種價值,有必要回顧一下它們的前世今生。

名貴木材與古人生活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所著《說文解字》,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所收單字為9300多個,而其中木字偏旁的字匯達到445個!真可謂蔚為大觀,包括今人視為名貴樹種的木材,盡收其中。於此不難窺見樹木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生態保護的思想。

我國很早就有使用名貴木材的傳統。以當前業界推崇的珍貴樹種———紫檀木為例,我國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木始於東漢末期,晉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有記載,時稱“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為皇家所重視,開始大規模采伐。由於紫檀木數量稀少,很快將國內檀木采光,隨後即派官向外采辦。

一黃二紫: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紫檀主要產於印度安得拉邦。明朝學者穀應泰撰寫的《博物要覽》說“新者色紅,舊者色紫,有蟹爪紋,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紫檀木主要用作製造高級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明清家具研究專家王世襄稱,紫檀可以算是木中之王。

另外,紫檀也有著很好的藥用價值。明末出版的《本草經疏》中記載:“紫真檀,主惡毒風毒。宜與番降真香同為極細末,敷金瘡良。”明代出版的《博物要覽》和《諸番誌》把紫檀劃歸檀香類,認為紫檀是檀香的一種。《博物要覽》載:“檀香有數種,有黃、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類,但不香耳。”又說:“檀香出廣東、雲南及占城、真臘、爪哇、渤泥、暹羅、三佛齊、回回諸國”。其中,鄭和奉使西洋,貿易其中之一就是收購紫檀木。

在明代,紫檀為皇家所重視。當時各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遠遠滿足不了封建王朝的需要,於是明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末,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也基本采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到明末清初,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匯集於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來源枯竭。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並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紫”寓意祥瑞,在明清兩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視。兩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種紫檀家具、飾物,實屬極品。

同樣,另一種名貴木材黃花梨也在史書中早有記載。黃花梨木做成的器物,早在唐代已經成藏器並收入《本草拾遺》。在唐代學者陳藏器《本草拾遺》中稱:“花櫚(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在明代《博物要覽》中記載說“:花梨產交廣溪峒,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無花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諸具。”

用名貴材質做成的家具,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化鑒賞價值,還成為我國古代一種兼具實用性、投資性和收藏性的工藝品。由於黃花梨材質堅硬,耐腐蝕,常常數百年不腐。這也對世人起到了“發思古之幽情”的作用。一張黃花梨太師椅,可以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遙想曆史的深邃。

花梨、紫檀的流變一瞥

中國黃花梨主要產自海南島,其木材的名貴程度僅次於紫檀木。黃花梨備受明清時代匠人寵愛,特別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對家具的審美情趣更使得這一時期的黃花梨家具卓爾不群。由於黃花梨木的木性極為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適合作三彎腿等各種異形家具,惟黃花梨木才能製作,其他木材較難勝任。

一黃二紫: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由於海南黃花梨稀少,在上世紀前半葉國家禁止采伐,隻有小根的木材可作為藥材經營。經過王世襄先生編寫《明式家具研究》一書的考證和實地考察,王世襄先生認為中國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黃花梨製作,因此海南黃花梨的身價立刻水漲船高。近十年,中國仿古家具的興起,大量的仿古家具商也如雨後春筍般增長,他們去海南買舊料和小料,於是顯得原料更加緊張和增值。

盡管黃花梨材質的名貴程度僅次於紫檀木,但因產地範圍比紫檀小得多,加之市場運作等因素,黃花梨價格已遠遠將紫檀甩在之後,高其十倍。

同為珍貴木材的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明末清初,我國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使紫檀獲得了西方人的青睞。相比中國人,歐美等西方人士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隻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侖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

清朝中期,由於紫檀木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隻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木料也全部被收買淨盡,這些木料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至袁世凱時,遂將僅存紫檀木全數用光。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