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茶,即比賽茶的優劣,又名鬥茗、茗戰。始於唐,盛於宋,是古代有錢有閑人的一種雅玩。具有很強的勝負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
這裏展示的建盞都是建陽民間收藏的宋代建盞精品。
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無不好此。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鬥茶的生活情趣,宋代鬥茶之風極盛。
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鬥。古人鬥茶,或十幾人,或五六人,大都為一些名流雅士,還有店鋪的老板,街坊亦爭相圍觀,像今天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
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鬥茶品以茶“新”為貴,鬥茶用水以“活”為上。一鬥湯色,二鬥水痕。首先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茶湯純白,表明采茶肥嫩,製作恰到好處。
鬥茶令,即古人在鬥茶時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
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戲可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並列,是士大夫們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
說到鬥茶,不能不說茶盞。宋代盛行鬥茶,所用茶具為黑瓷茶具,茶盞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福建的建窯盞,即著名的“建盞”。因其色黑紫,故又名“烏泥建”、“黑建”、“紫建”。
建盞中以兔毫盞最為人稱道。兔毫盞釉色黑青,盞底有放射狀條紋,銀光閃現,異常美觀。以此盞點茶,黑白相映,易於觀察茶麵白色泡沫湯花,故名重一時。蔡襄《茶錄》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
燒製建盞的建窯遺址位於福建建陽東部水吉鎮的後井,池中村一帶,占地十多平方米。現在建窯遺址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窯遺址因它位於水吉鎮也被稱作水吉遺址。
窯址規模很大,沿著山坡往上延伸。
進入窯場滿地都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殘瓷碎片。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