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陰沉木俗稱烏木,被海內外譽為“東方神木”、“萬木之靈”、“萬木之尊”,有“植物木乃伊”、“另類熊貓”的美譽。
據 可考資料分析,遠古時期,大片原始森林中的生長達千百年的名貴古樹,茂密參天,但突如其來的重大地理、氣象變化(如地震、山洪、雷擊、台風等)原因,使其 或被深埋於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下,或在缺少氧氣的陰暗地層中,被埋葬數千年甚至數萬年……任泥石碾壓,任魚啄蟹棲,致其形狀“千瘡百孔”,其姿態變化 萬千。由此,它成為了極為珍貴的世界名木。
我國民間素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的說法。在古代,達官貴人就把陰沉木家具以及雕刻的 藝術品視為傳家之寶、辟邪之物,甚為珍愛。由於陰沉木具有“萬年不腐”之功用,特別是明、清以來,更是成為了曆代帝王的棺木首選之材,以至到清代,因為皇 室所專用,民間已不可私自使用了。從而,造成了其日益稀少了。
海 南熱帶季風常吹,雨水充沛。2004年始,海南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旱。昔日奔騰的江河水漸漸幹涸,河床裸露,沙石畢現。此時,萬泉河、昌化河、南渡江等流 域均發現裸露的河床裏現出了段段黑木,其長短不一,十分沉重,表麵經過日曬後如火燒般炭黑,而裏麵紋理細密、色澤美麗,紅、黑、黃綠各不相同。後經國家專 業重點實驗室檢測,這些陰沉木平均沉埋年代從距今5000多年至6000年不等,準確程度達到+60年。
何為陰沉木?
“烏木由來世上稀,可同珠玉鬥京畿”、“家有烏木一方,勝過財寶一箱”,其中所言“烏木”即陰沉木的俗稱,又有“東方神木”的美譽。
陰沉木是由於地震、山崩、洪災等自然變化,使原始森林中的樹木被深埋於古河床之下,經過千萬年的物理、化學作用,其木質被碳化、石化而形成的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據專家考證,陰沉木的形成最早在3萬年以前,最晚也距今3200多年。
陰 沉木學名“烏木”,顧名思義,陰沉木是“陰”和“沉”的木,1979年版《辭海》認為,“木材因地層變動而長久埋於土中者,稱為‘陰沉木’,也叫‘陰木 沙’。一般多為杉木,質堅耐久舊時以為製棺木的貴重木料。”經發現與考證,陰沉木並不是單一指任何一種樹木,應是久埋於地下未腐朽的各類名貴古樹的集合名 稱。
山之北、水之南皆曰陰。一般將生長於山北或秋冬生者稱為陰木。而陰木顯然與陰沉木有異。陰木為生於地上之木,陰沉木則是久埋地下之木。
古人眼中的陰沉木
“據《逸周書•王會篇》記載,早在公元前1027年西周成王時期,陰沉木已成貢品,主要用作名貴棺木。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黎平府誌·卷十二·食貨誌》載:“杉,其木因山崩或淹於土中, 或藏之水底,經千百年之久色變為黑,通體皆油,作棺皆入土不腐,旬為貴重之 物也。”
晉·張華《博物誌·雜說下》也有類似的記載:“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這個“槎”就是浮在水上的木頭。
唐·蘇鶚《蘇氏演義》稱陰沉木為烏木,記述它“其質堅實,老者色純黑,多以製箸及煙管等物”。
清·李調元《南越筆記》描寫說:“烏木,瓊州諸島所產,土人折為箸,行用甚廣。誌稱出海南,一名角烏,色純黑,甚脆。有曰茶烏者,自番舶,質堅實,置水則沉,其他類烏木者甚多,皆可作幾杖。置水不沉,則非也。”
明·張岱《陶庵夢憶木猶龍》說“木龍出遼海,為風濤漱擊,形如巨浪跳蹴,遍體多著波紋,常開平王得之遼東,輦至京……”後來,張岱的父親以十七個犀牛角杯換取。其父去世,張岱又費了百兩黃金,水陸交錯運回山陰中,傳為家寶。
清·袁枚《續子不語》中對陰沉木這樣描述:相傳陰沉木為開辟以前之樹,沉沙浪中,“經過天地翻覆劫數,重出世上,以故再入土中,萬年不壞。其色深綠,紋如織錦。置一片於地,百步以外,蠅蚋不飛。”
清· 袁枚《續子不語》中說, 施南有一種陰沉木,十分寶貴,萬年不壞,不但入水下沉,入土也下沉:“陰沉木,湖廣施南府屬山中土產此物,悉掘地得之,質香而輕,體柔膩,以指甲掐之即有 陷紋,少頃複合,職奇楠然。土人雲,其木為棺,入土則日重,重則沉,葬 千年後,其棺陷入地數十丈,亦堅重如鐵,故寶貴之。施南買,不過六七十金, 可得佳料一具;載至漢口,非千金不易購,餘按,陰沉木乃洪荒以前之木,經過 劫灰者,萬年不壞,以故曆千百年巍然不朽。”
據說,長沙馬王堆一號使用的陰沉木是公元前540+105年經一場較強地震倒埋土中的杉木所形成的,出土被墓主得到,做成葬具入土。這也是曆經2100多年而不腐的關鍵。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