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最早使用的顏色是黑、白、土紅和赭石色,而紅色是最早的“流行色”。到奴隸製社會,青、赤、白、黑、黃,被認為是代表東、南、西、北、中和 木、金、水、土的五方正色色。在封建時代社會,黃色標誌著神聖、權威、莊嚴,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成為皇帝的專用色彩,任何庶人都不許穿黃衣服。我國夏朝 流行黑色,殷商時代流行白色,周朝流行紅色,並給了紅色正統地位。
中國紅是中國人的魂,尚紅習俗的演變,記載著中國人的心路曆程,經過世代承啟、沉澱、深化和揚棄,傳統精髓逐漸嬗變為中國文化的底色,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積極入世情結,象征著熱忱、奮進、團結的民族品格。
在耿寶昌老先生著的《明清瓷器鑒定》一書中,有關於明清紅釉瓷燒製的描寫,尤其對清代郎窯紅的著述和描寫,把郎窯紅與宣德寶石紅釉並肩齊名相論,可見其稀 珍程度。由於郎紅色澤鮮豔,備受皇家的推崇,成為清代祭祀時使用的珍貴器具。但是,郎紅的配方和工藝十分複雜,燒製時對窯溫的要求也很高,還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和金錢,而燒成的郎紅卻極少,因民間諺語有“要想窮,燒郎紅,要想富,燒郎紅。“的說法。
從明朝宣德甚至更早的永樂年間開始,一代又一代的景德鎮人,不知道試燒過多少次祭紅,但是流傳到世上的祭紅有多少件呢?有學者統計過今天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藏品目錄,結果發現,古代的祭紅現存不足一百件。
故宮藏宣德紅釉
十九世紀,西方的學者分析出中國祭紅、郎窯紅的釉色化學成分,並以它的主要成色劑命名,叫銅紅釉。盡管他們掌握了銅紅釉的化學成分,但卻始終沒能燒出過與祭紅相仿的紅釉陶瓷。
郎窯紅釉色彩鮮豔奪目,釉麵有大片裂紋,並有不規則的牛毛紋。郎紅釉器以尊、瓶等大件陳設器居多,偶見小件器物。
避暑山莊乾隆禦用郎窯紅
郎窯紅器的造型以瓶、碗、盤、盂為多見,其中笠式碗、觀音尊等等,都是康熙朝的典型器。
由於康熙郎窯紅器被視為珍品,物罕而價昂。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