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的玻璃工藝源於9世紀。當時,版圖囊括摩拉維亞、波西米亞和西裏西亞的摩拉維亞帝國中開始用玻璃製作裝飾品。摩拉維亞帝國滅亡之後,波西米亞王國興起,其繼承了原有的玻璃製造技術,並逐漸開始製作彩畫玻璃和玻璃器皿等,從而拓展了玻璃應用的領域。
1306 年,波西米亞王國滅亡,其統治區域納入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但波西米亞地區的玻璃製作工藝卻得到了進一步發展。14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四世遷都 布拉格,使布拉格發展成為中歐文化藝術的中心。至14世紀下半葉,燒製玻璃的窯場也從14世紀初期的幾個增加到了20世紀多個。
17世紀初,布拉格的寶石加工匠人卡帕斯•萊蒙把切割寶石的技術應用於加工玻璃製品,這成為玻璃凸凹紋飾雕刻工藝的肇始。從此以後,巴洛克式玻璃裝飾工藝逐漸為世人所知。
17世紀下半葉,人們用木灰取代碳酸鈉灰,研製出了碳酸鉀玻璃。至此,切割工藝和凸凹紋飾雕刻工藝成為捷克波西米亞玻璃的兩大特色。
18 世紀中期到19世紀初,由於戰爭、過度保護和水晶玻璃的流行,波西米亞玻璃工藝一度衰退。但是,弗裏德利希•艾格曼發表了嶄新的設計作品,在技術上進行了 改良,被譽為重新喚起了波西米亞玻璃藝術的盎然生機。從那之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波西米亞玻璃工藝在保留了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不斷汲取各類藝術之精華發展 至今,始終位於歐洲乃至世界玻璃工藝的最前沿,展示出既忠於傳統又勇於創新的獨特藝術風格。
第一部分 古代玻璃器
目 前已知最早的玻璃出現在公元前5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在小型陶瓷器表麵施玻璃釉料被認為是玻璃的最初形式。大約公元前1600 年,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近東地區出現了純玻璃器皿。最常見的類型是將玻璃絲纏繞在粘土或砂芯表麵熔融製成。以硬核成形法為主要玻璃製造工藝。公元前1 世紀由腓尼基人發明的吹製技術,是玻璃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從此人們能夠製作出更大型、更精致的玻璃製品。在希臘化時期,亞曆山大港和現在的敘利亞 地區成為玻璃製造業的中心。在公元1 至2 世紀,玻璃工藝從這些地區廣泛傳播開來,遠至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
酒壺
地中海地區(發現於卡普阿),公元前4-3世紀
不透明玻璃,飾有白、黃兩色波紋;高11 cm
長細頸瓶
地中海地區(發現於卡普阿),公元前4-3世紀
不透明玻璃,飾有白、黃兩色波紋;高16 cm
碗
東地中海,可能來自埃及亞曆山大城,公元前3-2世紀
微黃色模製玻璃,有刻製痕跡;高7 cm,直徑13 cm
雙耳小罐
羅馬(發現於敘利亞),1-2世紀
淡黃色玻璃,熱成形,飾有藍色花紋;高9 cm
此碗製作時先模製再進一步刻製加工。吹製玻璃發明以前許多玻璃器皿都用此法製作。
瓶
意大利或近東,1-2世紀
藍色玻璃,吹製;高8 cm
香膏瓶
敘利亞,3-4世紀
藍綠玻璃,熱成形;高23.5 cm
花瓶
羅馬,3-4世紀
淡綠色透明玻璃,熱成形,有土沁;高16 cm
第二部分 中世紀玻璃器
在 中世紀早期(公元410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玻璃製造中心在萊茵蘭、默茲河地區以及法國北部、意大利北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染成綠色和棕色的玻璃被用來製作熱壓成型的器皿, 如水杯、高腳杯和碗。公元12 至13 世紀,東西方之間的聯係在曆經一段長時間的中斷以後,隨著意大利和近東地區建立起的貿易關係得以恢複,玻璃的創新工藝也隨之傳播至西歐地區。在歐洲,尤為 突出的是綠色調“森林玻璃”實用器皿製作在中世紀晚期的繁榮。熱裝飾技術是當時最為普遍的裝飾工藝。在這一時期,教堂建築盛行裝飾彩色玻璃窗,除了裝飾作 用,彩色玻璃窗還能夠教大量不識字的人了解救贖史。
酒杯
法國或西德,6-7世紀
淡黃色透明玻璃,熱成形;高6.5 cm
鈴鐺形酒杯
法國或西德,6-7世紀
淡黃色透明玻璃,熱成形;高11.5 cm
酒杯
德國或意大利威尼斯,約1500年
考古發現表明,這種德國和波希米亞生產的“卷心菜莖”酒杯,從15世紀起一直非常受歡迎。這類酒杯的生產情況威尼斯有記錄,最初隻為中歐市場大批量生產,後逐漸銷遍整個歐洲大陸,具體的產地隻有通過玻璃成分分析才能確定。
第三部分 文藝複興時期的玻璃器
公 元15 世紀中期,第一件用“千花”工藝和“嵌線”工藝製作的玻璃器在意大利威尼斯誕生。這些裝飾方法在公元16、17 世紀廣泛流行。熱定型玻璃,光學玻璃,裂紋玻璃都是這個時期玻璃工藝精練的產物。隨著威尼斯玻璃工匠的遷移,仿威尼斯玻璃製品傳遍西歐和中歐。公元17 世紀末期,玻璃切割和雕刻在中歐得以複蘇。其代表人物卡斯帕·萊曼是一名宮廷玻璃及珠寶雕刻師,在布拉格為魯道夫二世皇室工作。除了玻璃雕刻,文藝複興時 期的玻璃裝飾技術還有鑽石點刻、琺琅彩、冷裝飾工藝—用顏色釉料和粘膠劑進行彩繪裝飾以及熱裝飾工藝等。玻璃反畫則是當時另一種非常流行的冷加工工藝技 術。
圈足盤
意大利威尼斯,16世紀上半葉
透明玻璃,琺琅彩繪並鍍金;直徑 21.3 cm
這 是一件水果盤,圈足短而外撇,通體描金並繪琺琅彩,寬沿,深腹帶棱。圓形盤底鍍金,中心琺琅點彩,並彩繪白、藍、紅三色。口沿貼金箔,同樣琺琅點彩。隨著 歐洲與東地中海地區貿易往來,威尼斯引進了新的玻璃工藝,使用豔麗的琺琅彩(約攝氏450-550度燒成)裝飾玻璃,最晚從13世紀起,至16世紀進入巔 峰。
啤酒杯,繪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選帝侯形象
波希米亞,1597年
淡綠色玻璃,琺琅彩繪;高26 cm
這 件啤酒杯上繪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像,其周圍圍繞著選帝侯像。這類題材常見於中歐文藝複興玻璃器上,頗受歡迎,其靈感來自哈特曼·舍德爾所著的 《紐倫堡編年史》。該書以一個歐洲人的視角描述已知世界,其中包括布拉格的最早描述。繪有這一題材及其他類似題材的酒杯,宣揚並象征著中歐各國的統一,也 表達了酒杯使用者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忠誠。
槍式瓶
波希米亞,17世紀
無色透明玻璃,熱成形,琺琅彩繪,錫托架;長40 cm
這件手槍形長頸瓶忠實地再現了一種16世紀的新玩意兒——燧發機結構的火槍。這些簡樸的長頸瓶往往隻彩繪一些圖案,直至18世紀還在波希米亞生產。
小高腳酒杯
意大利,威尼斯,16世紀下半葉
無色透明玻璃,熱成形;高13 cm
大 批量的飲酒器,特別是大酒杯和高腳酒杯,以各種各樣的形狀麵世。16世紀第二、第三個25年間,飲酒器類型開始自成體係,而且大多數當時創造出來的器型被 很好地延續下來,直至18世紀。歐洲許多地方的玻璃工坊都仿製威尼斯式玻璃器,這對於玻璃酒杯的斷代和產地甄別造成困難,甚至幾乎不可能。
執壺
英格蘭,倫敦,喬治·雷文斯克羅夫特製作,17世紀70年代末
紫(錳)玻璃,熱成形,鑲錫;高17.5 cm
喬 治·雷文斯克羅夫特(1632–1683)曾在威尼斯住過一段時間,當時的威尼斯用鉛玻璃仿製彩色半寶石。喬治開發了一種可以方便地製作玻璃餐具的工藝。 布拉格裝飾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相同器形和紋飾的執壺,原為沃伊切克·蘭尼所有,是高品質水晶(鉛)玻璃。這件執壺明顯受威尼斯玻璃器和西歐威尼斯式晚期玻 璃器的影響。
第四部分 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的玻璃器
巴洛克時期,為提高玻璃的純淨度,在 玻璃熔融過程中進行了重要的技術革新,於公元17 世紀最後25 年終於在中歐獲得成功,首次生產出高純淨度的無色玻璃。那一時期,湧現了一批推進玻璃工藝發展的關鍵人物:在普魯士,約翰· 孔克爾通過加入氯化金成功燒製出一種紅色玻璃;在英國,喬治·雷文斯克羅夫特率先在玻璃配合料中加入氧化鉛;在法國,伯納德·佩羅在奧爾良皇家玻璃工廠就 製作大型玻璃的技術和裝飾方麵取得卓越成就。由於無色玻璃優越的可用性,輪盤雕刻和切割是冷裝飾工藝的主要方法。除了波希米亞王國,這些玻璃精煉工藝同樣 被鄰近的德國和荷蘭普遍使用,後者也成為鑽雕裝飾的核心地區。在中歐,公元17 世紀是琺琅彩玻璃的鼎盛期。而墨色調單色裝飾是另一種裝飾技法。雙層玻璃作為獨特的裝飾工藝,在波希米亞非常流行,同時也穿越邊境,在公元18 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整個薩克森地區。許多釉下彩玻璃傑作也都創燒自巴洛克時期的中歐。
高腳碗,魯道夫二世時期風格
波希米亞,布拉格,19世紀
天然水晶,刻花和雕花,鑲銀;高11.7 cm,長17 cm
高腳酒杯,刻有克羅普斯會館的紋章
波希米亞,約1680年
無色透明玻璃,熱成形,雕花;高24 cm
飾有雅各布·哈珀格家人形象的酒杯
北波希米亞,由一家位於哈拉赫領地的工坊裝飾;約1730-1740
雙層無色透明玻璃,刻花,金箔雕花;高8.8 cm
雖然我們至今都不知道雅各布·哈珀格為何人,他卻與這件酒杯上的中產階級家庭場景有關。根據銘文,我們知道這件酒杯的主題紋樣是慶祝哈珀格的一位家庭成員的重要時刻,很可能是其妻羅莎莉的生日。畫麵的背景是花園建築。
刻有星星花紋的執壺和盆(成套餐飲用具的一部分)
南波希米亞,白銀山(西爾博伯格),約1790年
由卡爾·約瑟夫·萊希納工坊雕刻,位於格拉岑(新赫拉迪)附近的山穀
無色透明玻璃,刻花和雕花;壺高21 cm,盆28×19 cm
這兒的執壺和盆作為成套餐飲用具中的一部分,通體刻星星花紋,口沿刻花邊,把手結合處刻流蘇紋樣。這樣的花紋組合體現了新古典主義和洛可可晚期風格兩個元素。
高腳酒杯,刻有銘文“VRYHEID EN VADERLAND”(意為“自由和祖國”)
荷蘭(英國玻璃),18世紀第三個25年,海牙的大衛·沃爾夫製作
無色透明玻璃,鑽石點刻;高15 cm
鑽石點刻和琢磨技術於17世紀引入荷蘭。18世紀海牙、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雕刻大師們使用這一技術琢磨英國進口鉛玻璃以獲得精美的圖案效果。
第五部分 19世紀上半葉的玻璃器
新 古典主義時期,玻璃製造業受到該時期推崇古代藝術的影響。玻璃器變得壁薄,簡約,呈圓柱狀。最主要的裝飾工藝包括玻璃切割,雕刻,琺琅彩繪。帝國風格時期 出現了新型中空玻璃。生產的器物包括醋瓶和油瓶,水壺,長頸、短頸杯,鹽缽、啫喱碗等類型。這一時期運用了一種新的切割方法。最早在公元18 世紀晚期的不列顛群島使用,這種裝飾模式很快傳播到歐洲大陸。在英國,法國,勃蘭登堡和波希米亞,嵌瓷裝飾水晶玻璃非常受歡迎。浪漫主義的多彩風情使得玻 璃製造中更加強調玻璃的豐富色彩。在比德邁式和洛可可複興時期,絢麗多變的彩色玻璃更為流行,波希米亞便是中歐地區製作此種玻璃的領軍者。極具成就的玻璃 公司包括法國的巴卡拉,還有那些在英國伯明翰和斯陶爾布裏奇的一些玻璃工廠也極富盛名。切割,輪盤雕刻以及彩繪仍是當時玻璃成型的主要技術工藝。
帶蓋子的糖缸
法國,19世紀早期
水晶玻璃,刻花,鑲青銅鎏金口沿;高10.5 cm,長14 cm
畫有德雷斯頓風光的大酒杯
德國,德雷斯頓,薩穆埃爾·莫恩製作,約1813年
無色透明玻璃,刻花,透明色料彩繪;高10 cm
玻璃杯紀念品中有的畫著維也納或布拉格的風光,也有的畫著薩克森州首府德雷斯頓的風光。這類大酒杯大部分是薩穆埃爾·莫恩製作的,他兒子戈特利布也能做,戈特利布於1811年遷居維也納。
畫著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的大酒杯
維也納,安東·考特伽色繪製,約1720年
無色透明玻璃,刻花,透明色料彩繪,描金;高10 cm
安 東·考特伽色(1769–1851)是維也納擅長玻璃畫和瓷畫的一位藝術家,經他手製作了很多19世紀上半葉流行題材的紀念品玻璃杯。他最初在維也納一家 瓷器廠裏任畫師,後開設個人工坊,繪製了一批十分搶手的大酒杯,題材往往是維也納和布拉格的風景以及西波希米亞的卡爾斯巴德等溫泉小鎮風光;有些玻璃器還 被塑造成花朵式樣,有的畫著塔羅牌紋樣,等等。這些酒杯的毛坯,尤其是蘭夫特大酒杯,均從波希米亞的玻璃廠定製,其特征為底部有一個實心的圓盤形刻花足 沿。
中國風香薰
南波希米亞,耶奇科沃烏多利(德語:格奧爾根塔爾),約1830年
黑色亞立斯玻璃,刻花,描金;高27 cm
第六部分 19世紀下半葉玻璃器
公 元19 世紀下半葉早期的西歐,致力於進行提升製作工藝美學水平的改革運動。該運動轉而向曆史風格尋找靈感。那些已經離開波希米亞並定居不列顛群島的玻璃雕刻師們 對新玻璃裝飾方法的引入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歐,維也納的羅伯邁在玻璃產業享有極高的地位和聲望,從公元19 世紀60 年代開始,他專門製作文藝複興和巴洛克風格的玻璃精品;公元19 世紀70年代,他又將東方元素加入玻璃設計。在意大利,安東尼奧·塞維提重振了傳統的威尼斯玻璃藝術。在法國,世界著名的玻璃藝術家和工藝家埃米爾·加萊 在南希如火如荼地開展玻璃事業。公元19 世紀見證了新製造方法—玻璃壓製成型技術的繁榮,這種技術首先發源於美國,而後傳播至整個歐洲,在歐洲,利用這種技術進行玻璃裝飾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法國和 英國。
玻璃盤
英格蘭,倫敦托馬斯·韋伯父子公司出品,1878年
無色透明火石玻璃,染紅色,刻花;直徑24 cm
花瓶
南波希米亞,克勞斯特穆勒,約1885年
桔黃色玻璃,內套白色琺琅,熱成形,描金並繪白色琺琅彩;高37.8 cm
這件19世紀80年代作品上的圖案反映了由於歐洲與中國、日本的密切商業往來而帶來的遠東美學影響。浮雕紋飾由仙鶴和櫻花構成,是這個時期流行題材。
龍紋高腳酒杯
意大利,威尼斯,塞古沙和薩內蒂玻璃工坊製作,約1885年
無色透明玻璃,用綠、金兩色砂金玻璃裝飾,熱成形;高22.5 cm
高腳酒杯
意大利,威尼斯,V.祖非玻璃工坊製作,約1890年
無色透明玻璃,用金色和粉紅色砂金玻璃裝飾,熱成形;高34 cm
第七部分 新藝術時期的玻璃器
在 曆史複興風格、學院派以及過度裝飾產品大規模產出的反作用下,於公元19世紀最後十年誕生了新藝術風格。由此也發展出了更多創新技術,包括關鍵的“虹彩” 技術—通過加入錫和氧化鎘達到彩虹效果。這些創新工藝帶來了對“美”新的詮釋,玻璃製造者們廣泛使用自然界的有機形式和曲線,從中汲取靈感來創新玻璃器的 外觀和造型。很多歐洲玻璃製造廠生產出仿古羅馬樣式的無色玻璃器,有時是綠色,甚至還有以金屬光澤染色來模仿自然風化的玻璃, 或是滲透如出土文物那樣的銅綠色。當時在美國的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玻璃風靡整個歐洲之際,克勞斯特穆勒的玻璃工廠率先開始生產此類玻璃器。這一時期, 法國的埃米爾·加萊和多姆兄弟的玻璃製品,蒂芙尼的餐具、燈具和彩色玻璃窗,他們的新藝術風格對包括波希米亞在內的歐洲玻璃工業發展都產生了決定性的影 響。公元20 世紀下半年的第一個十年,優雅的維也納幾何風格影響了整個歐洲,實現這一成就的傑出創造者和設計師來自於維也納創作室,這也成為歐洲裝飾藝術運動的重要起 源。
花瓶
法國,位於梅桑塔的加萊玻璃工坊出品,1906-1914
吹製,多層酸蝕玻璃;高36 cm
花瓶
法國,道姆玻璃工坊出品,約1902年;奧古斯特·道姆(設計)
吹製,多層酸蝕彩繪玻璃;高16.5 cm
有蓋花瓶
波希米亞,位於克勞斯特穆勒(捷克語:克拉斯特西米林)的約翰·洛茨·維特威玻璃廠出品,1924年前
吹製,彩繪、鎏金虹彩玻璃;高31 cm,直徑9.2 cm
第八部分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玻璃器
裝 飾藝術運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流行起來的風格運動。以強烈的色彩和局部抽象的裝飾為特點,主要影響應用藝術和世界時尚, 裝飾藝術運動的名字來源於1925 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藝和裝飾藝術博覽會”,也被稱作“1925風格”。裝飾藝術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形式,通常投射出一個民族的藝術意誌。在三十年代 後期,以對應這種高度裝飾的視覺風格而出現了功能主義,這種風格被寫入建築體係,遵循建築外觀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理論,宣揚“形式服從功能”。功能性、簡 潔且最低限度或完全不進行裝飾是基本的先決條件,體現出同時期建築及包括玻璃製品在內的日常用品的設計風格。
花瓶
奧地利維也納,維也納工坊協會出品;約瑟夫·霍夫曼(設計),1920年前
出品人:莫澤玻璃製品公司,位於卡爾斯巴德(現名:卡羅維發利)的法院附近;製作人:梅耶侄子公司,位於溫特伯格的阿道夫,約1925年
吹製,刻花玻璃;高20 cm
帶漿果狀塞子的香水瓶
法國,位於莫代河畔萬讓的拉力克玻璃廠,1920年;勒內·拉利克(設計)
模壓玻璃,吹塑成形;高11.7 cm
一套甜酒酒具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海達(捷克語:諾維博爾)的卡爾·帕爾達公司出品,1930年後
吹製玻璃,車刻和繪製;潷酒器連塞高23 cm,甜酒杯高6.5 cm
花瓶
瑞典,奧勒福什玻璃廠;西蒙·蓋特(設計),1936年
吹製、刻花玻璃;高26.5 cm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