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人為什麽要去博物館?

(2016-02-07 00:46:37) 下一個

人為什麽要去博物館?

任何有關博物館的,謝謝。可以個人化一些,你為什麽要去博物館? 你從博物館可以獲得什麽? 它對你的意義是什麽?你有什麽關於博物館的經曆?越細節越好。你為什麽會喜歡某一個博物館,對你與其他博物館有什麽不同嗎?
 
 
按投票排序 按時間排序

100 個回答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用“博物館的核心價值是什麽來回答”,姑且引用一篇《專家縱論博物館核心價值》來回答。
 
   蘇東海曾在接受采訪時提出:“中國博物館發展的動力很足,但是我在想的一個問題是博物館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不能迷失自我,還要回到‘博物館是什麽’這個根本 的問題,回到‘什麽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這個問題,” 倡導“在千奇百怪的博物館中,我們要尋找博物館不變的東西,尋找什麽是博物館最核心的價值”。事實上,近年對博物館核心價值問題探討者也不乏其人,但認識 不盡一致,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幾種不同的觀點。

  1.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和交流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
  2005年,國際博協製定的《國際博協2005—2007年戰略規劃》中強調,博物館的核心價值在於對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存、延續、交流的義務,曆史使命是在社會上致力於保存、傳播和交流目前與未來世界的有形與無形、自然與文化遺產。

  2.文化多樣性或話語多樣性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
   國際博協主席亞曆桑德拉·庫敏斯稱,把博物館人的多樣性聯結在一起就是國際博協普遍奉行的“核心價值”。因此,核心價值實現了多樣性的統一,明確了我們 的使命和願景,並確定了我們的“新責任”。博物館麵臨的問題是:在不同的國家和文化社區,如何為自己的人民講述自己的遺產故事。無疑,世界各族人民都要尋 找自我身份、歸屬感,想要追溯自己完整的曆史和遺產,博物館要響應人們的這種要求。博物館需要新的技能,開放和擴大我們的談話,通過采取包容性的措施,讓 專家和公眾都參與進來。我們必須允許多種聲音出現,並創造機會讓多種聲音得以表達,他們呈現和宣傳遺產的任何形式都能夠得到理解。(亞曆桑德拉·庫敏斯: 《21世紀博物館的核心價值與新責任》)

3.博物館的核心是博物館中的收藏,是遺產,即人類生存及其環境的物證。
   蘇東海認為:博物館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博物館的價值與社會使命,還是要回到藏品、回到遺產這個問題。離開這個,博物館就不是博物館了。博物館談論應 不應該收藏和展覽複製的東西,本身就是對博物館核心價值的一種困惑甚至背離。在他看來,博物館的核心就是博物館中的遺產,博物館的使命就是讓這些遺產的價 值發揚光大。在這個前提下,才是博物館方法和技術手段等問題。博物館的方式與技術手段是圍繞博物館藏品來實現博物館的價值與社會使命的工具。(蘇東海: 《關於博物館的核心價值——蘇東海先生訪談》)

4. “以人為本”應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
  馬自樹認為,博物館作為社會大眾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既承載著曆史文化的深刻內涵,又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在其眾多的價值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對人的教育,對人的服務,人是博物館的核心,人是博物館的目的。(馬自樹:《文博餘話》)

5.公益性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
   李文儒認為,以公益性的核心價值為核心,深刻理解、自覺意識到任何一座博物館都是公眾共同享有的文化資產,是博物館人必須確立的基本觀念。博物館人,從 領導者到普通員工,都是受國家、團體或公民委托,遵照國家、團體、公民的意願管理博物館,基本的目標是促使博物館公益性核心價值的最大化實現。博物館的核 心價值必須轉化為博物館人——所有參與博物館管理與服務的人員——真正認同的核心價值和實踐目的,博物館的文化價值才能落到實處。……以博物館公益性為核 心價值,以社會化、公眾化服務為目的的實踐探索和博物館學理論創新、體係構建之必要與困難並存。(李文儒:《博物館:展示曆史,更要參與曆史創造》)

6.收藏與展示(教育)應該是博物館建立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
   甄朔南認為,對於任何博物館來說,藏品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而是立館的物質基礎。博物館人要深入研究這些物證中潛藏的多元的信息,組織展示等教育活動, 準確地將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傳播給受眾,同時水乳交融地進行道德教育,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許多國家都把博物館比喻為“人類的良 心”,因為博物館保存著集體的記憶,能用藏品和關懷人們心靈的教育活動引導觀眾學會理性思維,學會自省、包容,能自強不息做一個人格健全、視野廣闊、博古 通今、促進社會發展的公民。(甄朔南:《堅守博物館的核心價值觀》)

7. 博物館核心價值是指博物館利用藏品在為社會服務時所發揮的主要作用。
   陳彤認為,任何情況下,博物館都要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維護社會成員的文化權益,並向他們提供無償均等的服務;堅持科學發展觀,改革創新,努力提升 人性化的服務能力和水平,以優質高效、親和務實的服務活動,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博物館事業惠及全社會。博物館核心價值集中反映了博物館 的社會性、開放性、公益性的本質特征,並在博物館職能總體中永遠處於領先和主導地位。(陳彤:《博物館核心價值的反思與守望》)

8. 促進社會變化發展是博物館的核心價值。
   唐紅炬認為,200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促進社會變化發展的力量”,從更高層次上賦予博物館的社會責任,也從一定的層麵揭示了博物館的 核心價值。這種“促進社會變化發展的力量”,是一個多方麵的合力,但核心可能就是康有為所提出的開啟民智、富國富民、謀國遠圖的力量。(唐紅炬:《從康有 為創設工業文明博物館構想談博物館的核心價值》)

9.藏品保管、非正式教育、引領大眾、接觸可達和社會目的5個核心價值共同組成了博物館的核心價值體係。
  穀遇春認為,博物館的核心價值主要有5個,它們是:
  (1)藏品保管(Reservation) 。從博物館內部主體係統的視角看,保存珍貴的曆史資源是博物館的第一核心價值。
   (2)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博物館的服務客體是社會大眾。隻有通過社會大眾對博物館進行參觀,並對館內人員所講解的知識進行理解和接受,才能實現博物館存在 的現實價值。因此,從博物館客體係統的角度進行分析,博物館的非正式教育是其核心價值之一。
  (3)引領大眾(guardianship)。從博物館主體係統與客體係統相互銜接和溝通的共同部分進行分析,博物館應具有引領大眾的功能。在引領這一核心價值概念之中,已經拓展了收集、保存和解釋的價值內容。
  (4)接觸可達(Access)。任何組織或團隊中的人員,隻要其承認引領的作用,必然接受引領行為所行使的責任對象———社會。伴隨信息時代和網絡數字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采取數字化的方式拓展大眾的接觸層麵。數字化博物館的出現也推動了接觸的可獲得性。
  (5)社會目的(Society Goal)。博物館的價值功能需要更加注重回報社會,發揮其文化的優勢。因此,從整個社會環境的視角來說,實現社會目的和服務於社會是博物館的另一重要核心價值。(穀遇春:《博物館核心價值體係構建及製度保障措施探究》)

10.我自己的觀點,博物館是現實社會折射出來的一個“異托邦”,其價值在於通過對館藏的闡述,達成對現實社會的延展與批判。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明霓,博物館學專業愛好西方油畫的妹紙
樓上的回答很好地體現了國內大多數博物館觀眾以及潛在的博物館觀眾的看法與感受
我國的博物館構成很有中國特色 曆史類博物館比例畸形的多 而且落後於時代太遠
這就讓很多觀眾以為博物館是裝滿舊物的一間大屋子
英國是老牌博物館代表性國家 他們的館藏很豐富 但就博物館職能而言
德國的眾多博物館 堪稱目前世界領先水平
在那裏 博物館不是一種被動的存在
而是國民生活中富有活力的一部分

博物館是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的文化單位
人們在那裏自主地獲取知識與感悟
您的問題針對的就是它這種社會教育職能
目前可以說是博物館的轉型期
從前是以 物 為中心 即藏品
現在即將來
會是 以人為中心 即觀眾
我覺得您的問題也是博物館需要轉型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參觀時不知要做什麽
一味仰慕藏品的珍奇 感歎自己的無知
這並不是博物館的初衷

這種現狀也與我國博物館管理體製特別是用人體製造成的後果
很多從業人員依仗自己的人脈擠進來吃閑飯
還排擠科班出身的求職者 而且一些大館內部倚老賣老問題嚴重
所以 我國的觀眾其實很不幸

再說幾句不好聽的話
樓上特喜歡的那個博物館的那個展覽
以業內人士的眼光看
雖然展品確實不錯
但展覽設計的漏洞百出
說白了就是相當不專業
那麽大的展覽麵積 本來是可以取得更好的展陳效果的
不過從工作上來看 一般以我國曆史為主題的全麵性的展覽
是最費力不討好的策展項目 嗬嗬

給您推薦幾個21世紀水平的博物館
英國鐵橋博物館
美國亞利桑那號紀念館
加拿大上比沃斯博物館
德國柏林猶太人屠殺博物館
還有法國鄉下的許多生態博物館
美國911紀念館

等等

如今的博物館
其實偏重於
以其獨特的建築設計(采光 自然聲效 布局 ......)
配合一定的展品
來營造一種氛圍
“感化”前來參觀的觀眾
完全不同老式刻板的靜態展覽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蕭秋水,致力於成為幸福生活家及幫助更多人成為幸…
我站在一個知識管理者的角度來談談博物館。

首先,我的習慣,每去一地,如果有可能,必去博物館,有的博物館,會反複去,比如杭州博物館,我總共去過三次,還覺得不夠。嚴格來說,博物館,沒有結束。一是裏麵的藏品,二是在不同時間去,可能會遇上不同的活動,比如春節期間的新加坡亞洲文化博物館,會有很多表演。

我為什麽要去博物館,以及,我為什麽鼓勵別人去博物館?
1、博物館是對曆史和知識的係統整理、直觀呈現。
可 以這麽說,我們接觸的民間故事、傳說、書籍等,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碎片化知識,博物館,通常來說是按曆史縱線進行整理,在各個時期的不同文化、史跡、 文物,典型、有代表性,可以體現時代特征、當地特色。各種實物相比書本上的文字,予人的印象更加深刻,站在河南博物院的金縷玉衣前,和在書本裏看到的金縷 玉衣圖片及文字描述,那種震撼,肯定不同。置身西安博物館,以及我大山東博物館,看到的展品,會發現,和南京博物館、深圳博物館,有同、有異。為什麽同? 為什麽異?這背後,有太多的東西要思考。
思考?對了!要的就是你的思考。如果進博物館隻是看熱鬧,當然也是無不可的,但是,如果願意在熱鬧的背 後,研究一些門道,恭喜你,你將因此而不同。你知道蘇州博物館的建築由來嗎?當你到達台北故宮博物館,你有沒有從內心深入掀起複雜的情感?你是否了解,那 些文物,二十年的顛沛流離?它們如何從北京故宮,輾轉上海、南京,再到四川等地,又轉運到台灣,那樣的超級工程,在戰亂年間如何做到?如果你是項目經理, 你是否考慮到背後的項目管理?

這是多麽好的學習機會啊!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免費的啊!

2、博物館裏盛納著文化的血脈。
很 多說自己熱愛文化的人,其實不了解何謂文化,很多人認為文藝範兒就是穿上民國長衫。在博物館裏盛放的,那些價值連城的器物、書畫,其實,在當初,可能不過 是普通人家所用(當然,以四爺他們那類大戶人家居多),那些文字、圖、銘刻……其實都是文化的載體。當然,很遺憾,現在,大部分都在博物館裏,靜靜地被展 覽著。
我覺得現在所有的博物館做的都不夠好,怎麽可以僅僅隻是標注名稱和年代呢?不,應該有很多的故事,即使一個小小銘牌盛不下,還可以借助二維 碼。它們其實是有生命的好嗎?它們的生命,長過我們,我們會化為飛灰,一如我們的祖先,然而它們穿越千年萬年,它們恒在,一代一代人看過、賞過,它們其實 會說話,隻是,它們沒有被允許和給出這樣的機會。
當你的眼光靜靜地掠過,你其實應該看得見血與火與水的曆史流過,文化的長河。

3、博物館是提升你品位的地方。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意義。畢竟,並非人人都是收藏家,很多東西,普通人都買不起,不能把雞缸杯擺家裏,起碼還有機會在博物館裏看看。就象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樣,一個人看多了博物館,會培養出出眾的品位。
品位這東西能當飯吃麽?
的確不能。
不過,它也許能夠幫助一個人達致從容、安靜的境界,能夠讓你領略藝術之美,而擁有自己的小宇宙。
當然你做為一個有品位的人是不會做出“丁錦昊到此一遊”這樣的事的。博物館可以熏陶你的氣質,讓男士溫潤如玉,女子嫻雅從容,而且,這是真正發自骨子裏的氣質,並非手腕上套一隻銀鐲就可以偽裝的民國範兒——安妮寶貝的粉看到這裏請盡情罵我好了。

4、博物館可以減少你受騙的機率。
一 個人,看多了好東西,才能夠不被次好的、不好的蒙蔽。畢竟,你要是見過了趙佶同學畫的《芙蓉錦雞圖》,就不會被路邊書畫店裏的拙劣作品所迷惑,雖然是在博 物館裏見過的,也是親眼目睹,所以還會減少你受騙的機率。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騙子多,文物首飾造假就更多了,走一走深圳文博會,一年不如一年,各種看上去似 是而非的東西到處都是,在博物館看過很多真品珍品,再看那些路邊攤貨一般的東西,你立刻可以分辨出來。尤其是妹紙們,培養了火眼金睛後,不至於土豪送個料 器的鐲子你就當是羊脂美玉立馬傾心——當然土豪不見得是騙你,可能是不識貨。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關注了這個問題很久,正好翻檔案翻出這一本民國八年的小學國文課本,寥寥幾百字講了博物館的存在意義,曆史,(當時的)現狀,和反思。貼出來與諸君共勉。

我 們去博物館,或許是為了學習窺探一個更大的世界,或許是為了努力放大自己在時間維度上的渺小,或許是為了欣賞美。但對於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感受作為萬物靈 長的驕傲和謙卑。借用法國電影Intouchable裏麵Philip被問到為什麽要喜歡藝術的時候的回答:這是我們存在過的唯一證據。再提劉慈欣作品中 冥王星上的地球文明博物館,當一切都要結束的時候,人類也將求助於這樣的形式來自我祭奠。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知乎用戶,努力做一個博物館的story teller
終於滾來答這道題了。這道題對於我來說有很多個答案,但最後還是選擇一個最誠實、最私人的回答:

我為什麽要去博物館?
因為博物館是一個難得讓我喜歡與自己獨處的場所。

像平時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或者一個人做別的什麽事,都會讓我覺得很別扭。就算是呆在自己的房間裏,玩玩電腦寫寫東西,不覺得有什麽孤單或尷尬可言,卻會感到世界異常安靜。
但是一個人逛博物館卻一點都不覺得別扭、尷尬或孤單,也不會覺得安靜。不會覺得自己與世界斷裂,因為看到了自己從何而來、處在哪個位置,有著什麽樣的祖先、又有著什麽樣的同伴;也不會哀歎人生平凡,因為再不平凡的人也會消失,再平凡的人卻也曾締造曆史。
相反,在博物館看曆史上演著活色生香的故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想法,就感覺世界如此熱鬧,並且如此樂於熱鬧給人看。
可能說到底,我還是一個愛看熱鬧的人。誰不愛呢?

收藏 沒有幫助

 
 
木棉樹,嚐試不靠譜的“套中人”
去過的博物館數量可能還不及得到的感謝多,努力答題。逛好知乎這個博物館。

坐標北京,首先我可不可以有個奇怪又合理的理由?為了呼吸新鮮空氣。


我 清楚的記得自己帶著豬鼻子口罩狠狠的轉發了張泉靈這條微博,查了一下“北京快一千爆表那天"指的可能是2013-1-13。但一直沒有搜索到有關國家博物 館具體的pm2.5指數信息。那段時間一毛不拔大師(貝誌誠)經常在微博裏秀自家的新風裝置如何給力,雖沒有確切的證據,我就假定國博的新風裝置亦如此。 遇到極端天氣我不用宅在家,開始了去博物館避霧霾,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健康休閑方式。

我去博物館,很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顯示“逼格”(ps:我不得不說,花總的“逼格”這個詞之傳神,令我更加膜拜他的“逼格”)。然後是大家提到的好奇心、提高文化素養、提高審美、豐富知識、好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民俗博物館、電影博物館、長城博物館……是之前談朋友的時候去的。恢複單身後”閑的“,博物館去的更加頻繁。現在閨蜜有了寶寶,我們已經開始向適合少兒類傾斜了,上個月帶小朋友去了汽車博物館。單位組織去看複興之路,好多同事是第一次走進國博,這也是去的理由之一。

國 博、首博是去的最多的,因為很方便,大概20分鍾的車程。偶爾會提前預約,大部分還是一時興起就去了。看看新的展覽:帶本書找個地坐下翻翻,或者看著參觀 者發呆…… (預約和臨時參觀通道是分開的,預約基本上是安檢後直接通行的,臨時參觀排隊等候時間不定,最快也得10分鍾)。


國家博物館拍的,為什麽”天將降大任於si/shi人也“此處用”“而非”“?我該@哪位大神解答?

花錢去的最多的應該是故宮博物館,原因更簡單,同學來你得陪吧,親戚來你得陪吧,朋友來你得陪吧,同學老媽來也得陪啊……於是……


Hello,你認識米奇嗎?國家博物館拍的彩繪雙丫髻陶女傭

上周同事老公送完懷孕的她去複興醫院聽講座,就溜達到隔壁的首都博物館參觀了,這是他去博物館的原因——打發時間。欣賞他拍的片子,說了一句:”這個琺琅花瓶拍的角度不錯。“同事投來讚許的目光,同事老公對自己老婆說了一句:”你看人家一看就知道是琺琅花瓶“。ok,逛博物館的目的達到了。他是搞設計的,做片子是強項,我特意給他要了一張片子要放到之前答過的去北京玩旅遊,有特別的地方嗎?裏撐場麵。這樣就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答題了。


如果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逛當地博物館是個很不錯的了解該城市人文、曆史的小窗戶,雖然各地開的窗戶大小不一,視角不同、窗戶材質也相去甚遠。


標準到此一遊照。我去想看看阿姐鼓什麽樣子,想知道翻身農奴為什麽把歌唱,可是這些都沒有。那會還沒傳王菲皈依佛門,還沒開始扒密宗,要不然當時我也想看這部分。

末日在國博捕捉到的一位瓷器愛好者,觀賞中衣服成了累贅就隨地一扔;照相機不允許開閃光燈就自備手電;角度不佳就席地而跪。希望可以像他對文物一樣,對生活懷著敬畏與感恩的心。

這是去年這會國博的一個展覽,最右側的字應該也契合今天的題目"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___《皇極經世書》"取自北宋哲學家邵雍的《觀物篇》:
夫所以謂之觀物者,非以目觀之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也;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張佳瑋,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匿名用戶、愛笑寶鹿兒ww 讚同
謝邀。

去看些聽些觀賞性上觸目、藝術性上動人、價格肯定讓你買不起、平時隻能在書上畫冊上網絡圖片上看到的東西,而且是高密度的集中在一起給你看噢!
去過之後的你,會比之前的你,多一點見識學問上的優勢。

收藏 沒有幫助

 
 
石韋,匠人未營國
Chau Zoe知乎用戶、蘇蘇 等人讚同
看博物館,對於我而言,就是學習,是放鬆,是滿足心底的好奇心。跟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麽,跟混天涯,玩豆瓣,問知乎是一樣的。
Museum,詞根是muse,是阿波羅身邊的靈感之神。無中生有的才華隻有神才能做到。對於我這樣的凡人,隻能常去靈感的神殿,繆斯庵裏朝拜。

收藏 沒有幫助

 
 
知乎用戶,人生三大喜好:知識/愛/美
劉一嘉知乎用戶、知乎用戶 等人讚同
大英博物館的現任館長NEIL MACGREGOR說過,看到從物件中看曆史的關鍵是:詩意的想象。

這種想象可以是震撼:
比如, 當看到玻璃窗裏的兵器上赫然印製著“呂不韋監製”的字樣,就突然被拉回到那一段曆史中。大秦帝國不再是停留在書中的神話般的曆史,一統六國的苦心經營,白 起炕殺40萬降軍,呂不韋跌但起伏的一生,長生不老的追求,兵馬俑的諸多傳說,白勝吳廣的起義,到項羽火燒阿房宮,統統都立體起來了,要知道你眼中的這個 兵器可能就親自見證過這一切的一切。
因為曆史已成曆史,以至於我們往往不認為它真的存在過。所以當它真實呈現在眼前的時候,會感覺到曆史長河奔騰而來的震撼。

這種想象可以是悲傷:
黝黑的千年古琴猶在,知音已不再;銀飾銅鏡梳妝盒依舊,隻是美人已不再;劍鐧矛箭斧鉞安然,隻是英雄已逝。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種想象可以是好玩:
比如這個泥人看起來像V字仇殺隊的麵具;那個繪畫的臉像鳳姐;還有很多神獸怎麽可以這麽萌;原來藏民認為的生命是這麽孕育的;

這種想象可以是困惑:
為什麽這些看起來這麽像外星人;這些懸棺為什麽這麽窄這麽長;這個玉璧是用來做什麽的;這些神俑鬼俑動物俑真的隻是想象的麽;

這種想象還可以是平和:
客死中國的波斯客墓碑上寫著中波兩種文字;曾經競相爭奪的鼎、玉璽此時就安靜的躺著;越王吳王的兵器最終歸在一起;

每一次,都可以步入那個地方的曆史中去,見證一場動輒上下數千年的故事。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第一次受邀,謝謝。

博物館是凝聚了人類曆史和文化的場所,對於我這樣的曆史控來說,確實是一場盛宴和享受。人們在大海麵前常常感覺到自然 力量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在博物館中,也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感覺。博物館裏記錄了數千年來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在地球曆史上留下的印記,許多古代文物的宏偉、精 巧,以及蘊藏的內涵,會讓參觀者感到在時間的長河中,自己隻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礫而已。

在英國時去得比較多的是不列顛博物館。英國人算是 把全世界的寶物搜了一遍全都堆在自家院子裏,包括中國的古代的許多文物。出中國區門口時,看到一尊白色的北魏時期的佛像靜靜地立那裏,麵容平靜如水,眼睛 裏無憂無喜,似乎看盡了千餘年的潮起潮落。瞬間被打動,感覺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心被觸及到了。

最喜歡的當然是國家博物館。因為“在我的 內心深處可悲地無可奈何地深愛著這個多災多難一點也不可愛的民族”。回國後去北京出差,一般會在離開前用半天時間去國家博物館享受一番。國家博物館《古代 中國》按照曆史順序排列史前-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的文物,在那裏親眼看著這些文物,感受 著自己民族的繁衍、發展、興起、強盛、衰落、複興的一個個瞬間,往往讓我心潮起伏不已。

自從看了紀錄片《複活的軍團》以後,特別希望以後有機會去西安看兵馬俑。

收藏 沒有幫助

 
 
作為一名極小眾的學博物館的學生,也許以下我的回答反而帶上了一些主觀色彩。
我喜歡去博物館,去看物。看文物:那些曆史書上出現過的,大學考古學 課上出現過的典型器物,記錄了中華民族千年曆史的載體與成品,看的不隻是它們,還有其背後的——當時農業經濟、手工業發展、政治格局、國際形勢、中央集權 和市民生活等等。看見一件唐代螺鈿盤,絞胎枕,我會驚訝於怎麽會有這麽可愛的物件出現,讓古人那沒有電腦、電視和手機的日子也變得豐富多彩。看到沿著絲綢 之路千辛萬苦才到臨中國的那些西域文物,一顆顆蜻蜓眼玻璃珠,犍陀羅風格的佛像,它們經曆長途跋涉,又流傳至今,是因為什麽?因為它們是真的給人以高貴享 受的,不像現在流行一時又迅速更替的產品。
還看什麽,還看人。看古人,也看今人。曆史類展覽裏,看古人如何衣食住行,藝術類、科技類展覽看千年的月亮和新工業革命的火車拉來了怎樣的世界,藝術家 (科學家)們又如何從自己的大腦映像裏剝離出他的想法。自然類展覽人類介入最少?看物種的發現與滅亡和海洋、植被的變遷吧,廣闊的天空下飄著無盡的歎息, 是與天鬥其樂無窮的叫喊回聲。看觀眾,是認真思考有所悟,還是走馬觀花把博物館僅當作一個有空調又免費的地方。家長是和小朋友一起對展覽抒發感想進行教育 還是帶著他們拖鞋躺在長椅上大聲喧嘩吃東西。博物館是進行教育的地方,但不是背說明牌上的文字,它更大的作用還是對靈魂進行淨化的潛移默化性質的,是配合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前一陣去國博看盧浮宮地中海文明展,正好偶遇一群法國駐華大使館的女士們集體參觀,她們中有一位學藝術史專業的女士進行 解說,每看到一件展品,她就會從曆史、藝術等多角度進行說明,然後一群女士們就開始交流互動,發現問題共同討論。我作為一個異文化者站在她們旁邊(無恥地 尾隨了一路),看到她們對希臘紅繪和黑繪進行比較時認真的神情,真是覺得美。當然我沒有崇洋媚外的想法,我知道這些人也是法國人裏文化素質和藝術素養很高 的佼佼者了,隻是單純地希望博物館這個雅致又單純的地方(外表上),能夠讓國人的心能靜下來片刻。

收藏 沒有幫助

 
 
三爺,都給爺讚著點兒!
走出校園後,你再也找不到別的地方能像博物館這樣包容你的求知欲、滿足你的好奇心。用盡一切、不遺餘力,隻為讓你知道的更多。

收藏 沒有幫助

 
 
因為我需要一個:
  • 免費(或者基本上免費)的
  • 有空調的
  • 室內的
  • 不引導你買東西的
  • 又有很多值錢東西的
  • 可以閑逛的
地方

收藏 沒有幫助

 
 
Money Creates Taste, TRUISMS (1979-1983), Jenny Holzer

大部分時候,人為什麽要去博物館,和暴發戶為什麽要去聽歌劇,我們為什麽要去上大學是一個道理。

現代的博物館,本來是不對普通人開放的,比如大都會博物館,周末是不開放的。

後來開放了,有些人認為的所謂的世界末日,結果,那天大都會博物館經曆了史上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天。但是,什麽也沒有發生,想象中的所有可怕的沒文化的打砸搶事件都沒有出現。

伴 隨大都會博物館開放的,或者說推動大都會博物館開放的,是中產階級的出現。是他們,打破了過去簡單的高級文化分野,因為,中產階級有提升自己,和傳統的所 謂低俗文化分手的需要。這就產生了一種以家庭為中心的所謂的健康文化消費,比如看體育比賽,比如去逛百貨商場,比如去看戲。簡單的說,就是不能有色情內 容,要守規矩。

所以這跟暴發戶去聽歌劇一個道理。你掙得錢再多,並不等於已經脫離了原來的那個階層。因為所謂的階層是有自己的文化的。文 化是對生活意義的理解過程,是一種共同經曆,是需要陪養和學習的。聽歌劇聽成什麽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種經曆後麵的文化價值觀念是誰的,找對 了,加入進去,獲得認同。至少在資本主義社會,文化是可以買來的。

對,文化是可以明碼標價的。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為了脫身而出,他們需要由那些高收入階層所認可的文化。所以沒有比去博物館更保險的了。博物館,大部分吧,都還是需要有足夠的錢來支持的,也需要當權者的肯定,所以它們所傳達出來的文化價值觀念,也是對中產階級獲得的經濟水平的肯定。

於是,就去博物館好了,一樣的東西,在那裏就肯定是健康的,體麵的。再黃的畫,隻要寫上“神話中的仙女”,然後背著手端正著看,你就有文化了。

反過來,如果你沒錢,有對應的文化,也可以幫你有機會晉級。事實上,到現在這個年頭,上大學已經是最穩妥的成為中產階級的辦法了。

上 大學,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型博物館,發參觀完成證書的。說白了不就是接受由某些特別階層的人定義的文化標準麽,為此你還要去參加一些特定的考試(比如 美國的 SAT,最早就是白人為了證明其人種優越性製定的檢查標準)。經過這些學習,你就算是成為文化人了,可以靠這個去找到一個體麵的工作,掙到像樣的工資,成 為中產階級了。

所以去博物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種文化歸屬感的自我肯定,帶有相當具體(可能是無意識的)的功能目的。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看了樓上一幹所謂回答,不禁冷笑一聲:
哪有那麽多勞什子內心活動
這種雷鋒邱少雲董存瑞逐個回憶完再去扶老太太的寫法
體育老師都不會給你作文判及格吧?

這事其實很簡單:
因為我想看
因為我好奇

收藏 沒有幫助

 
 
知乎用戶,基本上我隻是一個隱蔽的青年
擇友三試 試之以酒 試之以財 試之以同逛博物館~

收藏 沒有幫助

 
 
Oliver Dun,我再刷知乎就剁手
看了樓上這麽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回答,我給一個接地氣的回答吧。我就站在小屌絲的一個人角度說說我為什麽會去博物館。首先我感覺身邊的小孩(初中以前 吧),如果你和他們說帶他去博物館他們一般都會比較感興趣的尤其是自然曆史類型的博物館,或許對他們來說那意味著一片新奇的未知世界。

現 在開始說自己,小時候去博物館基本上是抱著去遊樂場的態度去的,上了初中以後就沒怎麽去過了。讓我重新喜歡去博物館那是在我讀高四的時候。當時我複讀的時 候那所學校離雲南省博物館不足200m,那時每周有一個下午的休息時間(在周一,奇葩吧?),路過省博物館,看見他們掛出宣傳橫幅“勞力士深海生物展”。 不知道怎麽的,也許是高四煩悶的學習所致,我就特別想進去看看(反正也不要錢),進去後那些深海生物以及讚助商勞力士的各個經典腕表帶給我一種上莫名的愜 意,這樣的感覺好久沒有了,那時腦子想的不再是月考理綜考了多少分、要考那所大學‘’‘’‘’‘’‘’‘。尤為記憶深刻的是,當我在在一個深海大虱標本前 停留的時候,突然一個插著羊角辮戴紅領巾的小女孩過來和我說:“大哥哥,需要我為你講解嗎?”(應該是和附近小學合作,過來的義務小小講解員)。哇塞!我 當時就覺得這個世界特別美好。

從此以後,我有空的時候,就會往省博物館跑跑。從“大千世界——張大千畫展”到“鏡花水月——古代銅鏡展’’等等,我也說不清過去那麽時間我還記得每個展覽的名字。總之,那些絢麗的山水、那些跨越時空的藝術品還有那隻有在小學課本看到過的古滇王金印等等陪伴我走過了高四。
我一直覺得對於我這樣一個很內向的人的來說那段時光是我最美好的時光之一,一方麵我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另一方麵博物館帶給我無限的遐想。我可以擁有一個無比絢麗的夢,我可以穿越古今,我可以上天入海。To infinity and beyond!

後來離開家鄉千裏去念了金融,但是去博物館這個習慣被保留下來了,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我總是喜歡去去他們的博物館。

PS :曾經在從王府井出來嚐試約人去去博物館,結果被眾人鄙視。希望以後有女朋友的話在閑暇之餘也可以陪我去逛逛博物館~~

收藏 沒有幫助 作者保留權利

 
 
 
尋找靈感與啟發。博物館英文是museum,而muse就是激發人靈感的繆斯女神,所以museum可以理解為激發人靈感或給人以啟發的地方。“博物館”這個詞是日本翻譯的,感覺就是陳列物品的地方,喪失了英文原詞的靈氣。

收藏 沒有幫助

 
 
知乎用戶,我叫MM不算太。
「人」為什麽要去博物館我回答不上來,我隻講我自己為什麽要去逛博物館、為什麽會沉浸其中:
對我來說,逛博物館看陶罐和逛街看櫥窗擺設的感覺是類似的,玻璃的後麵是我觸碰不到的世界。博物館把我觸碰不到的東西呈獻給我,讓我有夢可以做。

收藏 沒有幫助

 
 
郭喜慶,我要做一個有逗逼氣質的考古人
魚尾醬知乎用戶 讚同

首先,我的專業是曆史,其次,我的方向是文博與考古,最後,我以後想從事有關博物館學或者學文物保護的工作。
大家感受一下為什麽我喜歡去博物館。
隻要去一個新的城市,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館。
另外,我覺得第一的答案太偏激。

 

我有一個同學,她喜歡去博物館是因為離她家比較近……她覺得好玩……當然了,她喜歡考古……

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