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2016-01-25 03:07:17) 下一個

“我們”是一群一生執著於收藏的人,也許下一代會不理解“我們”!

收藏,是一種藝術品投資,體現了“我們”的身份,展現了很有“品味、有錢”。

收藏,是一種文化的學習與沉澱,滿足“我們”對於社會文化的認知。

一啄一飲,一桌一櫃,收藏正是“我們”一輩子追求!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那些逝去的“我們”!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我們”的孫瀛洲先生

1906年來到北京,在隆福寺三合公硬木家具店做學徒。1923年他在北京開辦“敦華齋”古玩店。

解 放後到1956年合營前,孫瀛洲在孰華齋經營古玩生意達36年,所以存貨非常的多,除瓷器、青銅器,還有不少的犀角杯等文物。孫瀛洲先生將自己慘淡經營、 多年收藏積累的3000餘件文物慷慨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充實了院內的文物收藏。其中僅陶瓷一項就有2000件之多,明成化鬥彩三秋杯等25件瓷器被定為 一級文物。他捐贈的瓷器不僅數量多,品種和質量也都很精,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獎勵,被聘為故宮博物院的顧問,後擔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孫 先生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後,麵對數以萬計的陶瓷藏品,竭盡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帶領著工作人員,對故宮所藏的陶瓷進行了重新鑒定,並協助故宮為國家搶救性 收購了大批的文物珍品,他還曾幫助國內的一些博物館鑒定古陶瓷等。工作中,他生活樸素,平易近人,還關心著青年人的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向年輕人傳授古陶 瓷的鑒定經驗。當年得到孫老真傳的弟子,已分布在全國各地,如今大都成為古陶瓷鑒定領域的專家學者,這其中就包括全國著名的古陶瓷鑒定專家、故宮博物院的 研究員耿寶昌先生。

孫瀛洲先生舊藏:

1、一生3000餘件捐贈給故宮博物館

“明成化鬥彩三秋杯”欣賞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我們”的王世襄先生

王 世襄(1914.5.25-2009.11.28),號暢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漢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他使井市的“雕蟲小 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寫,他玩物並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門“世紀絕學”,他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 王世襄從專門來華的荷蘭王國約翰·佛利蘇王子手中,接過旨在鼓勵全球藝術家和思想家進行交流的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從而成為獲得該最高榮譽獎的第一 位中國人。

193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國文係,獲學士學位。1941年畢業於該校研究院,獲碩士學位。是年冬去川西李莊任中國營造學社助理研 究員,學習中國古代建築學。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駐平津區辦事處任助理代表,清理追還抗戰時期被敵偽劫奪之文物。一年 中,經過偵察調查,奔走交涉,追還、征購數批文物,總數達2000餘件,一律由故宮博物院接收保管。1946年底任中國駐日本代表團第四組專員,負責調查 交涉歸還文物事宜。次年初追還被劫奪的原中央圖書館所藏善本圖書106箱,由日本橫濱押運到上海,經鄭振鐸派員接收。旋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 1948年6月,被派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博物館一年。期滿後,拒絕了弗利爾美術館、匹茲堡大學的聘請,返回故宮任原職。

新中國成立後任故宮 陳列部主任,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因對“XX”後的處理有意見,被錯劃為X派。1962年“摘帽”,宣布的當天調回文物局工作。他在離開文物崗位的整 整十年中,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堅持文物研究。諸如《髹飾錄解說》一書的撰寫,明式家具實物、技法、文獻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則例的訪求、整理、匯編等,都 是這十年中慘淡經營、點滴積累而成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又一次受到衝擊,1969年10月在患肺結核活動期中,下放湖北鹹寧文化部幹校勞動。黨的十一 屆三中全會後,獲徹底平反。他從1962年調回文物單位到1994年退休,1985年12月被評為全國文物博物館係統先進個人。1994年7月被聘任為中 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還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成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王世襄學識淵博,對文物研究與鑒定有精深的造 詣。尤其是對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1981年4月,在北京為聯合國工發組織作有關中國傳統家具的報告。1983年應邀赴倫敦劍橋大學作中 國文物報告。1990年8月至9月出席其專著《明式家具研究》英文本首發式,在美國五大城市博物館作有關家具的報告。1992年應美國舊金山民間藝術博物 館之邀,參加有關家具的座談會。還先後多次應香港中文大學、東方陶瓷學會、台灣中華文物學會之邀,作關於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與工藝美術的報告或宣 讀論文。

王世襄舊藏與專場部分介紹:

1、上海博物館80件家具重器

2、王世襄先生藏工藝品 2013年中國嘉德秋拍 83件

3、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獻 2013年中國嘉德秋拍 371件

4、儷鬆最珍——唐琴“大聖遺音” 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 1件

5、錦灰吉金——王世襄藏銅爐 2010年北京匡時秋拍 20 件

6、儷鬆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 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 143件

“大聖遺音”欣賞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我們”的安思遠

安 思遠1929年7月13日出生於美國。1948年安思遠為一家經營陶瓷的古董店工作,在此得到經營亞洲藝術品的古董商貝尼的賞識,從中學習了中國陶瓷、家 具和繪畫等。就讀耶魯大學時,指導晚清書畫研究的王方宇為他起了中文名“安思遠”。王方宇不僅教安思遠中國藝術知識,還教他為人為商之道。而龐耐則給予安 思遠資金和渠道支持,讓安思遠有更多機會去了解中國陶瓷、家具和繪畫等,以及日本、印度、泰國等亞洲藝術。

1960年,他和古董商詹姆斯高 德合夥在紐約開了安思遠高德畫廊,經營英國家具、工藝品以及亞洲藝術。1981年安思遠大膽購藏了1500件印度藝術品,其中半數很快出售,他也成為最具 權威的國際亞洲藝術古董商。[2] 經過多年的鑽研和實際運作,他成為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泰鬥,是美國及整個西方藝術界公認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有“中國古董教父”之稱。安 思遠的中國藝術品收藏中最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收藏,因其頗具建樹的明式家具收藏被稱為“明朝之王”。而讓安思遠與中國產生淵源的還包括其收藏的北宋拓 《淳化閣帖》六、七、八三卷及第四卷的轉手往事。

1996年9月,安思遠攜北宋拓四卷《淳化閣帖》來到北京,在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展覽。啟功 和國內專家對這四卷法帖進行了鑒定,一致認為是宋刻宋拓無疑。故宮博物院通過王立梅女士溝通,希望能夠促成其他文物交換,未果。2003年4月初,上海博 物館邀請王立梅代表上海博物館和安思遠商談購買《淳化閣帖》一事,終以450萬美元成交。

2000年,安思遠發現自己在港澳地區購買的一尊五代王處直墓漢白玉彩繪浮雕武士石刻是被盜文物後,主動與中國政府取得聯係,並隨即無償捐贈中國政府。

安思遠舊藏與專場部分介紹:

1、“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 紐約佳士得2015年3月17日 2000餘件

2、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471件

“淳化閣帖”欣賞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

當“我們”都離去了,我們的收藏品將去哪裏?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