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社第一屆董事會與《科學》雜誌第一期封麵。
文 | 王鴻飛(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
民間科學的新生
《知識分子》的報道《一個勇敢的開始:未來科學大獎誕生記》講述了中國大陸第一個民間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誕生的故事。我作為民間科學家,在大洋彼岸看見中國民間科學又開始正式啟航的新聞,自然非常興奮。
2016年1月17日未來科學大獎正式成立。
中 國的近代的民間科學,正式誕生於1914年。當時,為了實現科學救國的理想,我的四川老鄉和哥倫比亞大學化學係的係友任鴻雋與同學趙元任、胡明複、周仁等 人,在美國聯合發起成立科學社,集資創辦《科學》月刊。中國科學社在成立之後的35年中,為中國近代科學和學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誕生於1915年1月的《科學》雜誌創刊號
盡 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及科學界對任鴻雋的功績給予充分肯定,但自1953年起,任鴻雋代表中國科學社將中國科學社的全部事業, 包括生物研究所、明複圖書館、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公司等機構,以及《科學》月刊、《科學畫報》、《科學季刊》、《科學叢刊》、《科學譯叢》和《科學史叢書》 等書刊陸續奉獻給國家。
經政府批準,他將中國科學社所屬各項事業及其房屋、財產等逐步移交給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社、上海科普協會、上海圖 書館等單位或部門,1960年5月4日全部移交完畢。至此,曆時45載的中國科學社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中國大陸的民間科學也就正式無聲無息地被宣告死 亡,任鴻雋也於1961年11月13日在上海撒手他一生追求的中國科學夢而去。
新中國未來記
1961年11月13日在中國近代曆史上是什麽日子,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概念,不用在這裏多說。梁啟超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寫的小說《新中國未來記》,描述了西元1962年的元旦——完全是一幅中國夢已經完全實現的景象。
話表孔子降生後二千五百一十三年。(今年二千四百五十三年)即西曆二千零六十二年(今年二千零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初一日,正係我中國全國人民舉行維新五十年大祝典之日。
其時正值萬國太平會議新成,各國全權大臣在南京,已經將太平條約畫押。因尚有萬國協盟專件,由我國政府及各國代表人提出者凡數十樁,皆未議妥,因此各全權尚駐節中國。
恰 好遇著我國舉行祝典,諸友邦皆特派兵艦來慶賀,英國皇帝、皇後,日本皇帝、皇後,俄國大統領及夫人,菲律賓大統領及夫人,匈加利大統領及夫人,皆親臨致 祝。其餘列強,皆有頭等欽差代一國表賀意,都齊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熱鬧。那時我國民決議在上海地方開設大博覽會,這博覽會卻不同尋常,不特陳設商務、 工藝諸物品而已,乃至各種學問、宗教皆以此時開聯合大會(是謂大同)。各國專門名家、大博士來集者,不下數千人。各國大學學生來集者,不下數萬人。(眉 批:專為請求宗教學問而來者已不下數萬人,餘者正不知凡幾)處處有演說壇,日日開講論會,竟把偌大一個上海,連江北,連吳淞口,連崇明縣,都變作博覽會場 了。(闊哉闊哉)這也不能盡表。
單表內中一個團體,卻是我國京師大學校文學科內之史學部。因欲將我中國曆史的特質發表出來,一則激厲本國人 民的愛國心,一則令外國人都知道我黃帝子孫變遷發達之跡,因此在博覽會場中央占了一個大大講座,公舉博士三十餘人分類講演。也有講中國政治史的,也有講中 國哲學史、宗教史、生計史、財政史、風俗史、文學史的,亦不能盡表。(眉批:中國史學將來必為世界上第一重要學科無疑。以地球第一大民族,養數千年來特 色,誰得而比之!)單表內中一科,卻是現任全國教育會會長文學大博士孔老先生所講。這位孔老先生名弘道,字覺民,山東曲阜縣人,乃孔夫子旁支裔孫,學者稱 為曲阜先生,今年已經七十六歲。(先生今年十六歲了)從小自備資斧,遊學日本、美、英、德、法諸國。當維新時代,曾與民間各誌土奔走國事,下獄兩次。(先 天下之憂而憂)新政府立,任國憲局起草委員,轉學部次官,後以病辭職,專盡力於民間教育事業,因此公舉為教育會長。
言歸正傳。卻說這位老博 士,今回所講的甚麽史呢?非是他書,乃係我們所最喜歡聽的,叫做《中國近六十年史》。就從光緒二十八年壬寅講起,講到今年壬寅,可不是剛足六十年嗎?(原 來如此。)這六十年中,算是中國存亡絕續的大關頭,龍拿虎擲的大活劇,其中可驚、可惱、可悲、可喜之事,不知多少。就是官局私家各著述,零零碎碎,也講得 不少,卻未曾有一部真正詳細圓滿的好書出來。這位孔老先生,學問文章,既已冠絕一時。
(確是冠絕一時)況且又事事皆曾親曆(恐怕將來要親曆罷了),講來一定越發親切有味,不消說了。
那 時京師大學校及全國教育會出名登告白,講博士在博覽場內史學會講壇開講,擇定每來複一、來複三、來複五日下午一點鍾至四點鍾為講期。二月初一日,正是第一 次講演,那日聽眾男男女女買定入場券來聽者,足有二萬人。內中卻有一千多係外國人,英、美、德、法、俄、日、菲律賓、印度各國人都有。
看 官,這位孔老先生在中國講中國史,一定係用中國話了,外國人如何會聽呢?原來自我國維新以後,各種學術進步甚速,歐美各國皆紛紛派學生來遊學,據舊年統計 表,全國學校共有外國學生三萬餘名,卒業歸去者已經一千二百餘名,這些人自然都懂得中國話了,因聞得我國第一碩儒演說,如何不來敬聽?
(眉批:料想不似現在專學中國話的了。)閑話休題。卻說自從那日起,孔老先生登壇開講,便有史學會幹事員派定速記生從旁執筆,將這《中國近六十年史講義》從頭至尾錄出,一字不遺。一麵速記,一麵逐字打電報交與橫濱新小說報社登刊。(這筆電費卻不小。)
梁啟超極富想象力地描述的1962年的元旦,正值任鴻雋去世一個半月之後。
你 說這曾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後擔任過孫中山臨時總統府秘書長,1918年後任過北京政府教育部教育司司長、北京大學教授、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國立東南大學 (現南京大學前身)副校長,1935年擔任過四川大學校長,1938年任過中央研究院(中華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秘書長、總幹事兼化學所所長的任鴻雋先 生,不能多撐上50天,逢1962年元旦這新中國未來盛世之盛事,親自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上向萬國來賀之嘉賓宣講新中國過去五十年民間科學救國的曆史,是 一件多大的憾事。世界上還有比他更合適去做這件事情的人麽?
從追求科學救國的民間科學家任鴻雋的離世之日、和梁啟超幻想的中國維新成功之時到今天,一晃又過了半個多世紀。中國民間科學的科學救國夢終於又開始正式啟航,這如果不讓民間科學家感到興奮,還有什麽更能讓民間科學家感到高興的呢?
任鴻雋之建立學界論
民間科學的發展乃是社會發展的標誌。任鴻雋當年在成立中國科學社之際,於1914年6月《留美學生季報》民國三年夏季第二號的文章《建立學界論》中開宗明義闡明了學術界對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性。
耗 矣哀哉。吾中國之無學界也。夫將有求於暗夜之中。非燭何以昭之。有行於眾瞽之國。非相何以導之。學界者。暗夜之燭。而眾瞽之相也。國無學界。其行事不豫 定。其為猷不遠大。唐突呼號。茫昧以求前進。其不陷於坎阱者幾希。且夫學界之關係一國。豈特其未來之運命而已。實則當前之盛衰強弱。皆將於學界之有無為正 比例焉。吾人試一盱衡當世。其能傑然特出。雄飛大地之上者。必其學術修明之國也。其茶闒不振。氣息奄奄。展轉於他人刀砧之上者。必其學術荒蕪之國也。蓋國 民性者。教育之結晶。無真實之學界。必不能有真實之國民性。國家者。國民性之發越。無強國固之國民性。必不能有強固之國家。一事之成。必有由來。一國之 興。斷無幸獲。欲覘人國之強弱者。先觀之於學界可矣。
今試與遊於世界強國之都會。於其繁賾深遠不可測度之社會中。常見有一群之人焉。汶然潛 伏群眾之中。或乃蟄居鬥室。與書冊圖器為伍。舍其本業與同儕外。未嚐與世相競逐也。然天下有大故。或疑難非常吊詭新奇之事出。為恒人所瞠目結舌。惶懼不知 所出者。則人皆就之以伺其意焉。是人也。平日既獨居深造。精研有得。臨事則溯本窮源。為之辨其理之所由始。究其效之所終極。曆然如陳家珍於案而數之也。其 言既騰載於報章。聽者遂昭然若發蒙。其事而屬於政治也。將有力之輿論。由之產出。而政府之措施。因以寡過。其事而屬於學問也。將普通之興昧。因以喚起。而 真理之發舒。乃益有期。是群也。是吾所謂學界也。於英於德於法於美之各大都會及教育中心所在地見之。乃至於日本之東京而亦見之。而環顧吾國。則吾大索十日 而未嚐見也。此吾所以為吾國無學界悲也。
任鴻雋之中國無學界論
任鴻雋所言的學界,自然是民間科學的學界。曆史上世界各個發達國家的學術界,依靠的都是官方許可的民間學術機構。隻有前蘇聯和新中國過去的學術界被政府牢牢掌控,沒有民間學術機構和組織存在的空間。
發達國家當然有官方的研究機構和實驗室,但是卻沒有官方的學術界。學術的標準、學術的活動是由民間學術界和學術組織以及學術界的個人來組織、決定和推動的。
美 國的國家科學院,是美國國家法律特許的民間組織,法律明確規定政府不能為美國國家科學院撥款,隻能給美國國家科學院為政府所做的谘詢工作中產生的費用提供 一定的補償。所以,盡管中國有科學院、工程院、科協這樣的學術機構,以及教育部和各級政府辦的公立大學,但它們並不是中國真正的學術界,它們隻是官方管理 的學術和教育機構而已。
任鴻雋之所以呼籲要建立學界,是因為當時中國無學界。任鴻雋在《建立學界論》中說:
“吾意方吾為中國 無學界之說。聞者必不悅吾言。謂吾有西洋之博士碩士學士若幹人。東洋學士得業士若幹人。乃至前清季年所授之舉人進士翰林又不知幾千百人。安得言無學界。顧 吾試問此無數博士碩士翰林進士之中。令人奉之為圭臬。如西方學界所稱為Authority(譯言宗師)者幾何人。吾知論者必無以難我矣。說者又曰。吾前雖 無學界。然有之亦甚易易。學校也。學會也。派遣留學也。吾次第舉之。不崇朝而事集矣。餘應之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學校等事。乃建設學界之手段。而非建 設學界之基礎。建設之事。基礎必先於手段。彰彰明矣。唯然。吾請進言基礎之事。”
以民間的學術機構和學會為主體,才能形成社會中真正獨立自主的學術界。民間學術機構和學術組織的存在,為官方管理的學術和教育機構的存在提供了學術和人才的基礎。
沒 有人能夠想象如果美國沒有當年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現在的 Howard-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等大量民間和私人資助的生物醫學研究的存在,美國國立衛生院NIH能夠找得到正確的研究和發展方向。美國社會科學和技術研究之所以較其他任何 國家有更大的活力,正是因為有大量民間的基金會和學術研究機構,以及私立大學的存在,與政府支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形成了互相促進與補充的共生關係。
世 界其它國家的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事實上多得益於此。比如說,中國在1949年以前的醫學研究,就大大得益於洛克菲勒基金會幫助建立的協和醫科大學和華西醫 科大學。中國科學界和大學今天存在的諸多亂象,其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中國社會自1949年以後,已經沒有了民間的科學和學術組織,更缺乏民間自主的科學和學 術研究。
民間科學之新中國未來記
總之,民間的科學和學術組織,以及民間和社會資助的科學研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建立和發展,是一個社會發展和成熟的標誌。
今天未來科學論壇和未來科學大獎能夠在中國政府的讚許之下出現和發展,正是新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的標誌性事件。民間學術機構、學術獎勵、學術基金,以及民間高等教育的陸續湧現和發展,將開啟中國學術界的重建,以及已經中斷近半個世紀的薪火傳承。
梁任公如果今天在世,他大概會興奮地開始提筆寫他的《新中國未來續記》。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