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與金銀器在曆史的進程中處在一個不斷相互影響的狀態。
由於地主階級的出現,春秋戰國之際以青銅為禮器所維護的貴族製度,即等級製 度,分崩瓦解。加上鐵器的出現及廣泛所被使用,工藝繁雜的青銅器,逐漸開始退出舞台。尤其是秦漢以後隨著土地私有製的迅速發展,以土地所有製為基礎的封建 製經濟取代了以井田製為基礎的奴隸製經濟形式。於是以奴隸製經濟為基礎的以青銅禮器為核心的禮製便開始淡化其色彩。
從春秋晚期開始,青銅禮器便開始向著地主階級的日常生活用器轉化,出現了大量的青銅實用器。 且由於破除了舊的階級觀念的束縛,戰國時期新穎器類的鑄造成為一時的風氣,例如,鐵器,金銀器,以及一些用 金、銀、綠鬆石等鑲嵌的銅器。
秦漢時期隨著漆器的流行,和青瓷的出現,很快便將青銅器取而代之,隻剩下一些小件器物如銅鏡,印章仍然由青銅所鑄。
瓷器的出現無疑是加速了青銅器衰退.
從製作工藝上來講,縱然早期瓷器成功率並不高,但是與冶煉青銅器相比,任然是相對簡單。加上原材料的采取更加的容易,所費亦不高,更重要的是,可以批量生產,滿足大眾需求。所以生活用具幾乎盡數為瓷器所取代。
到了南宋時期,皇室南遷,笨重的青銅禮器難以攜帶,玉器或丟失於遷徙過程中,於是宋人燒瓷為禮器。更加牢固了瓷器在中華文化的地位。同一時期出土很多龍泉青瓷琮式瓶便為一證。
文 化中,往往包含了本地文化,和外來文化兩個部分。從唐代開始,漢文化就開始廣泛的接觸東亞,波斯,匈奴等外來文化,並將其文化特征吸收貫通,體現在器物之 上。耶律阿保機建遼,完顏阿骨打建金,遊牧民族的文化洶湧而至。遼金均為馬背上的民族,長年遷徙,多顛簸,喜使用不易損壞的金銀器皿或皮具。是以,遼金時 期出現很多仿製金銀器或皮革器的瓷器。
在清代,尤其是康乾盛世。帝王多以摹古之心來仿製前朝,昌顯國力。且當時中國製瓷工藝到達巔峰狀態,任何形態,紋飾均可燒製。加上皇帝以國家之力來燒瓷,不計工本,是以產生了一批非常精美的,仿製青銅器和金銀器造型的瓷器。
下麵這隻金杯非常有意思。
其造型為典型的漢文化造型---海棠杯,但是杯中間刻的確是由印度隋佛教文化傳入中原的摩羯紋。具有濃重的外來色彩。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