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鑒定文物的儀器,也沒有人給古董做鑒定證書。古人收藏文物及交易,靠自己對文物的認知、良心和比對。如今,大概由於仿造過盛或欠缺誠信,人 們在收藏文物時,總想有個書麵質量保證。有的寄希望儀器的“檢測報告”,有的聽信“專家”的“判詞”或以其名開出的“鑒定證書”。殊不知,至今尚沒有一款 能驗出人在不同條件、情緒下作品的機器,也沒有包羅萬象的“文物專家”。何況,“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早在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未經國家文物局許可,不得 以本會委員身份執行文物鑒定任務;不得以本會委員名義開具鑒定證書。
收藏愛好者選購文物,應首先研究其時代特征與來龍去脈,應該到文物單位找同類文物去比對,這一點比較重要。所謂利益驅使下商定、認定來的“鑒定”證書,充其量可作為參考,而不應以此作為決定收藏與否的依據。
求證論證鑒證證證多餘
掌眼走眼紅眼眼眼是利
過去,一些專門從事文物買賣的店鋪,通常有識多見廣的人作“掌眼”,專門把握物品的真偽,並根據物品的屬性、成色、完整度等因素判定其價值。“掌眼”靠的是眼力,憑的是良心。如今,受利益的誘惑,道德、良心往往“走眼”。
收 藏有文物的人,即使在地攤上以低價買來的“古董”,也希望“專家”給個肯定。幻想一夜暴富。類似心理,成就了一大批“幫助”你發財的“鑒定機構”。上網查 看,“國”字頭的有,“省”字頭的有,“市”字頭更是比比皆是。其中,貼著眾多“專家”照片的有,幫你出具鑒定證書和代你境外拍賣的還有。其實,真正的文 物本用不著鑒定證書驗明正身。其本身承載的所有文化元素,就是最好的證明。
專家藏家行家家家不同
真品仿品贗品品品有別
專 家一詞,通常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麵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是指特別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且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然而,所有文物,不僅涉及社會、 考古、材料、物理、和化學,還涉及天文、地理、人文、藝術和史學。如此跨度之學科,如此廣博之學問,非一個專家所能及的。
文 物界的藏家和行家,具有掌握大量文物和實踐經驗的共性。有所不同的是,藏家不涉及大量文物交易,而行家則以文物買賣為職業。藏家大都是知識、藝術或專業型 人才,通常善於學習,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並通過自有藏品的研究,掌握相當廣泛的文物知識。文物鑒賞需要大量實踐與比對,僅足量藏品及收藏的財力而言,便 是某科學者或專家所不及的。文物界的行家或許不是知識、藝術、專業型人才,或不會在一些領域中舉奪冠。但是,他們勤於思考,行為謹慎,在沒有十足把握下絕 不輕易出手或表態。這是因為,從每件珍稀文物都價值連城來看,經營一個擁有大量文物的專業公司,稍有差池,便可能城池不保。正所謂:專家不如藏家,藏家不 如行家。專家可以“走眼”,人們不會苛求一個人麵麵俱到或萬無一失。藏家即使常“走眼”,也不影響其職業或聲譽。而行家,作為專門從事文物交易的人或機 構,就成為最後一道不能出錯的門檻。
大話假話套話話中有話
求知認知真知知知受益
鑒定文物的方法有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傳統鑒定方法主要是對同類文物進行比較辨識和綜合考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比對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經過比對,找出鑒定物與參照物在材質、工藝等方麵的異同,再進行綜合分析得出鑒定結果。
除 了傳統的比對法,用現代技術為文物鑒定的也隨之興起。“元素測定法”適合陶 瓷、青銅器、玉器、書畫。不足之處是,所測試的樣品十分有限。其數據庫中儲存的數據隻可以作為判定贗品的證據,還不足以單獨作為判定某件文物是真品的證 據。“老化測定法”用於鑒定古陶瓷簡單易行,不傷被測物體。不足之處是隻適用於有釉的陶瓷,對其他收藏品無能為力。“電子掃描”和“數碼攝影”技術的發 展,為書畫作品的鑒定和防偽提供了方便。但是,“數碼技術檢測法”隻適用於在世的畫家。對古代書畫作品和現代已故書畫家作品,當然也可以進行資料儲存,但 無法通過數碼檢測法來鑒定其真偽(例如對提供的樣品存疑)。
在嚐試技術檢測法的同時,更應重視傳統比對法。科學技術檢測同樣是比對,參照的數據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考古學和傳統鑒定方法。文物有千萬種,有些可 以用科學檢測方法進行,有些則很難用科學檢測方法進行。有些需要科學與傳統結合進行,有些文物甚至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科學檢測的方法。
真偽與價值,是每個收藏愛好者最為關心的事。因此,從無知到求知,從求知到認知,本身就是培養真知灼見的過程,樂趣也盡在其中。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