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明晚期太極八卦紋方盤
圖2 明晚期漳州窯太極八卦紋盤
圖3 漳州窯太極八卦紋盤局部
圖4 清康熙太極八卦紋小碗
圖5 清康熙太極八卦紋小碗
圖6 清雍正太極八卦紋盤
圖7 雍正太極八卦紋盤背麵
圖8 清雍正太極八卦紋盤
在明清時期的瓷器紋樣中,“紋以載道”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晚明出現的一種以太極、陰陽、八卦為主體的紋樣(圖1),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出現,是要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表達中國傳統文化認同的一種宇宙觀。
“太 極”、“陰陽”、“八卦”,原本是先秦古老的典籍中用來說明宇宙萬物如何產生和變化的概念。如《周易·係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業。”這段話後來被儒家奉為說明萬物起源的理論圭臬,但因語句過簡,曆代不同的解說層出不窮。宋元明清時期,理學家們進一 步闡發,太極八卦學說成為儒家思想體係的核心理論,深入人心。
太極、陰陽與八卦,作為瓷器紋樣,命運是不一樣的。在晚明以前的瓷器紋樣中, 太極、陰陽圖較少出現,而八卦圖至少宋代時已經非常流行。如龍泉窯的香爐上,就常見八卦紋樣。宋元瓷器上使用八卦紋樣,更多的是看重它變化莫測的神秘性。 到明晚期出現圖1這樣太極、陰陽與八卦組合在一起的紋樣,所要表達的意思顯然已經比此前的八卦圖複雜得多了。
從圖1所繪的太極八卦圖來看, 它中間的圓圈代表的是太極;圓圈中幾段黑白相對的半圓圈代表的是陰陽,陰陽一靜一動,化生世界萬物;太極圓圈之外是一圈八卦,象征的是萬物,因宋明理學家 常用八卦進行萬物分類,講解其變化規律。這樣,抽象的宇宙生成原理,就在這幅圖中概括地表述了出來。
在這幅太極八卦圖中,陰陽的畫法比較特別,不是我們熟悉的陰陽魚,而是黑白相對的半圓圈。在明代人看來,這並不奇怪,因為它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定的畫法,明代理學家曹端在其《太極圖說述解》一文中,也用了這樣的畫法。
晚 明的瓷器上,為何會出現這種理論性極強的“太極八卦”紋樣呢?這與西方天主教文化的傳入有關。萬曆十年(1582),意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利瑪竇率先來到 中國傳教,在中國掀起了一輪傳播天主教文化的浪潮。在羅明堅、利瑪竇之前,已有許多西方商人於正德、嘉靖年間來華從事貿易,他們信仰的宗教也是天主教。所 以,在東南沿海地區,從明中期開始就有了西方天主教文化與東方中華文化的相遇,並必然會產生文化衝突。
羅明堅在萬曆甲申年(1584)編過 一本《天主聖教實錄》,這是西方傳教士用中文介紹天主教的第一本書。書中冒失地說:“自五千五百五十餘年以前之時,別無他物,隻有一天主。欲製作天地人 物,施之恩德。故於六日之間,俱各完成。第一日,先作一重絕頂高天,及其眾多天神,混沌之地水。第二日之所成者,氣也,火也,九重之諸天也。第三日,則分 其高者為山,流者為水。第四日,則作之日月星辰。第五日,作眾禽飛於上,魚鱉遊於水。第六日,作百般走獸,及人祖以生育乎人民。”這樣的說法,中國人顯然 不會盲目接受,對傳教不利。
後來利瑪竇接受教訓,在中國長期傳教中,隻談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對天主何時創世的問題采取避而不談之策。傳教士要宣揚上帝創世說,與儒家太極圖說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因此,利瑪竇在他寫的中文著作《天主實義》一書中,就係統地批駁了一通太極圖說之謬。
中西文化的衝突,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反映到瓷器紋樣中來。這樣的紋樣最先出現的地方,應該是在中西文化交匯的外銷瓷器上。圖2是明代福建漳州窯生產的外銷瓷盤,上麵的紋樣主體正是太極八卦圖,要表達的思想是中國傳統宇宙觀。它們的出現,顯然是有針對性的。
圖3是圖2瓷盤局部,中央繪一個太極陰陽圖,周圍是一圈八卦,與圖1幾乎完全一致。由圖2可見,在太極八卦之外,此盤還畫了山水、人物、星辰、雜寶等等,表示宇宙萬物之意更加明確。
圖2應該是完整表達中國傳統宇宙觀的兩幅早期“太極八卦”紋樣瓷畫。
漳 州窯之所以會率先出現“太極八卦”紋樣,與漳州窯的特殊地位有很大關係。據《明清時期漳州窯》所說:漳州府城東南五十裏有一個“月港 ”,那裏自明代景泰年間興起海外走私貿易,後轉為明朝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繁榮昌盛近200年,是我國明代東南沿海的外貿中心。漳州窯則是圍繞月港外貿出 口而興起的一個瓷器窯口。據史料記載和考古調查,漳州窯外銷瓷的鼎盛時期是在明萬曆年間。這樣,我們就容易理解漳州窯出現“太極八卦”紋樣的原因了:漳州 是明代中西文化衝突的最前沿地區。
從天主教中國傳教史,我們也可以看到晚明福建一帶中西文化衝突的尖銳。1613年,意大利著名傳教士艾儒 略來到福建傳教。天啟年間,艾儒略曾與退休還鄉的萬曆名相葉向高長談兩日,討論天主教教義。事後,艾儒略將討論內容整理成《三山論學》一書,成為天主教在 中國傳教的重要教材。討論中,葉向高曾提到中國的太極理論說:“太極者,其分天地之主也。”艾儒略回應道:“太極之說,總不外‘理’、‘氣’兩字,未嚐言 其有靈明知覺也。既無靈明知覺,則何以主宰萬化?……儒者亦雲,物物各具一‘太極’,則‘太極’豈非物之元質,與物同體者乎?既與物同體,則囿於物,而不 得為天地主矣。所以貴邦言翼翼昭事,亦未嚐言事‘太極’也。”艾儒略的說法邏輯性也很強,對中國傳統觀念的衝擊很有力。所以,艾儒略在福建生活了25年, 贏得了“西來孔子”的美譽。
福建傳教的成功,使艾儒略的膽子大起來了。他於1628年著《萬物真原》,又開始說天主創世的時間問題:“造物 主之《聖經》詳載天地之初年、人類之元祖,又詳記自有天地以來,世世之事,代代相傳。自今崇禎元年,直溯始有天地,共不滿七千年。……”這樣的“歪理邪 說”,自然不能為中國的儒家衛道士們所容忍。
崇禎年間,艾儒略到漳州傳教,遭到當地一位儒生“黃貞”的激烈反對。黃貞在其《請顏壯其先生辟 天主教書》中,說到他對天主教最初的認識過程:“邇來有天主教中人利瑪竇會友,艾姓儒略名,到吾漳,而鈍漢逐隊皈依,深可痛惜。更有聰明者素稱人傑,乃深 惑其說,堅為護衛,煽動風土,更為大患。貞一見即知其邪,但未知其詳耳。乃稽自萬曆間以至今日,始知此種夷邪為毒中華不淺。貞不得已往聽數日,未能辨析破 除之,幾至大病。至四五日以後,方能灼見其邪說所在,曆曆能道之,心神始為輕快。” 顏壯其是黃貞的老師,時在北京,黃貞寫信是請老師出馬批駁天主教的種種邪說。
由上述情況可知,晚明福建漳州一帶,傳教與反傳教的鬥爭是相當激烈的,而包括人類在內的宇宙萬物是怎麽來的?成了中西兩種文化交鋒的焦點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瓷器紋樣中出現太極八卦圖,努力彰顯中國文化,也就不奇怪了。
進 入清代之後,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與中國文人、士大夫階層在文化上的衝突越來越尖銳。瓷器紋樣中的太極八卦圖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作,也壯大成一個重要類 別,存在很長時間。圖4、圖5是康熙時期一種小號瓷碗上常見的紋樣。它們是對晚明“太極八卦”紋樣的兩種改進型。其中圖5中央是太極陰陽圖;太極圈外有短 小的放射線,表示圈內的陰陽變化,八方流布;再外圍的圓點代表的是星辰,浪花代表的是大海,兩者象征天地之間的遼闊;最後是八卦紋環繞,代表宇宙萬物。這 種圖案,在表達宇宙理論上,顯然更加形象、更加明確了。
康熙之後,瓷器上畫太極陰陽和八卦紋樣的還有很多。圖6、圖7、圖8是雍正時期太極 八卦圖的一種樣式。它們是盤子,尺寸顯然比康熙畫太極八卦圖的小碗要大得多,畫麵中的內容也就要豐富得多。從殘片來看,很可能這種雍正的太極八卦紋樣與明 代漳州窯的大盤相似:中間畫的是太極陰陽圖;外圍畫了許多的動物、山水,代表宇宙萬物;再在外圍畫八卦紋樣。
太極八卦紋樣在明末清初有著鮮明的對抗西方天主教“創世說”的使命。當時中國的反教勢力把天主教稱作“邪教”,把對天主教的批判稱作“破邪”、“辟邪”。
反教代表人物徐昌治著《破邪集》、鍾始聲著《辟邪集》,楊光先著《不得已》等,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持續數十年的反對天主教“歪理邪說”的浪潮。瓷器紋樣中的太極八卦圖應該是配合這場反教運動的產物。
鴉 片戰爭之後,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趨於合法化,瓷器紋樣中的太極八卦圖漸漸地不再具有反教的意義。但太極八卦圖“辟邪”的名聲仍在,民間仍一直認為 太極八卦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清中晚期直到民國,在一些供器盤碗上、小藥瓶上等,太極八卦圖仍在大量使用。此時要辟的邪,顯然與天主教、基督教已經越來 越沒有什麽關係了。轉帖雅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