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鰣魚肉細嫩,魚鱗下的脂肪很厚,格外鮮美,因此烹飪鰣魚是不去魚 鱗的。但是鰣魚刺多,張愛玲就曾說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與張愛玲一般酷愛鰣魚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數,像嚴子陵、蘇東 坡、李漁等都是曆史上有名的 “鰣魚狂好者”,何景明、鄭板橋等著名詩人曾賦詩稱鰣魚為“南國絕色之佳”。
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遊性魚類,分布中國南海及東海,亦見於長江、珠江、錢塘江等流域的中、下遊。從八十年代以後野生鰣魚已經絕跡。
蔡瀾先生曾公開提及,“正宗的長江鰣魚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我們吃絕,我們現在能吃到的鰣魚,大多是美國品種……作為商業秘密,當代鰣魚都是人工養出來的。”大廚們也都承認野生鰣魚與人工養殖者有天淵之別,肉質香味油脂相去甚遠,讓食客不禁遺憾惋惜。
鰣 魚最為嬌嫩,據說捕魚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 風味勝鱸魚。”從明代萬曆年間起,鰣魚成為貢品,進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間,鰣魚已被列為“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肴。
鰣魚的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能溫中開胃,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宜連鱗蒸食,鰣魚蒸後,以其流下之油,可塗抹燙傷處。
鰣魚肉嫩味鮮美,鱗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有益。
一起來看看鰣魚有哪些做法!
清蒸鰣魚
紅燒鰣魚
薑香煎鰣魚
酒釀蒸鰣魚
上一次吃鰣魚是參加一個課題鑒定。以前有魚票的時候,可以買到平價鰣魚。真的很美味,連魚鱗和內髒都吃掉。北美有一種魚類似鰣魚,味道差多了。今天看到這個鰣魚的貼,情不自禁的轉帖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