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2015-10-22 19:32:05) 下一個

陶瓷,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陶瓷擁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底蘊,中國的英文寫法China,就有陶瓷的意思,而且曆史上的中國在對外交 往中,就經常以陶瓷器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使臣。製作精美,年代久遠的陶瓷在現代更是無價之寶。陶瓷,可以說是在我國擁有著無間斷的發展。然而受我國民族 眾多因素的影響,少數名族的瓷器充滿了各種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契丹遼瓷契丹是我國曆史上,一個貢獻多而且影響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族以遊牧為生,性格 豪放並樂於向中原學習。契丹瓷器是在契丹傳統製陶工藝的基礎上,吸收北方係統的瓷器技法而饒製的,在五工和北宋時期南北諸窯的產品中獨樹一幟。其較為著名 的作品主要包含遼白瓷、遼三彩、遼方盤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雞冠壺和雞腿瓶。遼白瓷的技藝非常高超,與定白瓷極端相似,這與當時的戰爭和人才的流動密不可 分。遼三彩的造型也極具北方遊牧名族的特色,同時因契丹人信奉佛教,故而其陶瓷又具有佛教的色彩。遼方盤豐富了我國陶瓷的種類,據考察研究,契丹族人以前 以木製盤,故而在製作陶瓷盤時,延續了木方盤的形狀。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三 彩魚形壺三彩魚形壺,遼,高15cm,口徑5cm,足徑7cm。壺仿魚形,造型設計巧妙。魚背部正中為一喇叭狀菊瓣花口,一側為提梁,已殘失。魚嘴為壺 流。魚身、魚鰭、魚尾用不同的釉彩裝飾並刻劃不同的花紋,魚腹下飾一荷葉,托起魚體,荷葉下為平底實足。通體施黃、綠、白三色釉。此壺形體生動,色調淡 雅,集模印、堆貼、刻劃工藝於一體,是遼代瓷器中之精品。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三彩印花方盤三彩印花方盤,遼,高2cm,口徑12cm,足徑7.5cm。盤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盤內四麵立壁均分飾2開光,每開光內飾花卉1朵,花卉兩側對稱飾卷雲紋。盤內底四角飾葉紋,底心模印團菊1朵。盤內施黃、綠、白三色釉彩,盤外施半釉。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白 釉刻花雞冠壺白釉刻花雞冠壺,遼,通高26.4cm,足徑7.4cm。此壺扁圓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體施白釉,壺身兩麵刻花葉紋。此器樸素粗 獷的風格反映了遊牧民族豪放的氣質。雞冠壺始見於遼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遼國後,將慣用的皮囊改變成瓷器,早期的瓷壺提手部分形似雞冠並有係繩的穿 孔,故名雞冠壺,此種器形保留了遊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後來穿孔逐漸演變成提梁,體現了契丹工匠在製瓷工藝上推陳出新的創造精神。西夏瓷器項族是我國古 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西夏瓷器有粗細之分。釉色主要以黑(褐)、白釉為主,也有少量青、紫、茶葉末及薑黃釉色。裝飾多以花卉紋為主,造型 硬朗。其中白瓷質量普遍較高,精品明顯多於其它釉色瓷器。這一現象的出現,可能與西夏人崇尚白色有關。西夏瓷窯地處西北大漠地區,是由黨項人經營管理,因 此其產品造型設計、紋飾題材、裝飾手法均表現出較強的民族風格與特點。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靈 武窯黑釉剔花瓶靈武窯黑釉剔花瓶,西夏,高38cm,口徑5cm,足徑10cm。瓶小口,短頸,折肩,直腹,瘦足,淺圈足。通體施黑釉近足部。腹部剔劃紋 飾,兩側花形開光內各剔刻折枝花卉紋一組,開光外以劃花海水紋作地子。此器紋飾質樸豪放,與硬朗的造型、粗糙的胎質相得益彰。此瓶的胎、釉特征及裝飾手法 與文物工作者調查、發掘寧夏靈武市磁窯堡所獲得的標本一致,由此可斷定此瓶係靈武窯產品。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女 真金瓷女真族屬我國生活在東北亞地區的古老民族,曾被稱為勿吉、莫吉、黑水靺鞨等。寒冷的生活環境一度曾使得瓷器在女真族身為珍貴。然而,金朝建立後,金 代的陶瓷業卻是在中國窯瓷史上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金代,白釉黑花裝飾創造性地將中國畫技發以圖案構圖方式巧妙地繪在器物的顯著部位,使其呈現白 地黑花紋樣,代表了金代磁州窯裝飾藝術的高度成熟。印花剔花技術也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定窯印花技藝得到提高,井陘窯出土的十二件金代印花模子更是佐證了金 代印花技藝的高超。代表瓷器有虎枕、雞腿瓶、黑白花瓷器。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褐 釉彩繪虎形枕褐釉彩繪虎形枕,金,高10.7cm,長35.6cm,寬14cm。枕呈臥虎形。虎背作枕麵,其上白色為地,以黑彩繪蘆塘秋禽圖,殘荷兩枝, 蘆葦數莖,水草遊鴨,大雁南飛,將秋景蕭瑟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虎身為枕身,在黃釉下以黑彩描繪模仿虎皮斑紋。虎頭有左向與右向之分,黃釉色有深有淺, 枕麵多為腰圓形。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黑 釉剔花缸黑釉剔花缸,金,高17cm,口徑13.5cm,足徑9.5cm。缸唇口,鼓腹,圈足。缸內口部施黑釉,外壁以黑釉剔花裝飾,肩部為變形回紋,腹 部為纏枝花草紋。外底無釉。此缸造型渾厚飽滿,黑釉光亮如漆,剔花技法嫻熟,以黃白色的地子襯托黑色花紋,對比鮮明,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從其胎釉特征 看,應是金代山西窯產品。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定 窯白釉印花博古圖菊瓣盤定窯白釉印花博古圖菊瓣盤,金,高1.7cm,口徑14.2cm,足徑9.2cm。故宮博物院藏。盤菊花瓣式,花口折沿,淺弧壁, 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灰。盤內底模印花卉紋。此盤造型優美,通體呈菊花瓣式,其器形與盤心花卉紋樣都是以印模一次製成,反映出定窯白瓷印花技法 的時代風貌。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蒙 古元瓷“蒼狼白鹿”是蒙古人遠古的圖騰觀念,他們相信自己的祖先身上具備藍色和白色。所以在整個蒙元時代,整個國家尚白、尚青,致使青花瓷器得到發展成熟 和推廣,元代陶瓷最大的貢獻是青花的成熟。此外,元代漢族傳統瓷器燒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元釉裏紅,也是元代在陶瓷史上的一次偉大創新。此時, 景德鎮窯、鈞窯、龍泉窯、磁州窯等都在繼續發展,但是其瓷器也融合老人蒙古族的的特征。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景 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元,高27.5cm,口徑20.4cm,足徑19cm。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砂底。內外施白釉, 外壁以青花為飾,自上而下用青花雙弦線分隔成4個紋樣帶。頸上繪纏枝梔子花,肩部繪纏枝蓮花,腹部繪纏枝牡丹,近足處繪仰蓮瓣。這件青花罐造型飽滿莊重。 青花色調明豔,呈寶石藍色而帶黑色斑點,表明使用的是外來青料。畫筆流暢,構圖繁而不亂,每層紋飾之間因有弦紋相隔,既突出了主題圖案,又增加了畫麵的層 次感。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景 德鎮窯釉裏紅轉把杯釉裏紅轉把杯,元,高10cm,口徑7.7cm,足徑3.8cm。杯撇口,深腹,瘦底,下承以中空竹節式高足。通體施青白釉。杯身塗抹 3塊釉裏紅斑,並置一小圓係,杯底和高足以子母榫相銜接,可以自由轉動而不脫開。此杯裝飾斑塊發色鮮豔,似晚霞般美麗,實屬難得之珍品。可以任意轉動的杯 足更增其玩賞性,應是元代高足杯的時代特征之一。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滿 族清瓷滿清時期,瓷器燒造水平可謂登峰造極。由上至下,對瓷器分外推崇,優秀瓷口和高超技工的出現,以及皇室的支持,都使得陶瓷業在清代發展的燦爛輝煌。 上寵陶瓷,下行瓷風。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 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素 三彩暗花雲龍花果紋盤素三彩暗花雲龍花果紋盤,清康熙,高4.7cm,口徑25.1cm,足徑16.7cm。盤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內外白地素三彩裝 飾。盤內、外暗刻雲龍紋。盤內在刻劃紋飾上彩繪石榴等折枝花果紋,外壁在刻劃紋飾上彩繪折枝牡丹花紋兩組。花卉施以綠、紫、黃、黑等低溫彩釉。圈足內施白 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製”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盤以黑彩勾繪紋飾輪廓線,將果實的飽滿、豐碩表現得淋漓盡致。紋飾層次分明,色彩素雅。將釉下刻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使得 彩繪紋飾下還透著另一種若隱若現的紋飾,可謂新穎別致。

少數民族瓷器盤點:馬背上的瓷器文化

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

青 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壺,清乾隆,高53cm,口徑7.5cm,足徑16×10cm。扁壺蒜頭形口,短頸,口與肩之間對稱置如意形耳,圓腹,腹壁的兩側各凸 飾一個鼓釘,長方形圈足。內施白釉,外壁通體繪青花纏枝蓮紋,輔以花卉、靈芝、梅花等邊飾。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款。這 是一件清代乾隆時期景德鎮禦窯廠燒造的宮廷用瓷,其造型、紋飾皆源於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器,表現了乾隆時期在陶瓷器皿製作方麵尚古之風的興 盛。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