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中國瓷器的起源和發展

(2015-10-19 20:08:46) 下一個

原始瓷尊

 

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源於陶器,而精於陶,遠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已製造和使用陶器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實現了從陶器到瓷器的 進化。但是,關於瓷器的發明年代及發源地,一直是中外陶瓷學術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就瓷器起源地區而言,有人認為源於北方,依據是鄭州商代遺址出土過一件帶 釉的灰白色尊;一種意見認為源於南方,依據是南方出土的幾何印紋硬陶,認為這種硬陶是瓷器的祖先。在南方起源地上又有兩說,一說是江西景德鎮;一說是浙江 紹興或溫州。就瓷器起源年代而言,一說是誕生在1600年前的晉代,依據是晉代出現“瓷”字,並出現有關瓷器顏色的描寫和瓷器產地的記載;一說是在 1300年前的唐代,認為唐代越窯青瓷是瓷器,悠悠曆史,千古之謎,因此揭開中國瓷器起源之謎,是本研究的宗旨和主要內容.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裏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 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製器物,更是出類拔萃, 令人叫絕。
  瓷器脫胎於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燒製白陶器和印紋硬陶器的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燒製瓷器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製瓷原料必須是富含石英和絹雲母等礦物質的瓷石、瓷土或高嶺土;二是燒成溫度須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麵。
  原始瓷作為陶器向瓷器過渡時期的產物,與各種陶器相比,具有胎質致密、經久耐用、便於清洗、外觀華美等特點,因此發展前景廣闊。原始瓷燒造工藝水平和產量的不斷提高,為後來瓷器逐漸取代陶器,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礎。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鈞窯、哥窯、官 窯、汝窯和定窯並稱為五大名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 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 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舉世都公認的。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嶺土)作原料,燒成溫度達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
  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以明顯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麵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從商代出現後,經過西周、春秋戰國到東漢,曆經了1600-1700年間的變化發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東漢以來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麵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製瓷技術,標誌著中國瓷器生產已進入一個新時代。
  我國白釉瓷器萌發於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至唐代更有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打下基礎。
   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製作技術等方麵,又有了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在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 段。宋代聞名中外的名窯很多,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產品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 耀州窯(陝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層勻淨;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石泥為坯,所以瓷器又稱為磁器。磁州窯多生產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鎮窯的產品質 薄色潤,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麗光亮;越窯燒製的瓷器胎薄,下巧細致,光澤美觀;建 窯所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為主色,色清潤;官窯是否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一般學者認 為,官窯就是卞京官窯,窯設於卞京,為宮廷燒製瓷器;哥窯在何處燒造也一直是人們爭議的問題。根據各方麵資料的分析,哥窯燒造地點最大的可能是與北宋官窯 一起生產;均窯燒造的彩色瓷器較多,以胭脂紅最好蔥綠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胎細,質薄而有光,瓷色滋潤,白釉似粉,稱粉定或白定。
   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樣化,標誌著中國製瓷技術的不斷提高。成化年間創燒出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的“鬥彩”,嘉靖、萬曆年間燒製成的不用青花勾 邊而直接用多種彩色描繪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製瓷技術達到了輝煌的境界。康熙時的素三 彩、五彩,雍正、乾隆時的粉彩、琺琅彩都是聞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鬥豔,故名“鬥彩”。 清代仿銅胎畫琺琅效果的一種瓷器。琺琅彩又稱“料彩”。

說到彩瓷,人們首先會想到景德鎮窯。此窯在今江西景德鎮市,它在存在,始於南朝陳時,五代時燒製白瓷,宋代景德年間,辟為官窯,以產影青瓷器而著 稱。元代時,青花、釉裏紅等的燒製成功,使景德 鎮瓷器遠近聞名。到了明代,景德鎮已成為全國的瓷器之都,一道釉和彩繪有了很高的成就,此外五彩、鬥彩等彩繪瓷器的出現,更使景德鎮瓷蜚聲海內外。到了清 代,景德鎮瓷的燒製工藝,達到最高水平 ,彩釉得到更進和改造,能夠燒製粉彩、琺琅彩等。其間作品,尤以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燒造的最為精美,並各有特色。

黑瓷為彩瓷的一種,因釉體呈黑色而命名。宋代時,建窯以燒製黑瓷享譽全國。建窯燒製的黑瓷,以小碗居多,胎骨烏泥色,釉麵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又稱“兔毫盞”。有的器物底部刻有“供禦”、 “進膳”等字樣,一望而知為宮廷專製。

  最早素瓷依照顏色分類,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種常見顏色的瓷器 彩繪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較為著名的有:
   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溫鉛陶)、信樂燒、青花瓷等 依照瓷器出產地點也有不同的分類。 如中國浙江越窯(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紀後轉肩發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賀的信樂燒(shigarakiyaki)、長崎有田燒 (aritayaki)、岡山縣備前燒(bizenyaki)等。另外歐洲自18世紀起亦開始製造瓷器,今天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等地,特別是英國已 建立起多個高級瓷器品牌。編輯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