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沿著自有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而她,宛如一個淡靜如水的女子般靜默的隱匿在一處,隨著時間的延續與世人相見。白底藍花,典雅隨著枝藤蔓延,它就是青花瓷,在這裏,我們一同回溯到青花瓷的本源。
青 花瓷器是中國陶瓷史上一朵豔麗的奇葩,白地藍花瓷器的專稱。其製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繪成各種圖案紋飾,然後上釉在高溫下(1200度以上)一次燒 成。青花以簡練的筆法和單純的色彩表達了豐富的藝術語言,有著感人的藝術吸引力;在表現方法上,是以同一顏色的各種深淺不同的色調及筆觸線條來表現對象, 與國畫基本相似,它表現的內容題材、形式、手法都極為廣泛。特點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裝飾性強,色澤清新,紋飾優美,曆久不衰,素為國內外人士所珍 愛;並且在世界的製造瓷器的工藝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元代青花
從國內外傳世或出土的元代青花來看,其料色有所謂“蘇泥勃青”型的,即藍裏有黑色斑點,線條有暈散現象;有呈鮮豔的藍紫色的,它非常接近於現代用很純粹的氧化鈷所配製的青料色調;也有呈灰青色的,它可能是使用土料繪成的。就這些情況來看,當時的青料來源比較廣闊。
元代青花不但料色豐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紋裝飾上也相當工整細致,有其一定的特色。
明代青花
明 代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生產的黃金時期,青花瓷作為瓷器生產的主流亦在宣德朝達到了其製作的頂峰。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進口鈷料,即所謂“蘇泥勃 青”料。因含鐵量高,含錳量低,在適當的火候下,能燒出像藍寶石一樣鮮豔的色澤,且燒成後往往在青花部分會出現有金屬光澤的黑色斑點,形成宣德青花瓷器的 重要特征。
清代青花
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卓越成就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和提高。特別是康、雍、乾三朝,在瓷器造型、釉彩、花繪等方麵,都獲得了新的成就。青花瓷器的料色,似今雲南珠明料的色調,具有鮮麗明爽之感,青花器物的紋飾,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齊,稱為清代三冠。
其器物樣式,一變明代風貌。造型多為挺拔硬朗的形式。如棒錘、芭蕉、鳳尾、花觚等式樣,多硬直及方體器型。與當時清麗、明朗的青花裝飾名副其風格能取得相互協調統一。
青花的色調鮮藍青翠,明豔淨麗,嬌翠欲滴。畫法精細挺秀,分色層次增加,甚至在一筆中分出深淺濃淡的筆韻,表達出純熟的繪瓷技巧和豐富的表現力。
直到現在青花瓷依然是藏友們的摯愛,不隻是因為它古,而是因了它的本源,青底白花一闋詞,耀白了心底,染青了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