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2015-09-25 22:04:17) 下一個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導讀】在中國古代建築與傳統家具中,榫卯結構凝結著中華文化的精粹,沉澱著經典木藝的傳承,木匠們於一榫一卯之間展現智慧,於一轉一折之際表現木藝的美學,將技藝融入平日生活,用美學激活日常生機。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切不可斷送於今日之中國。

小南嘔心瀝血收集了33種榫卯結構,涵蓋了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結構,老祖宗的手藝,必須要跟更多人一起分享!

1.楔釘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澱著流光回轉中的經典家具款式的複合傳承。

2.挖煙袋鍋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剡木入竅也。俗謂之榫頭,亦作筍頭。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卯(sǔn mǎo)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

4.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凸出部分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或榫眼、榫槽)。這是古代中國建築、家具及其它木製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

5.扇形插肩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中國的木建築和家具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衍檀、鬥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

6.傳統粽角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和家具。

7.雙榫粽角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在中國建築和家具中,原則上采取榫卯連接的方式,必要時也會用鐵釘。

8.帶板粽角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中國家具把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結構方式。

9.高束腰抱肩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各種榫卯做法不同,應用範圍不同,但它們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體構造的“關節”作用。

10.掛肩四麵平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它是古代木匠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的反映出來。

12.圓方結合裹腿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幾十種不同的“榫卯”,按構合作用來歸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一類主要是作麵與麵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拚合,還可以是麵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紮榫”等。

14.圓香幾攢邊打槽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15.攢邊打槽裝板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還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托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16.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傳統榫卯結構技術要求:榫頭厚度小於榫眼寬度0.1-0.2mm,當榫頭厚度大於榫眼寬度時由於擠壓引起膠液流失從而降低膠合強度,裝配時也容易使榫眼開裂。

17.抄手榫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頭寬度比榫眼長度大0.5-1mm,硬材為0.5mm,軟材為1mm。榫頭長度比榫眼深度小2-3mm並大於榫眼零件厚度的一半。

18.方材角結合床圍子攢接萬字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直角榫頭的厚度:單榫接近於方才厚度的0.4-0.5,雙榫的總厚度也需接近此數值。

19.方形家具腿足與方托泥的結合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頭端頭常做倒角處理以方便插入榫眼,若部件的橫截麵超過40mm×40mm時宜采用雙榫。

20.三根直材交叉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結合采用基孔製,榫頭厚度應調整到與方型套鑽相符的尺寸,常用的厚度有6mm,8mm,9.5mm,12mm,13mm,15mm等規格。

21.加雲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麵結合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中國古典家具的榫卯設計不同於傳統手工藝品,如玉雕、牙雕、鼻煙內畫壺等,完全是技巧的純熟,為了裝飾而裝飾,取悅於人們的視覺快感。

22.插肩榫變形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家具中的設計必須在滿足人們的視覺美感後,還要求科學合理性,使其長久的耐用。

23.平板明榫角結合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這就要求每個木料榫頭卯眼,必須根據家具的造型組合,從力學上每個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在古代木工師傅的多年目測經驗中,能準確地判斷出來。

24.櫃子底棖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中國傳統家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舉世公認,日久彌香。

25.方材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中國傳統紅木家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輕工製造史上堪稱奇跡。

26.厚板悶榫角結合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中國這種傳統的民族製作工藝正是海內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頭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在古代,受製於礦石開采和金屬冶煉技術,釘子是很奢侈的,榫卯工藝以其高精度高強度,並且成本低廉被廣泛使用,並流傳下來。

28.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的結構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榫卯結構較之釘子連接有以下優勢:1、更堅固耐用,可以承受木件之間各個方向的扭動;

29.直材交叉結合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2、不易鏽蝕,榫卯常用於紅木家具中,做好防蟲防潮工作就可以保存上千年完好,可是使用釘子是絕不可能達到的;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3、易於拆裝,便於運輸和維修;

31.弧形麵直材角結合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4、釘子容易造成木料劈裂。

32.走馬銷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真正上好的紅木家具一定都是使用榫卯的,絕不會有一顆釘子。

33.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用大格肩

再過100年,老祖宗的手藝還能剩幾樣!

現在雖然釘子的使用更為普及,但是榫卯工藝仍然保持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並且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京劇一並被海外華人視為“國粹”。【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好圖解,好文!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