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中華文明史被忽略了近2000年-從大英博物館的中華美玉看7000年中華文明史

(2015-09-24 20:36:25) 下一個

 早在7000~8000年前,中國各地普遍存在的玉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廣泛的玉文明,中華文明史被忽略了近2000年。
  按照雅斯貝爾的定義,“文明”需要具備以下幾個主要特征:文字,金屬冶煉術(青銅,鐵),城市國家(城邦),宗教禮儀。盡管人們對這一判斷標準頗有異議,但它還是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因為在人類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諸種文明,基本上都具備以上特征。
  而中華文明除了_上述特征外,還有一個其他任何文明都不具備的特征,那就是玉文明。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玉文明以連綿不絕的姿態發展延續了近萬年的時間,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化現象。
  近年來,眾多中華古玉被係統且大量地發現,比如東北地區的興隆窪玉器、紅山玉器,東部的淩家灘玉器、良渚玉器,南方的石家河玉器,西部的齊家文化玉器等等。這些都有力地證明,在進人青銅文明時代之前,中華大地上自北向南、自東到西的廣大地域範圍內,曾普遍地存在過一個發達的玉文明時期。
  在西方考古學中,並不重視玉文明。在他們看來,玉器不足以說明某種文明的發達程度。原因很簡單,西方曆史上沒有發達的玉文明,自然沒有普遍存 在又可供研究的玉器。而我們不能因為其他文明,特別是西方文明中不曾出現,或者即使出現卻沒有形成普遍性、係統性的發展,而忽略中華玉文明的存在。

 

  可以說,國內考古學、曆史學的方法體係,都是從西方輸入的觀念,在考古學和曆史學上所說的“文化”和“文明”概念有著嚴格的區別(雖然這 兩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混用)。在考古學領域,“文化(culture) ”是一個屬於石器時代範疇的概念,用來專指石器時代(特別是新石器時代),包括金石並用時代的原始部落人類遺跡,而“文明(civilization)” 是屬於青銅時代範疇的概念,專指人類進人青銅時代以後的國家階段。
  在此種標準體係的影響下,在中華文明史上,中國的早期玉文明被諸如齊家文化、紅山文化、三星堆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孤零的文化分類割裂開來,使世人不能了解它的全貌,認識它的價值。
  據考古成果提供的實證器物顯示,中國早期的各地玉文化存在的大體時期為:興隆窪文化、查海玉器距今約8000—7500年,紅山文化約 7000—5500年,淩家灘、石家河玉器約6000—5000年,崧澤玉器約6000年,齊家玉器、良渚玉器約6000—5000年。由此可以看出,青 銅文明到來之前,中華大地上的玉文化是普遍而非個別的現象。台灣卑南文化雖然形成稍晚,但顯示台灣地區和我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也先期進人了玉文化階段。
  這些玉文化之間還存在著朗顯的文化交流,比如:從獸麵紋的共同使用情況看,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間有明顯交流與借鑒;齊家文化中普遍出現的鷹、神人與紅山文化玉器中的鶚、太陽神等玉器及良渚文化也有著密切聯係;成都金沙文化玉器中擁有諸多良渚文化和齊家文化的遺風;而之後的夏商文化也顯然吸收了齊家文化的精髓。

 

  這充分說明,在夏商之前,當時中國各地普遍存在的玉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廣泛的玉文明,它早在7000—8000年前已經發軔,在6500年 前已達到相對的高度。也就是說,中華文明史被忽略了近2000年。這也說明,自玉文明開始,中華文明就不是一個封閉的體係,而是在域內各個文化形態的不斷 相互借鑒與模仿中發展變化,由多元聚合而成。
  從目前諸多考古發現的大量玉器的特征看,各地早期文化時期遺存下來的玉器呈現出許多共同的特征,比如玉器是被專門加工使用的;玉器的加工製作具有係統化、標準化特征;玉器製作中的審美具有了對加工對象進行高度抽象並表達的水平;玉器在社會生活中的文化組織功能高於裝飾功能;社會已有明確分工,能滿足專門的玉器加工所需耗費的大量人工、物力;玉器的加工技術已經非常先進;社會對玉器有專門的和特殊的需求。這都說明,當時以玉為核心的共同社會文化已形成,並且社會進入了相當高度的文明狀態。
  除了日常生產和生活所用的陶器、石器在這一時期被大量生產並使用外,在此期社會形態下,社會還有目的且有效地組織大量人力和物力用於專門的係列玉器製作。很顯然,這些遠古先民流傳下來的玉器中的大部分並不是作為裝飾品,而是先民們專門製作的精神文化產品。
  玉器所載有的信息能夠證明一個文明時代的存在。首先,古玉的係統存在證明了當時社會的工藝具有了相對的高度,具有比石器加工更為發達或者說是 先進的加工工藝。此期玉器是被專門加工的精神文化產品,說明當時的社會除了滿足生存的生產活動外,已在專門進行普遍而獨立的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共同的社 會生活理念和文化價值取向已為眾人認可,人們已經由某種文化的影響而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組織和社區生活。
  而這一時期玉文化的發展成果,其後被中華文化廣泛吸收並傳播。 玉文明發展成果首先直接為後期青銅文化所繼承。5500年前,青銅文明開始顯現,而青銅文明正是在廣泛繼承玉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例如,青銅器上著名的饕餮紋就是從玉文明時代的神麵中衍生而來。
  玉文明也逐漸成為中華文明的精髓,傳統文化中庸境界和溫文爾雅的君子修為無不與此有關。春秋時期,儒家先人以玉比德,後隨漢代儒學在國家生活中獲得至尊地位,玉文化便也隨之繼續繁榮。
  由此可以看到,在玉文明時期,人類文明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是:在生產力方麵,人類為滿足生存而加工石器、骨器、木器以為生產(種植、收采、漁獵)之用;加工陶器以為儲存、烹調、汲水所用;加工玉器以滿足祭祀、殉葬、強化部族組織領導權力等社會化的文化功能所需。
  而從社會文化發展的方麵看,在玉文明時期,社會組織已經存在,並且具備實施社會分工、在係統的文化理念下組織社會文化生活的功能,並且這種文 化生活的核心圍繞著玉器的相應功能而展開。可以說,有組織的、專門的、具有特定文化內涵和用途的,具有普遍使用特征的玉器加工和使用所產生的玉文化是中華 早期文明狀況及其發達程度的有力例證,玉文明也是中華文明有別於其他人類早期文明的獨立的文化現象。
  因此,在中華文明發達史的判斷和評價上,玉文明應當作為一個具有獨立價值的判斷標準。早前的青銅文明之所以被普遍承認,是以其存在的事實反證 青銅器製作時期的文明發展程度的。而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等早期中華文明中文化產品的普遍存在,結合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特殊符號、仰韶半坡文化中諸多 文字符號,可以肯定,中華文明在青銅出現前的早期時代就已經以另一種軌跡高速發展,並具備了相當的文明程度。

 

  7000年至4500年前期間,玉文明在中華大地上燦爛輝煌,其對中華民族個性及文明內容的影響至今仍廣泛存在。對玉文明的重視和深入研究不僅有助於中華民族增進民族自豪感、民族認同感,更有助於加強社會凝聚力,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一種社會合力。

文明史大英博物館的中華美玉分放在兩個地方,一部分放置在大廳裏,另一部分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走廊裏,而這個走廊裏的玉器被禁止拍照,照片是網友偷拍的。





























































































































【國公編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見不著圖,下次去大英博物館,再好好去看!今年路過兩次,都來得及去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