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萬曆皇帝的酒具

(2015-03-02 08:50:37) 下一個

 酒具的變化與酒的曆史分不開,酒的曆史在中國源遠流長,6000餘年前的大汶口遺址出土有陶製酒器,推斷酒已出現;在距今5000餘年的龍山文化 遺址中,出現尊、高腳杯、酒壺等多種酒器;在河南鄭州發掘出距今約3600年前的商代釀酒工場遺址。1974年在河北平山戰國時期中山王墓穴中,發掘出距 今2200多年的古酒。隨著釀酒的不斷發展,酒具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講究。古代的酒具名稱較多,已知的有樽、鍾、爵、盂、杯、盞、升、鬥、瓢、角、斛、 勺、觴、碗、尊、 甌、觥、觶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酒具也在不斷變化,不僅僅是實用功能,而且逐漸向美的方向發展。
北京明十三陵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酒具就非常精美珍貴。在這裏作一下簡單介紹。



爵是古代酒具中最常見的,一般形製為圓腹,下有三足,口部有流和尾。口前端稱流,可供飲酒用,另一端稱尾,與流保持平衡。中緣內側對稱安置兩個向上佇立 的立棒,稱作“柱”,旁邊有柄,稱“鋬”。飲酒時,可通過柱、鋬控製其傾斜程度,以控製酒液的流量。底部置三足,可供溫酒用。這種形狀的爵早在殷代和西周 時就已盛行,一直流傳到明清以至後來,說明它實用性很強。

定陵出土酒具中有金爵4件、玉爵1件。4件金爵中3件為普通的爵,無 裝飾,一件是帶托盤裝飾非常精美的爵,可謂金器中的佼佼者(圖一)。爵以金盤相托,盤中心立一墩形柱 ,三麵分別雕出花瓶形,瓶內各插一枝嵌有珠寶的花卉,上麵除嵌有紅、藍寶石外,還飾以金銀錠、珊瑚、犀角等八寶裝飾。托盤沿麵亦鑲嵌紅藍寶石。整個爵身及 托盤共嵌寶石25塊(其中紅寶石15塊,藍寶石10塊)、珍珠5顆。爵腹係雙層製成,外壁刻半浮雕式的二龍戲珠及海水江牙流雲紋,內壁平素光亮,三足及二 柱刻龍首紋,龍首朝上;把飾雲雷紋,三足上部及二柱頂端各嵌紅寶石一塊。托盤口沿及腹內壁刻勾連雲紋,外壁飾二龍戲珠紋,底內壁刻半浮雕式的龍趕珠及雲 紋。中心立柱滿飾如意雲頭紋。
此爵雖然與普通爵相似,深腹,短尾,長流,二圓柱,三足外撇,一側附方形把(鋬)。但別出心裁的設計,是爵坐 落於墩形柱上,爵足抵盤。三足,不是一般的外撇,上部(飾有龍首的部位)較粗,下部稍內收,底部外撇。因爵足作成扁棱形,似三隻腳踏在地上,富有很強的穩 定感。加上華麗的裝飾,飲酒人可以一邊飲酒一邊欣賞酒具的別致,從而增加酒興。
在爵底外壁刻銘文一周:“萬曆年造足色金重五兩一錢七分”。經實測含金量是95%,是所有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
另三件金爵,均素麵,無托。含金量都是62%,其中兩件在尾部外側沿器口刻銘文一行:“大明萬曆庚申年銀作局製金爵一尊重八兩”。
與金爵相媲美的還有玉爵一件,設計新穎別致(圖二)。金托盤玉爵,出自萬曆帝棺內,白玉製成,高11.5厘米,口徑長13.2厘米,寬5.6厘米,重 396克。深腹,圜底,兩柱作成蘑菇形,下為三柱足,一側附透雕小蟠龍形把(圖版四)。玉爵的玉質不純,有些斑痕。在爵流和尾的外壁各刻一正麵龍,龍的兩 隻前爪上各托一字,流部為“萬”字,尾部為“壽”字,兩龍之間刻一組四合如意雲紋,三柱足根部各刻一如意雲紋,雕刻線條圓滑流利,富於動感。
爵底部配以金鑲珠寶的托盤,托中部為一樹墩形柱,上有三孔,三孔中部有古錢形橫隔,玉爵的三足剛好插入其間。樹墩形柱的底部以三個鉚釘與托盤鉚在一起。 柱上雕刻起伏重疊的山峰。托盤沿刻勾連雲紋,盤內為沙地,由外壁向裏錘打出浮雕式紋飾,主紋為二龍戲珠,下部為海水江牙,上部為雲紋,取“壽山福海”之 意。盤沿、爵底和墩形柱上分別嵌有紅、藍寶石共26塊,將玉爵襯托得富麗華貴。
玉爵的獨特之處在於爵把,設計成透雕小蟠龍形,龍作攀附狀, 躬背,兩隻前爪抓住爵沿部,口與柱根相接,象要上來品嚐美酒似的。後爪立於爵腹,尾上卷,龍腹弓起與爵壁之間有空隙,恰好容一指插入持爵,形象頗為生動。 這中奇特的構思充分反映了古人的聰明才智。爵下置金托盤,不僅增加了爵的身價,而且托盤中心的墩形立柱,又使爵增添了穩定感。

酒 注

酒注是斟酒用具,大約始於唐代。自元代起,形製變化,並稱之為“執壺”。但定陵出土的酒注和執壺還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在於酒注是圓筒形高圈足,而執壺是矮圈足,腹部在下。

出土兩件酒注,一件裝飾、紋飾精美,形製為直口,粗頸,方腹,圓筒形高圈足,一側附耳形把,對稱一側有細長流(圖三)。一件無裝飾無紋飾,形製為直口,短頸,扁圓腹,圓筒形高圈足,一側附耳形把,對稱一側有細短流。
帶裝飾酒注上麵滿飾紋飾,下有底托。蓋頂正中為蓋鈕,鈕作成一花瓣形,中心嵌一長圓形白玉,玉頂鑲一石榴子紅寶石,似一含苞待放的花蕾。鈕以金鏈與把相 係。這一小巧裝飾,使酒注整體非常協調。酒注肩部鑲嵌紅藍寶石7塊,增加了酒注的身價。腹部兩側各嵌玉雕正麵白玉龍一條,龍頭倒立,頂部嵌一紅寶石,龍睛 是兩顆小紅寶石鑲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酒注的精美主要在於它通身都雕刻花紋,蓋飾雲紋;頸部刻如意雲紋;腹部把、流兩麵刻二龍戲珠, 另兩側在玉龍上下四角飾海水江牙及流雲紋;圈足飾行龍趕珠及海水江牙流雲紋,紋飾灑脫自然,龍發飄逸,龍口大張,一副張牙舞爪向前追逐火珠的場麵;托底內 壁刻靈芝花,外側壁飾四組牡丹花卉紋。就連把流上都刻有雲紋,而且流的根部是一倒龍首形,斟酒時似從龍口中流出。紋飾雕刻細膩,特別腹部和圈足部的紋飾, 為凸起的浮雕式,這種紋飾是由內向外錘揲而成,難度非常大,但刻法嫻熟。

執 壺

執壺亦是斟酒用具。定陵出土金執壺5件,形製大體相似,有流、把、腹,最大徑在下部。造型有細長徑、有短徑,有的腹部兩側打成桃形。雖無珠寶裝飾,但刻紋精美,多以雲龍紋為主(圖四)。
出土玉執壺1件,下部有金托,出於萬曆帝棺內,白玉製成。執壺通高26.5厘米,口徑5.3厘米。圈足徑7厘米。重1550克。形製仿金執壺,子母口, 細長頸,腹稍扁,橢圓形圈足,倒龍首形細長流,稍外傾,耳形把(圖五)。蓋為覆盆形,頂部有圓鈕,鈕套一“8”字形圓環與把相連。鏈索為十六環,長18厘 米。腹兩側淺雕出壽桃形,桃內下部雕有花卉,枝繁葉茂。上部正中刻一“壽”字,兩邊各刻一“卍”字,形成一幅美麗的圖案,寓意“萬壽富貴”。



酒杯,是古今最常用的飲酒用具,但定陵出土的這件玉酒杯不同尋常,堪稱工藝珍品。鎦金銀托盤雙耳白玉杯,出自萬曆帝棺內。白玉製成,形製為敞口,深腹, 圈足(圖六)。杯高5.5厘米,口徑5.8厘米,圈足徑2.9厘米,重93.5克。如果僅此而已,隻不過是一見平常的玉製酒杯罷了。可是獨具匠心的是設計 者在杯的兩側附有透雕牽牛花形耳,而且花形設計成四瓣,分別下折。下部有葉和蔓。花芯嵌紅寶石一塊。這一設計,使平淡的杯子有了立體感,紅寶石的點綴,使 玉耳杯增加了生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玉耳杯製作雖然很精美,如果單獨放在桌子上,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所以下麵配置了托盤。托盤的製 作也非常講究,盤外折平沿,沿邊上卷,淺弧腹,高1.3厘米,直徑15.9厘米,重146.5克。盤沿淺刻雙線鋸齒形紋,盤底內壁為沙地,紋飾由外壁向內 錘打出半浮雕式,中心突起為覆蓮形杯座,座中心刻海棠花一朵。座周圍為凸起的纏枝四季花紋(牡丹、茶花、菊花、蓮花)。在杯座周圍的蓮瓣上及盤沿一周各嵌 紅、藍寶石及珍珠各四顆,與玉耳杯上的紅寶石上下呼應,融為一體,協調自然。將玉耳杯放在特製的托盤上,即沒有了頭重腳輕的感覺,又增加了玉耳杯的身價, 更襯托出玉耳杯的精致華美。
出土的這些酒具,說明萬曆皇帝好飲酒,否則墓中也不會陪葬如此多而精美的酒具。再翻開曆史,看一看萬曆皇帝嗜酒的程度。

對於萬曆皇帝的貪酒,首輔張居正曾專門為他講過《酒告篇》,指出宴飲過度會妨廢政務,損害身體。並勸告他要以宗社為重盡力戒酒,當時萬曆皇帝才十五歲。 到了萬曆八年(1580年),也就是他剛滿十八歲的時候,就發生了酗酒的事件。是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夜晚,萬曆皇帝在乾清宮的太監孫海、客用的陪伴下,身佩 刀劍到西城飲酒,酒至半酣,一時興起,喻令兩位小太監唱曲助興。兩位小太監不肯唱,引起萬曆皇帝大怒,他嘩喇一聲抽出刀劍,嚇得兩位小太監直發抖,旁邊的 人趕忙跪下求情,經過鞭笞之後,這才平了皇帝之怒,但到底還是把小太監的頭發割下,實行“割發代首”。萬曆皇帝帶醉回到乾清宮。此事被李太後知道後,差點 將他廢掉,最後還是張居正代他寫了《罪己手詔》,將兩位小太監逐斥,才算了結。但此事並未引起萬曆皇帝的重視,他酗酒反而愈演愈烈。萬曆十七年雒於仁上疏 指出萬曆皇帝患有酒、色、財、氣四種病症,首當其衝就是飲酒無度,日飲不足,繼之長夜。萬曆二十年一月,禦史馮從吾在奏疏中指出:“陛下每餐必飲,每飲必 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違,輒毖杖下,外庭無不知者”(《明史·馮從吾傳》)。這些出土的酒具正是萬曆皇帝好酒的證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