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複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 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 話的來曆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今年是公曆三月二十一日,和春分同一天。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 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 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 龍須”,蒸餅也在麵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那麽,為什麽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曆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 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 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 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 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