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起紫禁城裏最為顯赫的一把椅子,非太和殿正中的髹金漆雲龍紋寶 座莫屬了。這把用楠木製成的寶座通高1.72米,座高49厘米,座麵寬79厘米。寶座的椅圈上盤繞著十三條金龍,須發直立,張牙舞爪。坐椅的高束腰處四麵 透雕雙龍戲珠圖案,其他諸如蓮瓣、卷草、火珠、如意雲頭等紋樣遍雕寶座全身。寶座所髹的金漆用的是所謂“泥金”法,將金箔在膠水中研細,去膠晾幹成為粉末 後,用絲棉拂掃到打好金膠的座身上,最後用半透明微黃的漆最後刷一層而成。金箔的色澤在罩漆的保護下恒久不變、益發光亮。寶座在同樣雕滿龍紋的屏風襯托 下,坐鎮中軸線的核心,俯瞰天下。
這也是紫禁城裏保存下來唯一的一個明代的寶座。據故宮專家朱家溍先生考證,這個寶座很有可能是明代 嘉靖時期重建皇極殿(太和殿的前身)時的遺物。清代康熙年間重修太和殿時,這個寶座被重新整修後又繼續使用直到清末。寶座上具有的典型明代龍紋式樣恰好可 以證明這一觀點。不過,到了1915年袁世凱登基的時候,他專門趕製了一把具有西洋風格的九龍寶座替換了這把金龍寶座,因為腿短,他需要一個座麵很矮的寶 座來讓他能夠顯示帝王的氣派,隻是時間倉促,這把九龍寶座的材料和製作工藝都十分粗糙。1947年,故宮博物院決定恢複太和殿陳列的原狀,將袁世凱的寶座 撤出(現存放在清東陵),換回原先的寶座,可是這把髹金漆雲龍紋寶座卻找不著了。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才終於在一處存放破舊家具和木料的庫房中發現 了這件已經殘破不堪的金龍寶座。為了修複這件寶座,專家們根據皇帝畫像裏寶座的形狀,參考寧壽宮裏類似的另一件龍椅,由劉炳森先生繪製圖樣,從1963年 起,故宮博物院動用各個工種13位專家,木活、雕活、銅活、漆活等花了934個工日,於1964年6月才將金龍寶座修葺一新,回歸太和殿。
坐落在三層大理石台基上的太和殿象征著當年的最高權力,而在太和殿內中心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更是親曆了改朝換代、世事變遷,國家的興盛和榮辱在這裏一幕幕展開,當我們站在太和殿門口探首張望的時候,是不是能感受到曆史的沉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