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小小一鍋煲仔飯 千年文化煲裏麵

(2015-03-14 11:26:28) 下一個

 在這樣愈加寒冷的日子裏,能夠吃上一口熱乎乎的飯菜,那簡直再舒服不過。一提到煲仔飯,總能讓人聯想到揭蓋那一刹的熱氣騰騰,撲鼻的飯香,吃起來既有菜又有肉,吸足了肉汁的米飯更是美味,再有就是煲底上鋪著的那層鍋巴,金黃焦脆。一碗便聚集各種精華,令人食欲大增。

  煲仔飯學問多

  煲仔飯源自廣東,是以砂鍋作為作為器皿煮米飯,而廣東稱砂鍋為煲仔,所以故稱煲仔飯,煲仔飯曆史悠久,2000 多年前《禮記注疏》等書記載,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和煲仔飯做法一樣,隻不過改用黃米作原料罷了,可見在當時是很名貴的。按韋巨源的《食譜》上所 記,到了唐代叫『禦黃王母飯』,是編縷(肉絲)卵脂(蛋)蓋飯麵表雜味做的,因而更具風味。

小小一鍋煲仔飯 千年文化煲裏麵

  煲仔飯看似簡單,但要煮得恰到好處學問可多得很。正宗的煲仔飯得用小號帶蓋瓦煲,這種瓦煲屬於一種粗陶,它最原 始地保持著原料的風貌,易裂易碎,不耐溫差,可用水煮,不宜油烹,然而它卻可以最完整地保存飯香,並且火候分布均勻,可以令煲底煲壁生出一層香脆的鍋巴。 選米也很關鍵,最好選擇晚稻的瘦身米,由於吸水性好,還可以吸收配料和油的香味,讓煮出來的飯散發出獨特的飯香。至於配菜,如臘味、滑雞、鹵味、牛肉、排 骨……有肉無類,均可入煲,而青菜不入煲,白灼置於一旁,最後再配上。再說火力控製,那應該算是整道煲仔飯烹調過程的重中之重了,放米後煮一煲飯大概需要 20分鍾,師傅不時要轉動煲身並調校火力以使受熱均勻,而至於如何將米飯煮得既熟又香,關鍵還得出現那些完美的鍋巴,那就得看掌煲師傅的功力了。

  嶺南名吃煲仔飯

  煲仔飯是滿口香最為主打的菜係,自然也研究的最為透徹。在我國,米飯不僅僅是填胞肚子解決溫飽,更是一種根深蒂 固的文化和記憶。煲仔是中國美食的一大傳統,講究用料考究、文火慢熬,將飯菜的原味發揮到及至。最早起源於廣東,盛行於南粵,滿口香煲仔飯承襲了傳統的鮮 爽嫩滑的口味,並賦予了煲仔飯獨特的地方風情,又調和了全國各地的口味,創造出細膩濃鬱的口氣,香氣四溢,讓人欲罷不能,將中國米飯的文化味道發揮的淋漓 盡致。

  80年代做法是用煤爐、柴爐來進行烹飪,由於煤爐的溫度比較低,需要時間比較長,大部分人都是用柴爐來進行烹製 煲仔飯,柴爐烹製的煲仔飯有一種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而且鍋巴會比較厚並且香脆,80年代好吃的煲仔飯除材料以為還會對柴火有要求,選用荔枝柴烹製的煲仔 飯能讓米飯有一股荔枝的香味,淡淡的荔枝味搭配豬肉或排骨味道一流。

  最有風味且名聲最響的煲仔飯當屬臘味煲仔飯。在廣州,熟客坐下,淡定地舉起一根指頭:“來個雙拚。”這雙拚就是 臘味飯,臘腸加臘肉。按廣東的說法,入冬是吃臘味的大好時機。臘腸臘肉須切成薄片,放入飯裏四五分鍾就熟了。晶瑩剔透的米飯吸取了臘味的精華,飽含湯汁, 濃鬱鹹香,肥而不膩,溫潤可口,吃上一口便覺得全身暖呼呼的,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

  好吃的煲仔飯有兩個不容忽視的特征,一是跟煲上桌的調味汁,揭開蓋子澆在飯上,有嗞嗞的響聲,此為畫龍點睛之 筆,看上去黑又亮,全看調汁師傅的手藝了;另一處是晶瑩剔透的絲苗米被光滑的煲底燒出的一層金黃的鍋巴,與普通鍋巴不同的是不但脆而且滋味深長,實為一煲 之精華,這不但取決於火候,還視乎煲仔本身的品質,好的煲仔裏麵是有一層光亮的釉底,如果布滿砂眼則萬萬不行還有,洗碗工也不能馬虎,要用鋼絲刷把上一鍋 的殘留刷得一幹二淨才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