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的收藏者注重古玩中的完整器,而對於傷殘器卻“不屑一顧”。豈知完整器已經基本枯竭,同時其價之高使人咋舌,一般的古玩收藏者很難與之有緣。在此情況下收藏者應該把眼光和注意力轉向到傷殘器中來。
傷殘器有先天(即在製作過程中造成的創傷,如銅器上的粘砂,瓷器上的窯裂,窯粘等)和後天(即流散過程中造成的 損傷,如撞擊造成的破碎,表現在瓷器上的衝口、崩口、炸底等)之分。其中部分傷殘器,它們的曆史、文物、藝術價值極高,研究價值也遠比一些完整器要高,可 惜多年來,古玩收藏都以完整器為標準,而忽視了傷殘器的收藏,致使許多古玩、文物在民間幾乎遭到遺棄和毀滅,這是十分遺憾的。
傷殘是歲月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曆史的另一種昭示,其美和價值是永恒不可磨滅的。世界著名的希臘女神像維納 斯,不是傷殘了手臂嗎?我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大多亦是經過整理修複後才在博物館中展示出其迷人的光彩;甘肅武威地區出土的西漢青銅器馬踏飛燕,剛出土時也 是殘損件,如果不是郭沫若的及時發現,險些遭到被遺棄的厄運……
傷殘器在某種意義上說其價值要超過美器(完整器)。它不僅是曆史的,文物的,甚至是經濟的和審美的。傳統藏家以美器收藏為目標。今人收藏,在美器日益稀少的情況下,把眼光放到傷殘器上來,是一種明智而且意義非同一般的選擇,這無疑是有益於傳統文明——文物古玩的保護。
所以,我們可以多留意古玩傷殘器的收藏,往往此類傷殘品因傳統觀念所不取而價格低廉,能以很少的錢收到研究價值極高的東西,何樂而不為?真正懂得古玩收藏和審美的人,不應該隻懂得欣賞完整的美,更應該懂得那種攝人心魄的殘缺之美。
關於對傷殘器的認識和處理是一件有學問、有藝術可以深入探討研究的事情。許多傷殘太深太多的古玩器經過人們的深 思熟慮改頭換麵後,又成了新的很有價值的古玩器。如:宋代的鈞窯瓷器,其釉色千變萬化,天青月白,有的還帶玫瑰色斑,恰似天際朝霞,美麗至極。但完整器極 少,若鳳毛麟角。於是,明清時就有人將其碎片收集,拚湊與紅木,楠木組合成掛屏。有的在其上還有名人題句刻款。至今又成了另一類的古玩……
所以傷殘器的修複和處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學問很深,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