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文房四寶收藏

(2015-01-01 00:51:43) 下一個

實際上‘文房’之名,起於我國曆史上南北朝時期。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 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卷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古代文人最常用的毛筆一直居於文房四寶之首,如今逐漸成為人們收藏和鑒賞的古玩。

    今人鑒筆以收藏為主,賞毫更賞管。筆毫堪以圓潤為美,而古時毛筆之製重在毫,而毫則易毀,如今多為筆管遺留,所以,時下毛筆收藏和鑒賞的重點,還是那些裝飾意味濃厚的筆管。

    毛筆收藏價值要點:漆製的看工藝,瓷製的看花紋,玉製的象牙的看雕工;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禦製;是否有製筆名家刻款;是否有名人的題款,結合這些,才能對古筆年代準確判斷。

毛筆可是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書寫工具啊,更是古代文人博功名、奪魁首、取狀元之利器,前人重筆,所以它一直居於文房四寶之首。毛筆製作工藝曆經了千年的改 進,日臻完善和精美,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更新,逐步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卻逐漸成為人們收藏和鑒賞的古玩,說起來,這也是有些令人感慨,不知道日 後我們現在用的鋼筆、圓珠筆,會不會也成為收藏品了。

先從毛筆的構成說起,毛筆主要由筆毫、筆管兩個部分組成。古人鑒筆以實用為主,常以筆毫分優劣,凡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筆鋒尖銳,美觀挺拔,尖、齊、 圓、健四德皆備者為妙筆;而筆管,不論宋代之玉、明代之瓷、清代之象牙,雕刻雖精美,但重力不勻,在書寫上均不如竹製適宜。而今人鑒筆以收藏為主,賞毫更 賞管。筆毫堪以圓潤為美,或如雨後破土之春筍,或似含苞欲放之玉蘭,純淨秀美中都能給人以一種賞心悅目的快感;毛筆之製重在毫,而毫則易毀,如今多以筆管 為遺留。時下毛筆收藏和鑒賞的重點還是那些裝飾意味濃厚、色彩絢麗、內容豐富的筆管。古往今來,自從筆管成為鑒賞和珍藏的對象後,人們便常以珍寶珠玉製作筆管,用以獲取裝飾之美或誇耀其財勢和地位。現今保存下來的筆管多數是瓷的、玉的、漆 的,少許還有金屬的和象牙的。因為材質都比較昂貴,加上存世量不大,所以說收藏價值都不低。再者,古代的工匠們在毛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巧妙地鐫刻上山水 人物、花鳥竹石、亭台樓閣,表現了獨特的裝飾趣味。堪比書畫精品。

筆管鑒藏,首先得看材質是否珍稀。筆管的材質種類較多,玉材質高價貴;瓷製的受追捧,且易保存,但價格也相對較高;另外,象牙、漆製的因稀少價格也不菲。 其次得看製作是否精致。漆製的看工藝,瓷製的看花紋。玉製的象牙的看雕工,隻有結合這些特點才能對古筆的年代進行準確的判斷,同時分清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 禦製;而後再著眼於筆管的裝飾,看其是否有製筆名家的刻款,是否有名人的題款,這些對毛筆的收藏價值來說都是不可少的。

    還值得一提的是,鑒賞毛筆最後還得看筆毫的損壞情況。盡管原裝的筆毫很少有保存完好的,甚至不少筆毫還是後來配上去的,但是,筆毫對價格的影響卻 是不容忽視的。如果筆管很好。筆毫也不錯,那就完美無缺了,收藏價值也會大大提高。毛筆用於書寫文化,其本身也包含文化,鑒筆其實也是在鑒別文化。如果收 藏者碰巧收藏了一件古代文人名士的毛筆。那可真算得上是三生有幸了。

 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借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我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並不乏味,而是內涵豐 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於今者,當十分珍貴。墨的製作非常講究,選料純正加工精細,上等的墨極為細膩、香醇.而細膩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加工 時搗件的次數,搗杵次數愈多愈細膩,據說一臼搗杵有上十萬次的。

    現在小孩子練習書法,用的都是墨汁,那東西其實並不好,真正懂書法的人,那自然是要選擇一塊好墨的。

    書畫用墨有兩類:鬆煙墨和油煙墨。

    晉代的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談道:“其墨取店山之鬆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也詳細記述了墨的製作工 藝。油煙與鬆煙取煙的材料不同。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油料不能充分燃燒便形成了煙灰,以此煙灰加工製成的墨就是油煙墨。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談道: “邇來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粗碗,燃以桐油,上複覆以一碗,專人掃煤,和以牛膠,揉成之。其法最快便,謂之油煙。”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記述了鄜延路所 產石油製墨的情況,“延川石液”墨就是他創造的。宋代著名的油煙墨是由胡景純所製的“桐花煙”墨。

  明代方瑞生在《墨海》中論及好墨的標準為:“黝如漆,輕如雲,清如水,渾如嵐。”具有“香如捷好之體”,“光如玄妻之發”。

    顧鄰初的《論墨》也論及選墨的要求為:“色黑如漆,光明可鑒,質極輕清,具有自然之馨,才能入紙不沁散,筆不阻滯,暑天膠性不潤,寒天膠性不介。”

    從以上的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選墨應從色、膠、質等幾個方麵來鑒定。首先要色黑如漆,墨僅僅黑是不夠的,且要有光澤。“紫光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

    明代陳繼儒《妮古錄》論定墨的質量還要看膠的配比。墨膠過重,行筆便阻滯不暢;膠量過輕,著墨不固,裝裱時著水即滲化。此外,墨的質地細膩與否也是重要的方麵,墨質細,書畫時墨韻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

硯台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我們這裏有最著名的是東廣肇慶的端硯、安州的歙硯、東山魯硯、西江龍尾硯、晉州澄泥硯.硯台的講究的是:質細地膩、潤澤淨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帶,有的有星,大約產於有山近水之地為佳。如端硯 之出於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石佳還須工精,硯台的雕工製作早已形成了一門藝術,從取石、就料、開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運其匠心。有的精品硯 已不實用,以其名貴隻能作古董觀賞、珍藏,而舍不得濡水發墨了。硯的名貴,有以石質貴者,有以製作貴者,有以名人用而貴者等等。

在書法界一直有‘安宣。湖筆’之說,顧名思義,就是安州的宣紙+南湖的筆,但是具體到實際書作當中,就因字體而異了,一般鋼筋有力的字需用‘軟筆’如羊 毫,飄逸靈動的字體用‘硬筆’如狼毫。至於宣紙嗎,有生宣。熟宣,半生不熟的宣紙,區別在於吸水性上,一般‘安靜的字’選用吸水一般的宣紙,‘活潑的字’ 選用吸水性較好的熟宣,或半生不熟的宣紙!寫意花鳥山水畫和工筆花鳥山水畫需要使用不同的紙張,寫意要求生宣紙,工筆要求熟宣紙,市場上生宣紙的品種多,選擇性強,而熟宣紙由於使用量較少,所以它 品種少,很難找到輕薄細潤,有彈性和韌性,不能漏礬的熟宣紙。特別是現代注重肌理製作的工筆花鳥畫,對紙張就有更高的要求,市麵上很少有符合要求的紙張可 買,隻有自己動手加工製作,才能稱心如意。

現代工業發達,各種性能、質地的紙張數不勝數,但是,國畫要想保持其特有的民族個性,隻有我國特有的宣紙畫絹才能充分體現。國畫的用紙畫絹品種很多,性能各異,隻有充分了解了它們的品質特性,才能駕馭自如,得心應手.宣紙是我國特有的繪畫和書法載體,它的曆史悠久。雖然史書上一直認為,漢代的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但現今的考古發現將造紙的曆史往前推了數百年。原始紙張的 質地非常粗劣,使用的原料一般都是以麻、藤等為主,直到魏晉南北朝時,還基本以麻布、麻鞋、魚網等廢料經過再加工生產紙張。因為原料和製作工藝的限製,當 時的紙張纖維粗、紙質厚、色黃,還不能作為繪畫的載體,所以,當時的繪畫都是描畫在絲織品上。

宣紙發展到唐代,雖然還較粗糙,厚薄不均,但它已采用流水漂白法將紙張上的黃色素脫掉。紙張白潔,已具備了作為繪畫載體的必要條件了吧。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就寫道:‘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唐代紙張多數宜書能畫,但它一般以書寫為主,繪畫的主要載體還是絲織品,偶爾也有人嚐試使用紙張進行繪畫。現傳唐代《五牛圖》就是描畫在白麻紙上的作品。宋代造紙技術基本上還是沿用唐朝舊法,沒有太大的進步。所以唐代遺留下來的‘澄心紙’在宋代非常珍貴,以至於幾乎和黃金等價。雖然宋代文人墨客喜歡在宣紙 上筆墨遊戲,但宋代繪畫載體基本上還是保持唐朝舊習,以絲織品為主,紙張主要是用來書寫。宣紙真正被廣泛應用到繪畫中是在元朝,這與當時所流行的‘文人 畫”’風氣緊密相連。

唐代才女薛濤曾作詩《四友讚》:‘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煤而黯黯,入文畝而休休。’詩中所歌詠的就是硯、筆、墨、紙。筆墨紙硯被稱為‘文房四寶’,自古至今,一直深受文人雅士和凡夫俗子的喜愛.

所謂‘名硯清水,古墨新發,慣用之筆,陳舊之紙’,合起來是整個一套,再寫出我們國家的文字,綜合成為我們獨特的傳統書法藝術。它不但為我們自我欣賞,而是越來越得到了世界各國人們的矚目、珍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