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碳14鑒定

(2014-12-05 15:03:21) 下一個


    碳14是碳的一種具放射性的同位素,於1940年首被發現。它是透過宇宙射線撞擊空氣中的氮原子所產生,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衰變方式為β衰變,碳14原子轉變為氮原子。

    由於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個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穩定,且碳是有機物的元素之一,半衰期達5730年,人們可透過傾測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來估計它的大概年齡。這種方法稱之為碳定年法。碳141鑒定也就廣泛用在了現在的考古以及鑒定之中。  碳14鑒定是有局限的,因為人工核爆炸產生的大量碳元素對大氣影響很大,而且從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大氣中的普通碳元素c大大增加,對碳元素的比率影響很大,國際公認碳14測年中的bp起算點是1950年。

    一般來說,鑒定的樣品必須沒有受到汙染,如果不小心混入了早期或晚期的碳,那測出的結果跟我們想要的肯定會有很大差距。

    因此,不對取樣過程嚴格說明,得出結論是無法取信的,在考古發掘中,碳十四測定的結果仍然是參考地位,不是決定地位。

    考古尚且如此,再來看看書畫。它能具備碳十四檢測的條件嗎?

    首先,書畫用紙是用的什麽時代的生物?成品陳放了多少年?以什麽方式陳放?陳放條件是否有空氣對流?書畫家使用過程中是否引入汙染?顏料墨汁用的什麽生物材料,以及上述問題?

    創作之後作品如何保存?裝裱對作品有何影響?裝裱過程是否引入年代不同的材料?裝裱過程是否使用了液體,如水等?作品如何收藏、展觀?收藏、展觀中空氣對流情況如何?等等複雜因素不一而足。

    這也使得。就算書畫作品能夠使用碳14鑒定,一般也隻能充當一個可有可無的參考價值而已。

    其實,任何檢測都應基於物質,要檢測樣品的年代就必須找到一個與年代變化完全線性相關的物質,在書畫領域,這樣的標記物很難尋找。

    書畫作品中的所有物質無不是從不同的起點出發,經曆不同的流傳汙染走到現在的,對其進行任何物質含量的測定都難以繞開取樣過程的科學性說明,不僅僅是碳十四測定如此。
 

[ 打印 ]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