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藝術史上,晚明是一座高峰,而在晚明的藝術史上,唐寅也是一座高峰,唐寅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四家”,而且,唐寅也是晚明“吳門書派”之領袖人物,“吳門書派”對後來的中國書法史乃至今天的吳門書家的影響是至為深遠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唐寅似乎隻是一個會吟點小詩作點小畫的“風流才子”,這種“風流才子”在明清時期的江南一帶幾乎隨處可見,因之,可能並不會將其放在藝術史上的重要位置。
然而,事實上,唐寅絕不是一個一般人眼裏的風流才子和小文人,而是有著獨立藝術品格和藝術精神的藝術大家。
盡管後世皆謂唐寅“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但實際上唐寅並非真風流,而是曆盡辛酸,倍嚐苦楚,唐寅實際上是一個通過藝術來對其殘酷現實與悲屈人生進行精神宣泄的藝術全才。
唐寅早年曾舉鄉試第一,後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後半生在姑蘇城西北桃花塢建了“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個人的挫折促使他無奈地采取狂放與玩世的生活方式,“任逸不羈,頗嗜聲色”,實則常借詩書畫宣泄胸中鬱憤。
然而與其他藝術家所不同的是,唐寅的詩書畫中,少了其它文人那種悲憫憤懣之情懷,而是多了一份曠達、超逸與閑適,不闊而闊,不達而達,不平而平,這才是藝術之高境界,人生之高境界。 因為一部人們杜撰出來的唐伯虎點秋香,使得唐寅成了現在婦孺皆知的明代著名畫家和才子,而他流傳下來的書畫作品也曆來為世所重。
不過嘛,唐伯虎既然這麽出名,贗品當然也不少,再加上現如今真跡又大部分進入公家的博物館,流傳於社會的真品甚為罕見,可謂鳳毛麟角。
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寫了不少桃花詩。其代表作正是《落花詩冊》。
唐寅的落花詩為和作。和詩的時間為明弘治十七年春。也就是唐寅三十四歲左右的時候。當時,沈周撰寫落花詩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禎卿等皆有和詩。
史載唐寅的和作為七律三十首,再加上他後來的創作,據統計,一共有一百多首《落花詩》,而那段時間,正是他陷入科場舞弊案之後的那幾年。
:“正是因為如此,這些桃花詩中,才充斥著唐寅對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情緒。而眼前這本冊頁的字裏行間。表現出來的那種鬱悶不得誌的情緒,也正符合當時唐伯虎的境況。這種意境,我覺得仿者或者作偽者是很難體現出來的。”
唐寅的書法風格。唐寅的書法不及繪畫、詩文出名,但天分也極高。他的書風不離趙孟俯的影子,故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
“其實。唐寅的書法與繪畫一樣,均注意廣涉諸家、融會貫通,麵貌也很多樣,隻是享年不永。尚未達到“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界。依據文獻記載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並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麵貌……”
一般認為。唐寅的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第 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蘇州。與同年齡的文徵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唐寅20餘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湖石、平坡、樹 叢均極似文氏細筆;書法亦俱從趙孟俯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徵明。
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範,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
而第二個時期的代表之作,就是他所寫的《落花詩冊》。
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這時的唐寅正值壯年,此時的他生活自得,創作也達到頂峰……
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自45歲從江西寧王處裝瘋逃回,他進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為也更頹放,書法亦變為率意……
而這本《落花詩冊》的書風,從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等等特點,可以明顯的看出,它正是書寫於唐寅書法第二期。”
這本冊頁上的用用筆,明明有娟秀流轉味道,我覺得應該算得上是三期了吧?”
要說三期到也可以,但我覺得二期的風格還是要濃重一些,還是算作二期比較好一點。至於這本冊頁寫作的時間,應該是他36歲以後,書風即將發生改變的那個時候。”
:“那為什麽說,這個冊頁的版本完成的時間,應該晚於博物館收藏的那三個版本呢?”
:“一個原因是基於剛才說的書風的變化,第二個則是因為,這個版本為三十六開版,上麵一共寫有三十二首落花詩,除開十三首為原集落花詩作外,十四首為補遺之作。”
“而其他五首,則是蘇市和米國收藏的那兩個版本上的補遺之作,從唐寅的習慣來看,基本可以斷定,這個版本應該是晚於那兩個版本的。而遼省博物館的那個版本,我比較傾向於楊仁愷先生的判斷,應該是和詩那年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