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博山爐

(2014-12-03 10:41:09) 下一個

 漢代的博山爐因為工藝精湛,難於製作,不是一般工匠所能勝任,因此,古詩中才用古代的巧匠來喻當代的工師,說:“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

    其實漢代的製爐名匠,有一位的姓名還是流傳下來了,那就是長安巧工丁緩。

    據《西京雜記》中對丁緩的記載:“為常滿燈,七龍五鳳,難以芙蓉蓮藕之奇,又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其法後絕,至緩始更為之……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
    東西似豆形,通體錯金,在一個圓形銅盤的中央,豎立著上承爐身的直柄,上麵是上仰的半球形,上蓋作尖錐狀的山形,並開有許多出煙的小孔。蓋上多雕飾精美,重峰疊嶂,鳥獸人物出沒於林莽之中。正是一座博山爐。  西漢時期,雕鏤精美的銅博山香爐,並不少見,在已被發掘的王公勳貴的墳墓之中,也時有發現。但其中最為精美的豆形博山爐,就要數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錯金博山爐。

    那座博山爐,爐身上部和爐蓋合成層層上疊的山峰,雖無九層至少也有六七層,峰巒間點綴有樹木,神獸、虎豹出沒其間,還有肩負弓弩追逐野豬的獵手,特別是雕出一些體態靈活的猴子,或高踞在峰頂,或騎在獸背,更使作品增加了生趣。

    這座博山爐全爐紋飾均錯金,線條勁健流暢,有粗有細,細的近於發絲,工藝極為精湛,讓人見了不由為之驚歎。

    但那座博山爐和眼前這座博山爐一比,就有些小巫見大巫的意思了。

    首先一點,劉勝墓出土的那座博山爐,高度有高26厘米。這在豆形博山爐裏麵,就已經很少見了。但眼前的這座博山爐,高度將近有四十五六厘米。有這樣高度的博山爐,可以說相當的罕見。

    另外,在說爐蓋上的裝飾,劉勝墓出土的博山爐,雖然做工已經相當精湛,但也隻有六七層而已,而眼前的這尊博山爐,大家逐一數過去,確實可以數九層。

    而且上麵的裝飾也像書上描寫的那般。都是一些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等等四人都沒有見過的生物。但就算這樣,這些東西還是被作者刻畫的惟妙惟肖,入得四人的眼中,一點都沒覺得突兀,可見工匠的水平之高。

    再說,眼前的這座博山爐,通體錯的金絲,就有如那行雲流水。金絲同樣有粗有細,細的地方和發絲相比根本沒有什麽區別,想想在古代那種工藝條件之下,居然能夠做成這樣。《西京雜記》中記載,丁緩製作的九層博山爐上的這些東西‘皆自然運動’
   我國的香道曆史源遠流長,從《詩經》、《離騷》到魏晉詠、賦,從唐詩宋詞到《西廂記》、《紅樓夢》,文人們盡情地描繪了“香”的風雅,並將“弄香”推上文化的殿堂。

    比如那位給後人留下若幹傳奇佳話、頗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蘇東坡,就是位品香、製香的大師。

    縱觀我國的整部香道史,又有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有這麽多的知識分子這麽長久、幾乎貫穿曆史地關注著香道?可以說,他們把品香上升成了純粹的審美活動,就就像賞書畫、玩戲曲一般,從內容到形式都達到藝術的美好境界。一個優秀的香師必須要諳熟香道與醫道,能夠根據香的藥性巧妙的進行配伍,並將其開放的心境與祝福融入香品中,使香品具有積極的主題並獲得旺盛的生命力。

    這種積極主題和生命力體現在聞香者在燃香時會體會到芳香宜人,身心通泰,心境開朗而光明,心內的消極觀念逐漸消失,取代之的是積極、快樂、平和的心態。這是評判好香師與好香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標準。 和合香常見的形態有線香、塔香、盤香、粉香等等,而粉香就是直接合出來的粉末狀的香料,可用於塗抹、灑、直接焚燒,也可用於製作篆香。

  一開始,蓋上了蓋子的博山爐,也沒表現出什麽不同的地方,隻是香煙因為爐蓋上的小孔顯得有些分散,那模樣,還沒原先自然的形狀來的好看。

    眼前的景象卻突然大變,隻見爐蓋上的煙,突然不知怎麽就傾瀉而下,沒一會,整個香爐就變成了雲山霧海。

原本香爐上的那些奇禽怪獸等物,居然真如書中所說的那樣,自己就動了起來。它們有的咆哮,有的奔跑,有的嬉戲,有的在那呼呼大睡,等等如夢如幻的景象不一而足。從香爐中冒出的煙,慢慢的消失不見了,這也使得,眼前這神奇的一幕和煙一起消散無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