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馬家窯文化

(2014-12-18 13:34:39) 下一個

馬家窯文化,是存在於約公元前3300到2100間隴西西部、青省東部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她創造了輝煌的彩陶文化,達到了世界遠古彩陶史的頂峰。

    由於這些遺址與文物於一九二三年首先發現於隴西臨洮的馬家窯村,因此而得名馬家窯文化,實際上是馬家窯彩陶文化遺址。

    一般來說,陶器在古玩市場上,並不怎麽值錢,收藏也是屬於小眾類別,這是因為陶器製作相比起瓷器要來的簡單的多。

    像陶器的燒製溫度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也不過1100℃左右。而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而且大部分陶器的用料和做工也並不像瓷器那麽講究。

    這幾點因素相加起來,使得即使是新石器時代出土的陶器一般也沒多少人問津,更別說後麵的秦漢時期的陶器了。

    不過萬事當然不能一概而論,陶器之中也是有精品的,近的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唐三彩,而遠的則像是仰韶文化的彩陶,龍山文化的黑陶等等,這其中都不乏精品,收藏價值很高。

    而馬家窯文化就是仰韶文化向西發展的一種地方類型。

    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又延續發展數百年的時間,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未有的高度。

    馬家窯文化以彩陶器為代表,它的器型豐富多姿,圖案極富於變化和絢麗多彩,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可以說是人類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

這件彩陶壺,就是典型的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風格。

    此壺薄唇敞口,短束頸,溜肩,鼓腹兩側附有一對扁環耳,小平底。壺體裝飾以黑彩描繪的神人紋。此紋飾構圖奇特,是馬家窯文化的典型裝飾,紋飾在橙紅色陶衣的襯托下,色彩的對比更顯強烈。

    除此之外,壺體上還有一些白色的物質。這些應該就是因為彩陶在含堿性、酸性化學物質較嚴重的地下,埋放了長達千年以上而自然形成的一種皮殼。

    這種皮殼,就算反複清洗都會重複出現,隻有用利器反複刮取,後用鹽酸力口水清洗,方可達到滿意的清除效果。

    當然。隻要是有價值的古玩,總會作偽的,像偽造這類皮殼者,一般會使用農藥中的二銨、尿素、化肥或醋類含堿較強物質,再摻上水,進行多日浸泡後也會出現類似狀況的皮殼。但存有刺鼻的氣味,而真品則是一股地氣味,不嗆人。

    此外,選擇含堿性較強的陰濕地帶,埋下贗品,經多日後也會出現這種白色粉末狀的皮殼。不過使用這種作偽手法,因為時間短。以致浸蝕浮淺,稍加清洗就可以清除掉。馬家窯文化屬於還處在新石器時代,生產工具還很簡陋,受到手工製作或慢輪兼製局限,陶器的胎質厚度不均勻,器形多不規整,有歪口、左右腹凸起、凹進變形或整體外傾現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