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鈞窯小碗

(2014-12-17 14:12:12) 下一個

 鈞瓷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因燒造於鈞州而得名。它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鈞窯胎質細膩,釉色華麗奪目、種類之多不勝枚舉,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朱砂、火紅,還有窯變。器型則以碗盤為多,但以花盆最為出色。

    這件鈞窯小碗,口徑應該在八、九厘米左右,器型規整,端莊大方。其釉色厚潤,色澤依器型的轉折而豐富多變,口沿與外壁為玫瑰紫,燦若晚霞,絢麗奪目而變化無窮。

    這種釉色的動人表現,就是鈞窯最大的特點。其原理就是,它在釉中加入微量的銅,在還原的高溫氣氛下,使釉燒成青中帶紅的紫紅色釉,如雲霞般變幻不定、美妙燦爛,這種釉色就是著名的鈞紅。

    但它並不是純正的紅色,裏麵有著程度不同的紫色。鈞紅的品種有海棠紅、玫瑰紫,還有一種因為燒得不理想而成為紅中帶黑或帶灰的叫“騾肝馬肺”,這一技法在陶瓷史上還是第一次,意義重大。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鈞瓷才顯的如此珍貴。

    這隻小碗,它的內壁施以天藍色釉,靜穆湉謐,與外壁的熾烈瑰麗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冷暖色調的搭配符合美學的原則,折射出工匠們的巧思和當時皇家的審美品味。

    這應該就是北宋年間禦窯燒造的一隻鈞窯小碗。


    “一般來說,宋代的鈞瓷,胎子略厚,致密,色灰,先素燒後施釉,釉子很厚,以月白、天青、天藍色為基本色調,由於該種釉色材料成份特殊,當掛釉後器壁處和表層的釉溫度有所不同。但整個釉層還是處於熔液狀態,釉中的銅分子經高溫還原,因此會呈現出紫紅顏色。”

    “又因為釉子較厚,鍛燒時釉子翻滾,釉中所含金屬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麵,有的沉在釉底,冷卻時釉子上下收縮溫度不一致,在溫差和密度的差異下,會使釉層產生兩種不同的運動。一種是受重力影響下從上向下流動,一種是釉層內壁與釉表層之間的內外運動。”

    “這兩種運動相互作用則產生了一種流變力的作用,而它運動的結果就產生了鈞瓷特有的現象,釉層上漂著淺色的浮釉,釉層下都是深色的,線條流暢,圓潤自然,色調柔和、靚麗,恰似蚯蚓在稀泥上爬過的痕跡。這種現象,有個形象的名詞,叫做“蚯蚓走泥紋”。”

    “在當時,隻有“禦窯”燒製出的產品有“蚯蚓走泥紋”,而一般的民窯產品卻沒有這種現象。因此,它成了宋代宮廷禦用瓷顯著的特征之一,而作為宋鈞瓷的精品或極品,一定要在其青白釉中有一根或很少幾根“蚯蚓走泥紋”,這才叫“雨過天晴雲破處,嬰啼如歌新生來”。”

“官鈞一般都是施釉到圈足,而圈足內均刷有芝麻醬色釉,你們看,這隻碗的芝麻醬色釉上,聚集一塊塊不均勻的色青釉,這些叫做“蟹甲殼”。或稱為“龜裙色”“鱉甲裙”。”

    “這是一種介於藍綠之間的釉塊層。它如同生蟹的甲殼塗上啦一層清釉,青中有一點點淡綠。薄而清亮。而這種“蟹甲殼”也是鑒定真假宋鈞瓷的重要依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