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半箱舊瓷片和殘器

(2014-11-19 09:25:11) 下一個

國公 – 半箱舊瓷片和殘器

【編者按】近來,國公老和如是兄不約而同的在網上和微信興起一股研究瓷片的熱潮。

中國是瓷器之國,幾千年的曆史博大精深,從生產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產生,那時的人們在燒製瓷器時,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殘次品,而這些殘次品的 命運,就是被埋入地下。尤其是官窯燒製瓷器中產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專門負責此項瓷器燒製的官員,進駐窯廠,監督製作,而且在製作時不計成本,精工創新。 例如皇上要求此批製做100件瓷器,那麽必須燒製出幾百件以上,精心挑選出100件瓷器後,剩餘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許任何一片流入民間。

人們喜歡瓷片,不僅僅它是珍貴的瓷器標本,還是更難得的收藏品。一是舊瓷片雖殘缺,但它的製做、繪畫藝術仍然是高水平的,代表著一個時期的工藝水 平,二是可以做為收藏者學習鑒定的依據,有許多民間的收藏家都是從玩瓷片開始的。說到這裏,就不能不提一提北京玩瓷片的行家白明,行裏人稱呼他“片白”, 現在北京出版集團當編輯。“片白”玩瓷片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不管什麽時候,口袋中總是裝著塊瓷片,就連晚上睡覺,枕邊也要放幾塊瓷片,他家中珍藏著上萬 塊瓷片。白明收藏瓷片有了名,後來幹脆在崇文區開了座博物館,專門向大家展示他收藏的瓷片,可見瓷片的魅力有多大。(節選自百度百科)

和國內收藏的瓷片不同,國公收到的瓷片,大多是清代以來出口瓷的碎片。有些大的,實在要算殘器,要整的得法,或許可以拚湊出幾個整器。如是兄的則多 是海撈瓷,有早到宋代的。這也實在和他們所處的地方有關。如是兄住新加坡,是自古中國瓷器出口的要道,風浪一大,大海就把古瓷保存起來。國公在大英帝國, 是近幾百年中國出口瓷集中行銷的目的地之一。總而言之,盡管數量比不上“片白”,在國外的瓷片收藏自有國外的特點。聽如是兄介紹,近年來國內藏友到東南亞 收海撈瓷的人數大大增加。比較完整的精品已經價值不菲。國公老一如既往,以學者特有的態度,係統地論述了對瓷片的研究和探討。國公老的這篇帖子,無疑是我 們進入瓷片研究領域的好指導文章。

國公:
半箱舊瓷片和殘器。

記得有位瓷學家說過 ‘學瓷要從瓷片學起’。

今天看到幾箱舊瓷片,便從中挑出半箱來,邊學習,邊實踐,像麗麗學習。
看能否拚出幾件東西來。大概要一周時間,望耐心等待。

1
2
3
4
5
6
7
8
9
10

國公:

歌德有句名言“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樂的人”,隻要把握得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不同門類、不同品質的收藏者。然而,幸福和快樂是以物質基礎和精神追求共同成就的,也就是說要成為真正的收藏家除必備的興趣、規模、珍品外,最終還要有自己能夠引領收藏的學術觀點。

私人收藏家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的大收藏家王導、謝安,他們都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及至唐朝著名的張彥遠一門,從高祖起就收藏字畫,曆經五 代,從而能寫出巨著《曆代名畫記》,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收藏家。其後經曆了宋代晚期、明晚期、清晚期直至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收藏高潮。由於曆史背景的差異及 現代功利主義的盛行,近30年來的收藏熱的確更像發財夢或金錢文化的躁動。

在人類的曆史上每當社會安定,四海升平之際,大量的藝術品總是被收集入宮或成為富裕階級的重要投資手段,其低風險,高收益吸引著大批有識之士。不少 高端藏品的最終歸宿都流向某個財團或博物館。香港胡惠春先生的“暫得樓”部分藏品已永久展示在上海博物館;著名的達維德基金會的藏品也最終歸於大英博物 館,可見短暫的個人幸福與快樂還鏈接著人類未來的文化建設,從長遠來說,收藏家擁有的本質並非索取而是奉獻,能真正使收藏家感到永恒幸福和快樂的是自己心 中總惦記的那份社會責任。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產業(金融、地產、藝術品)回報率最高,風險相對較小的當數藝術品投資,原因是它比金融、地產更具有超越地域、流通限量及不可 再生的特征。曆代收藏家,基本上都是當時有財力的人,也有例外:從十幾年前全國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至今的瓷片收藏,卻給少有資本的人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 遇。作為一個新興的收藏領域,多數瓷片標本現在的增值率都遠在百倍以上,一些能夠補史、證史的珍稀資料的市場價值更是難以估量。況且,城市遺址出土瓷片的 質量和數量還記錄了該城市相應時期、相應地點的消費水平,給城市曆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具有更廣泛的學術價值。時勢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瓷片收藏家, 他們節衣縮食甚至不惜賣房購藏。要知道,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隻有機會尚存,找一個相對人煙稀少、相對平坦的地方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藏夢,亦可在 新發現的驚喜和拓展見識的成就感中享受快樂!

縱觀浩如煙海的中國陶瓷史,瓷片標本從未像現在這樣倍受青睞。“寧要一片殘破的真實,也不要一件完美的虛假”,正在成為瓷器愛好者的共識。昔日的 “垃圾”已成為方興未艾的古文化資源之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遺址便是根據散落在地表上的陶片進而發掘成功;1986年上海博物館汪慶正先生偶然發現河南 寶豐瓷廠王留現先生在清涼寺搜集的一件汝窯洗,經調研後揭開了汝窯窯址的千古之謎;深圳考古研究所通過鈞窯窯址出土的瓷片把原以為是“宋官均”的刻有數字 的花器類改正為“明官均”;據說,南京博物館藏洪武白釉瓷器,首先發現者便是“瓷片一族”;明龍泉窯“供禦器”的窯址,也是杭州瓷片愛好者通過市場上出現 的古瓷片,“順藤摸瓜”而最終找到的;在西安,收藏者結合本地出土的精美瓷片,正在討論有關“柴窯”這一古老而又極富新意的話題,一個未知世界的門再次被 敲響,無論如何,根據精美的出土瓷片(見標本)五代耀州窯青瓷雄冠唐宋之交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造假技藝日臻成熟的今天,瓷片標本更彰顯出其無可代替,甚至無以倫比的“經世致用”性。多見而識之,知者次之,學術不斷有所突破,藏家練就一雙 “慧眼”,瓷片功不可沒。當前瓷片收藏在全國已初步形成規模,許多人都期望辟瓷片為蹊徑,在視野不斷開闊中輕鬆走進中國陶瓷史的深處,探索其不為人知的奧 秘,挖掘其深厚的曆史文化內涵。

對任何一個收藏門類來說都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區分真、贗品首先是識真的問題。學瓷之道,隻有你從可靠的實物中得到切身感受,才會有真正的感悟 和取得“突破”性進展,瓷片標本的摸索和體會便是一條通往識真的捷徑。然而,現瓷片市場亦魚龍混雜,猶如買流傳有序的完整器一樣,最好在已形成的瓷片圈內 購藏、學習。當然,瓷片收藏並非學瓷的必經之路,但如果經曆從認識瓷片到買殘器,再到買完整器的循序漸進的收藏過程,將可以拓展你的視野,增強你的判斷 力,從而避免走許多彎路,少交許多學費。

所謂“白壁求善價,明珠難暗投”。縱觀半個世紀以來的陶瓷收藏脈絡,有別於其它投資的是其受當時社會環境波動的影響較小,炒作較少,它們總是不斷流 向經濟發達地區並一直持續、穩步上升,其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歲月的流逝及當時的認知水平、藏品的質量、存世量和流通量。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穩定的情況下, 投資精品每五年左右可成倍增長,相同的收益,若投資俗品會付出成倍的時間成本。試想: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與工廠、市場、官場艱苦博弈,而最終是否能獲得投 資的高效益還往往是未知數。但投資藝術品是成功人士別有洞天的明智選擇,它們既能使你得到文化享受,又可獲得高回報。然而最理想的收藏時機並非在所謂盛 世,而是在相對經濟蕭條或衰退時期。最理想的賣出時機卻恰好是在盛世:在市場相對繁榮時,從2009—2010年春拍結束,國際收藏界中聲名斐然的尤倫斯 夫婦就從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套現6.05億元。從去年開始,以陶瓷收藏為主的瑞士“玫茵堂”也在繼續把握著五十年來一個相對較好的賣點。而接棒的人當然 是實力非凡的有識之士,他們看好的是未來社會必然繼續發展的前景和藏品本身悠久的文化沉澱及其無法複製性。請相信:隻要你抱定人生最終的意義是為這個世界 奉獻了多少?而並非虛無的贏利,即使經濟環境發生變化,隻要你收藏的是精品,你便會在興趣與財富同步增長的同時活得幸福快樂!

收藏之道重要的不是你曾得到的,而是你曾經付出的熱愛與堅持。無論是彌足珍貴,還是微不足道,都將留給別人,即所謂“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 不爭,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收藏之道本質上便是為人之道,也需要一種“忘我”精神,就是說你的收藏性格同樣會決定收藏命運。一旦涉獵收藏時,應 盡可能少一些浮躁,量力而行,即“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以累己”。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撿大漏”的事,即使是對曆經千錘百煉的“行家”來說,成功的概率 亦猶如買彩票一般,可想而知對於缺乏技術準備和建立在功利基礎上的收藏者而言:“空穀幽蘭”般的境界不過是夢想而已。

近日,一條“蘇州吳江土豪用多件古董建造了一座價值98億元瓷房子”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熱傳,後來媒體核實,瓷房子確實存在,不過並不在吳江,而是在天津。據說這座瓷房子裝飾用的瓷片都是古瓷片,當中還不乏鈞窯、汝窯等五大名窯的瓷片。

對於瓷房子的價值網上爭論熱烈,但吸引我們關注的是:原先按車賣的古瓷片,近幾年價格飛漲,一片有“大明成化年製”底款的瓷片價值在6000元以上,即使隻有當中的一個字,這樣的瓷片也能賣個1000塊錢。

但並非所有的古瓷片都有收藏價值。不少專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瓷片數量太多,其學術價值高於收藏價值,隻有稀缺的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間。

瓷片收藏開始被關注

羊城晚報:中國的製瓷史源遠流長,無論是在瓷器燒製、貿易運輸,還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都產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幾年前,即使是古瓷片,價格都是非常 低的。所以2012年的時候,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窯瓷片在澳門拍出了2875萬元,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聽說近幾年古瓷片的價格一直都在漲,是不 是有這樣的事情?

樓鋼:古瓷片的收藏之前一直是不受重視的,會收藏古瓷片的人,除了少數的發燒友,很多人隻是收藏原器的時候順手牽羊,更多的是一些專家學者出於教學或科研的目的去收集瓷片。

2002年的時候,我和廈門大學人類學係教授葉文程老師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中國古陶瓷標本研究中心,收集了中國曆史上從漢代到明代的80多個窯口的4 萬多件古陶瓷標本,涵蓋了不同類型不同年代的各種標本,當中有的是博物館、文管辦和一些古陶瓷研究老專家捐贈的,還有一些是從市場上購買的。當時古瓷片的 價格非常低,明代官窯的瓷片一件也就幾十塊錢,現在一片有“大明成化年製”底款的瓷片就在6000元以上,即使隻有當中一個字的一片瓷也能賣1000塊 錢。

羊城晚報:自古就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鈞瓷瓷片的價格是不是就是最貴的?

張海文: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話說的是鈞瓷的稀有,而不是鈞瓷的價值。北宋的時候,鈞官窯為皇家燒製貢品,隻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計工時,不計成本,好 的送入宮廷,壞的打碎深埋,不準流入民間,除非得到皇帝的賞賜。所以達官貴人都以擁有鈞瓷為榮,是一種炫富的心態,說的並不是鈞瓷在當時的價格標準。

現在的人為什麽會收藏古瓷片,很大一個原因是瓷器的價格不斷攀高,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經濟承擔範圍。而一片古瓷片的價格即使是現在漲起來了,最貴的也就1萬多塊錢,非常稀少的十多萬元,更普遍的都是幾十塊錢、幾百塊錢,一般的收藏愛好者還能買得起。

幾十年前我帶學生去實地采集標本,在窯口等地隨隨便便一挖就是好幾箱瓷片。現在很多當地的農民漫山遍野地在挖瓷片,市場教會了他們什麽樣的瓷片更有價值。經過商人一倒手,比較稀少的瓷片價格又被抬高了幾倍。

古瓷片能破譯當時重要的燒製信息

羊城晚報:張海文老師,您之前燒製的“翠疊紋斜開片青瓷”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被中外專家譽為“出自南宋官窯而高於南宋官窯之國寶”。宋官瓷的製作是出 了名困難複雜的,每件作品須經72道工序方能完成,合格率僅為百分之一左右。好的精品專供皇帝本人和宮廷使用,差的製品一律銷毀,不得流入民間。宋代滅亡 後,這種絕技便失傳了。聽說您之所以能讓這一失傳的製瓷絕技重見天日,就是從研究古瓷片入手的。

張海文:宋代官窯燒製青瓷技藝是當時世界上絕密的頂尖技術,而且由於北宋宮廷燒製禦用器的時間很短,僅約20年左右,要求甚高,產量有限,傳世更 少,以至到南宋時就已成為尤其難得的稀世珍品。我的研究是從收集南宋的鱗紋青瓷香爐瓷片入手的,從物理化學角度進行了30多年的科學、藝術實驗,這才成功 燒製出斜開片魚鱗紋青瓷。

所以玩古瓷片的有兩種人,專家和民間的玩法是不一樣的。我看到一塊好瓷片的激動,是完全不亞於看到一個原器的,因為我看到了比原器更重要的價值。如 果是一件原器,我們是無法清楚地看到它內裏的胎質、釉色等,而一片古瓷片卻能給我提供許多重要的信息,通過現代測試手段,就能知道瓷土產自哪個山脈,能夠 看到它的元素組成、質感肌理、微觀結構及製作工藝等等,這給了我們很多第一手材料,是判斷古陶瓷燒造窯口的重要證據。研究陶瓷40多年來,瓷片標本一直都 是我的第一手材料。

羊城晚報:隻要有瓷片標本,曆朝曆代的古陶瓷都能被“還原克隆”出來?

張海文:原則上說是沒錯的。比如拿到1/4片的古瓷碗片,在電腦上用三維技術就能還原出一件完整的瓷器造型,檢測瓷片則能破譯出當年燒製的很多重要信息。當然,“還原克隆古陶瓷”,還需要掌握高超的學術造詣和陶瓷技藝。

官窯瓷片更具收藏價值

羊城晚報:之前在澳門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北宋官窯古瓷片鑲白金項墜,拍出了70多萬元的價格。但有一些瓷片現在仍賣幾塊錢、幾十塊錢,請問收藏什麽樣的古瓷片才有升值的空間?

樓鋼:一片瓷片拍出70多萬元,我始終認為“虛”的成分比較高,但隨著古瓷片的價值得到大家的認可,特別是國家對古瓷片和古窯口保護力度的加強,資源少了,瓷片的價格必然是會上漲的。

以前很多古窯口都是隨便參觀的,去的也都是我們這些搞研究的人,隨手就能撿些瓷片回來。後來政府保護古窯口,我最記得2003年的時候龍泉青瓷申 遺,當時很多人湧入龍泉窯去搶瓷片,政府攔不住,最後還逮捕了一些人。現在去古窯口參觀,基本上都采集不到瓷片了,去到哪都有工作人員跟著。

羊城晚報:瓷片收藏是否跟原器收藏一樣,官窯瓷片相對更值錢?

張海文:從經濟價值來講,確實如此。但官窯貴得有道理,曆朝曆代的官窯,都是匯集了天下最頂尖的能工巧匠,燒製出來的瓷器也是不計成本的,無論是在外觀還是形體上,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巔峰。而民間用瓷以實用為主,型製比較粗糙,藝術上並沒有多大的追求。

記得有一年我在景德鎮,考察了珠山一帶明代禦窯廠故址,多達百噸的瓷片堆了一地。當時已經有一些年輕人在做修複的工作,他們都是當地隻有高小文化的 年輕人,工作就是大海撈針似的尋找瓷片,拚圖似的嚐試拚接還原當時的瓷器。這些瓷器,與文獻記載和傳世品相互輝映,是明代官窯研究和明代史料比對的最佳實 物資料。前幾年我再去那個窯口考察,當年的一些年輕人還在做這個工作,隻是已經人到中年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盤子,上麵畫有一條很漂亮的青花龍,甚至比我在很多博物館裏看到的龍都要漂亮,但為什麽會被敲碎成三塊埋在土裏呢?估計當時畫瓷 的人畫得太熟練了,原本皇帝禦用的五爪龍的腳多畫了一隻爪子,變成了六爪龍。這樣的瓷器若被發現,所有人是要被砍頭的,所以被古窯工匆匆敲碎,偷偷埋到了 龍窯旁的土裏,躲過一劫。像這樣獨一無二的瓷器,雖然不是原器,但我相信如果流入市場,價格也是不菲的。

羊城晚報:是不是有底款,曆史清晰的瓷片價值更高?

樓鋼:這是當然。判斷一片瓷片的價值標準主要有兩方麵:第一看出身。看是不是從曆史著名的窯口出產的,如宋代五大名窯等;第二看曆史文化和藝術價 值。如果瓷片上有獨特的銘文,比如我收集到的一片瓷片,上麵有“靖康元年”的銘文,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因為瓷片殘缺,它最缺乏的就是藝術價值,如果具 備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才能取得一個平衡。

收藏瓷片最好能夠成係列,但現在全麵係統收藏古瓷片的可能性不大,一來窯口保護起來了;二來瓷片的價格不斷上漲;三來稀缺的瓷片都在私人藏家手裏,輕易沒在市場上流通,收藏要付出比以前多很多倍的代價。

大專題湊齊的難度太大,分門別類收集小專題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收集曆代有龍紋的瓷片,這樣隻需兩三百件就能形成比較直觀的係列,或是收集古陶瓷上有美人圖案的瓷片,這樣的係統收藏難度大大降低,投入的財力物力精力也相對較少。

羊城晚報:完好的瓷器雖然因品相、紋飾等的不同價格差別很大,但總體而言依據年代還是有一個大概的價格係統,而瓷片收藏沒有對應的價格係統,怎麽定價?

樓鋼:沒錯,瓷片是沒有價格係統,但在玩家圈裏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價格。比如明代官窯瓷片,有一個字的瓷片大概1000元,六個字就是6000元;清代的官窯瓷片,一個字大概是五六百元,六個字的一片瓷片價格在3000元左右。

目前宋代五大名窯的瓷片相對比較難找,一片汝窯瓷片的價格,已經從幾十元漲到了幾千元,品相較好的鈞窯瓷片,有的甚至上萬元。

羊城晚報:聽說現在連瓷片也有了贗品。

樓鋼:最近幾年瓷片價格一漲,贗品就跟著出現了。舉我親身經曆的一個例子,三年前,我和學生到北京潘家園買標本,有個院子擺了一堆汝窯瓷片,擺攤的 一位老大爺給我遞了一塊瓷片,我看了覺得是真的。但大爺說不能隻買一塊,要買就要把整堆都買了。一共是30多塊,全部都買了下來就要幾千元,所以再仔細看 看,結果那30多塊瓷片,竟然隻有給我看的那兩塊是真的。

羊城晚報:現在很多瓷片被鑲嵌在首飾或工藝品上,這樣會不會影響其原有的價值?

樓鋼:應該不會。利用古瓷片鑲嵌藝術品不是現在才有的,從明代就開始了,比如天藍釉的鈞窯,能在家具或首飾上鑲嵌一片這樣的瓷片,在當時也是能賣很 高價錢的。古代的出土文物相比現在少多了,所以明清時期,有很多珍貴的瓷片就被鑲嵌在手鐲、掛件,或者是珠寶盒子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出口創匯的工藝 品,上麵也鑲嵌有瓷片,這樣的傳統一直都有。

古瓷片的學術價值高於收藏價值

羊城晚報:同樣是官窯瓷器,一件完好的瓷器可能價值過億元,而一片古瓷片至多也就過萬元,少有十多萬元的。瓷片的價值更多體現在科研、教學方麵。能否說古瓷片的學術價值高於收藏價值?

樓鋼:我認為這樣的理解沒錯,原器的文化和藝術價值肯定更高,瓷片更多體現的是它作為標本的工具性。而且古瓷片的數量實在太多了,特別是上世紀80 年代中國加快城鄉建設、公路鐵路建設,以及大規模的城鄉改造,不經意間又出土了很多文物,當中古瓷片就是數量最多的。人們經常把中國玩古陶瓷的人分成兩 派,一個是“國寶派”,也就是玩原器的,以收藏、增值為目的;另一個就是“瓷片派”,就是做科研、做學術的,從玩瓷片入手。

羊城晚報:您鼓勵藏家收藏瓷片嗎?

樓鋼:如果要進入古陶瓷的收藏圈,收集研究古瓷片是必需的,瓷片一定是你的工具。經常有市民拿來瓷器讓我們做鑒定,但中國古陶瓷的鑒定向來就是一件 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對於這些市民,我們往往不直接跟他們說這件東西對還是不對,我們會把跟這件瓷器對應的窯口、相同時間、類似紋飾 的瓷片標本拿出來,給他們自己對比。很多人一對比,馬上就能看出自己的東西對不對。古陶瓷的鑒定就是一種比較,瓷片就是很好的標準器。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當你沒有見過男人和女人的時候,單獨一個人很難區別男女。但當有了參照物,區分性別就很簡單了。所以一件標本勝過千言萬語的解說,收集古瓷片就是進入古陶瓷收藏圈的一個最基本的階段,非常重要。(文/圖記者許悅實習生柏亞婷)

收藏之路有千萬條,而學習鑒別之路也不少,每位藏友都有自己的收藏方向和收藏之路,學習瓷器鑒別亦然。如何能從一片片小小的瓷片中看出玄機,學到瓷 器整體精髓,本期華夏名人訪談且看本期訪談名人華夏收藏網明清瓷器版版主——小瓷片老師,他是如何從小小瓷片中學到瓷器奧妙的。

學瓷就是學修養、玩瓷就是玩心態的道理,擁有一個寵辱不驚的心態遠比擁有一個康熙官窯瓷器更重要!新手學瓷,瓷器書籍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選對書, 可以買一些民窯瓷器和瓷片研究的係統書籍,但是不要買官窯瓷器的鑒賞學習書籍。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的新手來說,最好應從低端的民窯瓷器和瓷片開始學起,夯實 基礎,打牢根基,而後循序漸進,欣賞層級逐步提高,方為正途。而如果一開始就抱著一本官窯書籍來讀來學,無異於如讀天書,看得一頭霧水,不但無助於學瓷, 更會因越看越不懂,從而減弱甚至打消學瓷的積極性!因此,新手學瓷如果買書,切不可兩眼盯著官窯書籍不放手。

而我的學瓷經曆,完全是自學,在自學中,則主要得益於兩大方麵,其一為超大量實物標本的不停頓的上手,即殘器與瓷片的學習;其二為從書中來,到書中去的過程,即大量的閱讀學習各種著述的瓷器類書籍資料。所用時間精力如果按百分比來算,前者占70%,後者占30%。

大多數新手在開始玩瓷時,總喜歡看拿著放大鏡看釉下氣泡。其實靠20倍以上的放大鏡斷代也是學瓷的彎路之一,因為就算是同一窯燒造的瓷器,由於所受 窯溫變化不同,其釉下氣泡也不完全一致,而且明清各時期瓷器的釉下氣泡變化繁多,瓷器斷代應從型、胎、料、繪、工等多方麵考慮。僅看氣泡一項,此路行不 通。

另外,新手學瓷,與其苦苦找一個不知水平高下的師傅,還不如沒有師傅,倘若拜了一個受高仿器影響的師傅,其對自己的危害程度遠勝於自己買了幾件假貨 的危害度。其實,最好的老師是真實的實物,是殘器和瓷片。國內傳世瓷器市場上的真品已經越來越少了,不像國外,外銷瓷器的仿品還不是太多,在國外可以從外 銷瓷器整器來入手學習瓷器。而在國內,靠整器練手練眼,越來越不現實。但是,在瓷片方麵,目前除了少數高檔品種的瓷片出現仿品之外,絕大多數民窯瓷片和大 部分官窯瓷片真品率仍然很高。所以,在國內當前的現實情況下,從瓷片入手學習是瓷器學習的必經之路。

瓷片多了,學習的資料就多了。逐漸的,明清民窯瓷器的各時期各方麵的特征資料就能串聯起來,形成了完成的資料鏈。當然,也有藏友會說:破瓷爛片,玩 到老也不會有出息!有這些想法的藏友,還完全沒有領悟到學瓷的真諦。國寶級大師耿寶昌老先生於其耄耋之年,在逛地攤時,還會購買瓷片,回家學習以其完善知 識體係。大師尚且如此,更何況我輩乎!

玩瓷片要盡可能玩“有天有地”的,因為這樣的瓷片一般信息量都足夠大,這也是我們玩瓷片人的一貫主張;另外,對於玩殘器,殘器的收藏意義要遠比瓷片 強,而且信息量也足夠,但是瓷片的市場價格是殘器所不能比擬的,雖然現在瓷片價格上漲飛快,但畢竟瓷片的學習成本,要遠低於殘器;而且市場上多見的殘器品 種也不及瓷片多,從瓷片入手學習,對於開拓眼界,意義重大。

而學習瓷器則有兩大錯誤心態:

瓷器學習的錯誤心態之一,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玩瓷的人,都很有主見,而且很願意堅持己見。我們在斷代時要有主見並不錯,但是不能固執 己見。瓷器斷代沒有絕對百分之百的正確和百分之百的錯誤,眼力學本身靠的就是眼力的積累,而眼力的積累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對於瓷器斷代學習和眼力的培養, 當你達到一個層次的時候,會感到看什麽都看不準了,感覺到自己的眼力總是在原地踏步,就像書法在練到一定程度時,反而感覺自己剛剛開始。

[轉帖]瓷片的作用—-新手玩瓷片的重要性(作者:魯地)

1. 如果你不舍得花小錢賣來源可靠的瓷片標本, 以為多看網上的標本貼或博物館藏品照片就可以玩整器了, 你離上當受騙隻有一步之遙了. 把玩瓷片標本和看標本照片, 就象做愛戴套和不戴套一樣 – 隔著一大層呢! 生產效力就更是不可同論了.

2. 如果你以為買瓷片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過段時間之後, 你會發現你玩整器的那段時間才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3. 如果你以為你的整器來自於可靠的大藏家, 自己不需要下苦功, 那你離啞巴吃黃蓮的日子不遠了, 你買的一些假貨連敢跟你說實話的人都很難找到.大藏家嘛, 名聲和人氣都比你大, 你算老幾?

4. 有些藏家, 藏的絕對是好東西, 賣給你的, 就是另外一路貨了. 有些藏家, 名聲不得了, 走眼卻是家常便飯. 因為你喜歡高精尖的好東西, 問題卻恰恰出在這些東西上.

5. 學費是一定要交的, 無論如何也沒地方可逃: 要麽花小錢撿漏,得便宜的肯定不是你! 要麽花大價錢買真品, 因為你不懂行情, 更沒有交情, 你花的價錢肯定比別人高!

6. 你以為從農民伯伯那裏可以買到價廉物美的真貨, 你已經受騙上當不止一次了. 農民的智慧和刁滑跟表麵的憨厚無知成正比.

7. 學者和研究員的話是一定要聽的, 但千萬不能做鑒定標準. 我的一個隻上過初中的同學因為接爸爸的班, 現在是山東省鑒定委員會的委員.到揚州文物店去學了三個月的字畫鑒定, 回到山東, 居然記得揚州八怪裏有個叫鄭板橋的, 畫仕女是一流的.

8. 如果你認為你的藏品是孤品, 買些瓷片, 你會發現你的所謂孤品要麽是普品,要麽不是賣家跟你說的窯口, 要麽是贗品.

9.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跟他學上十年你肯定也會成為瓷林高手, 不需要玩標本, 那你就把錢往他店裏扔吧!你的命運也交給他了!

10. 瓷片, 不是目的, 但絕不是浪費. 因為瓷片的信息含量比有限的幾件整器更廣更多. 瓷片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 甚至讓你避免破產; 瓷片, 如果你有孩子或朋友對古瓷感興趣, 就成了無價的教材, 可以傳世!
瓷片, 不是永遠都會那麽容易得到的, 它也是不可再生資源!

再補充很重要的一點:

1. 玩瓷片也不能閉門造車, 自己低著頭苦思苦想, 一定要多問.

2. 網上有很多熱心人, 出於各種動機. 所以一定要識別誰是可靠的, 誰是不可靠的. 買賣古玩的行家不一定不可信, 古玩業餘愛好者不一定就是好老師.

3. 本人的經曆可以參考: 多問群主版主是沒有問題的, 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會很耐心地解答問題並加以引導. 盡管爭議也是常用的, 攻擊他們的人也不少.

4. 網上的一些行家和古瓷癡迷者, 是刀刃上舔過血的過來人. 因為有些是生意人, 很多人會攻擊他們. 但就個人的觀察和經曆, 不管你和他們是否有生意關係, 以下這些人你可以放心地問, 多數情況下他們會為你解答的.加入古瓷片qq群也是很好的學習途徑,群裏的朋友一起討論,多發言才可以進步。

yinny自拍:
國公的貼很好很全麵。隻是,收集瓷片,好像跟我們生活在國外的人,相距甚遠。有這個必要嗎?個見,莫笑。

難得的糊塗:
呼喚如是我聞兄,請來一起分享下瓷片的藏品吧,同道應不少。不一定要粘起來,為學習用,一片斷茬兒可以學很多東西。

宗闋 :
國公總是學者風範。國公家是個小博物館。

國公:
謝yinny,難得和宗師的鼓勵。今天在古董店見到的幾箱碎瓷,大概開店起就有了。我盡量挑我朝的。好像有清三代的。要先清洗,才好修複。

瓷器是由陶器演化而來的,是中國的偉大發明和創造,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被譽為是“瓷器之國”。陶瓷器是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但 是,隨著時空的變遷,加之人為和自然的破壞,古陶瓷大多已消失殆盡,僥幸遺存至今的又多有殘缺,以至人們無法全麵認識其本來麵目。為了使殘破的古陶瓷能充 分體現其應有的價值,還其本有的曆史、科技及藝術等諸多內涵,我們就必須將其修複還原,使之發揮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瓷器修複與陶器修複方法大致相 同。

一、古陶瓷修複過程

1.清洗 瓷器清洗的方法有很多,基本上與青銅器清洗一致。

①首先用清水粗洗灰塵、泥巴,再用水加洗潔別精洗油膩、汙垢及.斷裂碴口。用刷子、竹簽、小刀等手工清洗。
②機械去汙,即對有些堅硬的附著物用小型超聲波清洗機或電動刻字筆等清洗。
③化學去汙。瓷器上的碳酸鈣、鎂等用稀釋的鹽酸或甲酸清除。
④對於“衝口”和“炸底”的清洗,可先用棉花搓成條狀,蘸水固定兩端,覆在“衝口”、 ‘炸底”上,用滴管將濃硝酸滴到棉花條上,飽浸度為80%—90%即可,再用塑料膜封上,隔日開封即可,一次不行可重複幾次。有些帶衝口的瓷器可用“84 消毒液”、漂白粉等溶液浸抱,使衝口內的黃浸泡出來。注意:對於曾修複過的瓷器竊進行拆洗重修者.處理的方法是加溫或浸入熱水中,加少許堿,即能軟化拆 洗。另外釉上彩絕對忌用強酸、強堿清洗,以免脫彩。

2.拚對 根據器物的形狀、紋飾、顏色進行試拚編排,用筆寫上記號,並計劃好粘接的順序。

3.粘接修複瓷器粘接劑的選擇是關鍵。由於有些瓷器破損嚴重,對粘接劑的性能要求就高,隻有選用粘接強度高、耐老化力強,而且固化時間適中的粘接劑 才能夠修複出質量高的瓷器。一般選用國產的環氧樹脂粘合劑.環氧樹脂粘接劑種類很多,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種膠可用於修複瓷器,但選擇時要考慮到既 無色透明又粘結強度高,而且耐老化,在室溫條件下便於操作的樹脂膠。目前粘接瓷器大多用浙江黃岩光華膠粘劑廠生產的AAA超能膠,這種膠的優點無色透明, 固化速度快,即在AAA膠中加入與釉色相同的顏料塗在斷裂處,進行對接。粘接是修複瓷器中難度較高的工序,操作時要按照事前定的方案照顧到上下左右,碎的 較多的可以從底部開始拈,有些可從口沿開始粘,必須做到每粘一塊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如果一塊錯位,最後將無法合嚴。粘接時還要注意不要塗膠太多,要將膠塗 在瓷片中心,合對時一定要加壓,並用白布帶捆綁好,流出的膠馬上用丙酮擦淨。

4.補配對瓷器殘缺的部位可采用石膏補配、樹脂補配、瓷配瓷修配、環氧樹脂補配、瓷片補配、軟陶補配、燒瓷牙材料補配等等,按陶瓷損壞的程度選擇適 用的方法。瓷配瓷的方法:比如壺的嘴或把,可重按原樣複原新燒一個,並做出與原瓷一樣的包漿,做舊後在粘接在古陶瓷上。有些瓷器有缺損,修複時要進行補 配、補配可用石粉、補牙粉、瓷粉等與AAA膠調合,可加入與釉色相同的顏料。有些殘缺部位用軟陶,捏塑成型後加熱燒成陶質後刮膩子即可。

5.打底子經過粘接的瓷器會留有一條條粘接細縫,.要用顏色填平,即為打底於,也叫刮膩子。要選擇附著力強的塗料並加上適量的填充料,調製成填補 料,然後用小牛角刮刀一層層地刮塗上去,每刮塗一層要等待其幹燥後用細水磨砂紙打磨一次直刮塗到細縫填平為止。最好用細砂紙慢慢打磨,打磨到以手觸摸接縫 處感覺光滑無阻擋即可。

6.作色作色是瓷器修複中最難的一道工序,修的水平高低主要看所作之色是否與原物一致。目前香港、日本等地生產的化工塗料效果較佳,國產塗料主要以 丙稀酸快幹色塗料為主,摻與其他顏料一起使用,這種塗料有附著力好,耐老化強度高、光色鮮明等優點;但瓷器的顏色大都很豐富,必須調配,隻有調配的顏色與 原物一致修複出來的瓷器才能逼真。具體作色方法如下:

(1) 單色釉:將硝基漆或丙稀漆顏料挑入小杯中,與三倍乙酸乙酯調調勻,顏色要準確,具體的操作有兩種方法: ①傳統曲方法:用毛筆塗抹或彈染。在塗、彈之前必須先將已調好的顏料在釉麵上試塗,待顏色調到與釉色完全一致後才能上色。之後,再塗上丙稀罩光漆上釉。 ②噴筆(噴槍):是目前所采用的較為實用的機械操作方法,適用於小型器物或破損細小的部位。因此,噴色的地方要小而準,然後再噴上丙稀漆上釉。在噴色之前 對調好的顏料也要用噴筆試色,以防偏色。此兩種方法也適用於其他品種瓷器的作色和做釉。

(2)釉下彩:若遇彩繪處破損,可采取兩種方法:一種是盡量避開彩繪;另一種是塗蓋彩繪後再用毛筆畫出,顏料用硝基漆或丙稀漆。然後噴上丙稀罩光釉。

(3)釉上彩:先噴上丙稀罩光釉,用丙稀漆加清漆(增加透明感).在被損處補畫彩繪、注意,補繪時用筆要一筆到位不可重筆。

(4)鬥彩;釉下彩部分同釉上彩,釉上彩部分同釉上彩。二、瓷器作舊的幾種方法和手段修複過瓷器的作色、作舊是修複瓷器中關鍵的一個環節.一般修複 過的瓷器,修複作色可采用毛筆塗刷、嘴吹子秋色,氣泵噴筆噴塗,牙刷彈拔、拓色、粘貼等方法,使用何種方法要因瓷器物體修補程度而定,有些器物這幾種作色 方法都要用上。修複瓷器,釉色大多采用丙烯酸漆、醇酸清漆、硝基清漆及各種化工顏料、丙烯顏料、各色磁漆等等.由於瓷器表麵的釉層不僅存在著顏色的差異, 在質地上也有許多不同。有些厚實凝重,也有的稀薄光潤;有的平整光滑,也有的流掛不勻;有的布滿不同類型的開片,還有的呈現出“棕眼”或“桔皮”等等。盡 管各種“釉”的配料和工技法有所不同,但仿釉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是大體一樣的。例如開片的做法用手術刀等利器刻出裂紋,用黑黃兩色分別填入裂紋中,做出“金 絲鐵線”效果,然後擦淨多餘部分,最後噴上丙稀罩光釉。也可以用細筆畫出開。瓷器作色要求修複者:要有較高的鑒賞水平及審美觀,還要有美術知識,接筆要與 原物畫意相符,線條要流暢。先按照原物多變的底色調配好塗料,再運用噴筆和手工描繪相結合的工藝,噴塗出來的底色粗細均勻,層次分明,有與原瓷器融為一體 之感,底色飾好後,接著就開始紋飾接筆。動筆前’先要研究瓷器表麵花紋的構圖與繪畫風格,塗料漆要調配得濃淡適宜,以便於運筆。筆法線條要流暢,一氣嗬 成。最終使修複後的瓷器,底色、紋色、光澤都與原物一致,不露一絲痕跡,有些瓷器修複後還要進行去光處理和作舊。首先要按照所需修補的瓷器調色,調色要求 均勻,色彩要與修補器物一致,最好在作色前在另一瓷片上作一下仿獨保料色彩試驗。待試驗效果滿意後,就可采用刷塗、噴塗、擦塗等方法,修複器物殘壞及粘接 之處,修複部位的釉色要與原釉相同,並與整器渾然一體,最終要求不留修複痕跡。古代各名窯瓷器釉色特點隻有在長期修複工作中探不外乎有單一色彩的釉、窯變 釉、唐三彩釉、冰裂紋釉、桔皮釉等釉色品種。陶瓷器物,由於年代久遠、受到自然界各種物質的長期侵蝕,器物表麵會呈現出一些自然形成的舊貌,如明清瓷器, 大部分隻是由於“火氣”的消減使器表光澤變得溫潤;而年代遠的陶瓷器表麵往往是繡蝕斑斑,器表和胎體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風化、剝釉、破碎和酥解等現象.修複 時要注意保護其舊貌特征,修複其損壞部位,使其與整個器物渾然一體。

修複陶瓷器物作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瓷釉光澤處理陶瓷釉麵光澤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新瓷器人稱“火強”,就是表麵非常光亮。而古陶瓷因受環境、日光、風雨:等長期作用光澤變得溫潤 柔和;而出土的陶瓷器物長期在地下埋藏,遭受到了地下自然侵蝕,大多失去光澤,年代越.久,光澤差異越大。有些瓷器表麵有一層極薄的透明膜,俗稱“哈例 光”,觀其釉色有一種散光現象,這是在地下自然形成的。修複這類瓷器可采用拋光打蠟的方法,即將修複過的地方塗擦一些蠟,然後用麻布擦,再用綢布擦;也可 用牙刷來回刷。有些需要亮光的可采用瑪淄壓子撈光,直至修複後的釉麵與原物相同為止。另一種方法可在修複後的釉麵上上一層光漆的方法,的方法,最後再用布 打磨。

2.釉麵鏽蝕製作陶瓷器由於年代久遠,有傳世品,也有出土的,釉麵表層有各種變化,常見的有:土鏽,是因為陶器長期在地下埋藏,受到土中水和酸堿鹽 的侵蝕,使器物上附著了堅硬牢固的泥土;水繡,長期在土中埋藏的瓷旅由於受土中的碳酸鈣鎂鹽類及氧化鐵,碳酸銅等物質的侵蝕,使器物表麵附著了一些灰白色 的沉積物,有些顏色呈鐵紅或銅綠色;銀釉,出土的漢代器物中常會發現有一層銀白色金屬光澤的物質,這主要是釉色中的鉛受地下環境的影響而生成的金屬氧化 物,它是年代久遠的象征。以上這幾種釉表麵的鏽蝕修複時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操作:土誘可采用吃“502”強力粘合劑、或漆皮汁(蟲膠酒精溶液)、清漆等噴 在需要做繡的部分,然後將研磨好的黃土(有些發白的土繡可將黃土中加白粉子)撤在上麵,幹好即成土鏽,也可—將膠與泥漿混合用牙刷彈、或鐓、刷做出點狀或 斑狀土繡。水鏽可采用撲撤法,方法是將清漆、漆皮汁,噴或刷在需要作水鏽的部位,然後將滑石粉或其他顏料粉末撲撤在上前用水噴濕,502遇水後泛白。還可 采用複分解法,即將需做水鏽部分刷上一層矽酸鈉水溶液,再用5%的稀鹽酸在塗層表麵刷一遍,鹽酸遇矽酸鈉後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白色鹽類物質。銀釉:可采用 清漆中加銀粉刷噴的方法,也可采用雲母粉矽酸鈉溶液刷塗,然後再塗稀鹽酸,矽酸鈉與稀鹽酸發生分解反應產生一層帶有雲母光澤的鹽類物質,反複做幾次,“即 可出現銀釉的效果。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銀鏡反應”製取出氧化銀中的銀,也可采用銀箔中的銀粉,然後用清漆調勻,噴刷在器物上,有些部分在未幹時可吹上一 點黃土,這種方法做出的銀釉效果逼真。

oriental-antique:
國公這箱子東西不能算瓷片吧,說殘器是不是更合適。

瓷片可以作為一個專項去玩兒,不過我覺得作為業餘愛好者光看瓷片並不能幫助解決在實際交易中對瓷器新老的判斷,因為瓷器是一個整體,器型,畫工,發 色,底足等等,方方麵麵都要看。你瓷片看得滾瓜爛熟,拿個整器一看,哪都不是哪,您對發色看得準,發色對了,底呢?是不是接的呢?您研究底足很在行了,發 色,畫工呢?都看著對,是不是高仿呢?

我想對於我們大多數愛好者來說,還是看整器為好,有一些老的有小傷的殘器,價格要是不高拿回來細細研究,每天看看,找找感覺,查查資料對比琢磨,等 看到真正的好東西時才能有決心下手。否則好東西擺在麵前卻不知所措或者失之交臂,那真是悔之晚矣。但是也不能圖便宜總買殘器,要像悉尼師那樣說的那樣,慢 慢過渡到找精品,不看普品,三年不出手做不到就三月,半年不出手還是可以考慮的吧。

一家之言,說錯勿怪。

國公:
哈,這半箱子東西嚴格說來是瓷片加殘器更合適。我盡量挑能拚成件兒的。
小的瓷片在底部。能拚成幾件兒,也是樂在其中。畢竟精品不是經常能遇到的。

oriental-antique:
您那個康熙五彩的盤子要是能拚出80%以上,就很有價值了,嘿嘿。

國公:
好眼力。

小橋流水:
國公這一盒子,遙想當年都是好物件,即使現在看也養眼

五秒:
這個是康熙五彩嗎?

11
12

五秒:
看錯了,這不是。

人在悉尼西:
國公說的對,文寫的好,瓷片對認識胎質,燒造工藝有直觀幫助,尤其跨度大的古瓷斷代上很有用。這些瓷片青三代的出口瓷很多,有助於出口瓷胎質的歸類。經驗集累當然越多越有益了。

貝城:
國公這是殘器而不是瓷片,不過文章和說法都得好。謝謝分享。上個月回國去了幾個地方,特意留意瓷片,這是我隨便地上撿到的。實際上當你看到這些此片時,想到的是什麽年代,什麽人用過這些東西,什麽樣的窯口出的。對研究一些地方的曆史很有幫助,能賣錢倒沒想過。

我的理解是國內還有許多地方的窯口沒被挖掘過,唐宋以後瓷器窯口可謂星羅棋布,現在有名的汝、官、哥、均、定,以及後來的景德鎮不過少數幾個而已。

13
14

老邁:
如果有真的瓷片,也倒是條學習的捷徑。聽說如今連瓷片也有做假的了。而且價錢也不菲。

牛城地主:
學習了,期待看國公兄拚成後的瓷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國公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好哇。謝了。
有位大收藏家就曾經說過,“殘而不失其真,殘而不失其美,殘而不失其價,殘而不失其師”,這短短二十四個字就道出了瓷片收藏的真諦,同時對初學者來說,瓷片是一種學習古陶瓷很好的工具。

這是因為瓷片往往真貨多,而且價格比較便宜,不過幾毛或者幾塊錢就能買到,但其本質和整器是一樣的,通過研究瓷片的胎、釉、彩、紋飾、工藝、款識等等,進而由淺入深到購買整器,往往能夠讓眼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實瓷片也不是都是不值錢的,像是永宣瓷器的瓷片,如果有“蘇尼勃青”的彩料,不大的一塊也要千元以上,如果得到元青花,或者宋朝的五大名窯的瓷片,那你就偷著樂吧。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收集瓷片一定要有目的,
第一要名貴窯係,
第二要官窯,
切不要以多為好,也不要以為凡是舊瓷器都有價值,因為路邊隨便一塊石頭都有億萬年的歷史,但是它們卻沒有任何歷史和經濟價值,建議樓主有機會到北京和台灣兩個故宮博物館去看一下那裏麵的瓷器,自會有新的認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