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古陶瓷銘文研究zt

(2014-04-12 10:59:05) 下一個

古陶瓷銘文研究

瓷器上的文字稱銘文。明、清以來的瓷器上的帝王年號又稱款識。無論官窯和民窯還有瓷器上的文字都可以作為鑒定古瓷的依據。所以學好古瓷銘文是很重要的。學習瓷片是研究古瓷文字的最好途徑,通過互聯網下載複製一些瓷片的底款和文字,通過整理分門別類。下麵我們具體說說:

銘文可以直接刻劃在胎上,也可以用釉彩書寫,這樣就形成了胎體銘文和釉彩銘文兩大類。

胎體銘文是在瓷器的胎體上用刻劃、模印、堆帖、雕塑的方法題寫的銘文,其中主要用刻劃和模印兩種方法,胎體銘文通常用於單色釉瓷品上。刻劃方法既在生胚上用刀刻和用錐劃的方法。刻劃而就的銘文有陰文、陽文兩種。從傳世瓷品來看,以陰文居多。從明宣德開始,有陽文楷書的年號款出現。模印是胎體銘文的另一種基本形式。這種銘文是用事先刻就的字模在胎體未幹時壓印上去,分陰文、陽文兩種。

釉彩銘文是用毛筆或其它工具以釉彩在瓷器上題寫的銘文。釉彩銘文按銘文釉彩和瓷器底麵釉彩的上下位置不同,可分為釉下彩銘文和釉上彩銘文。元、明、清三代以青花瓷為瓷業生產主流,這一時期,瓷器的絕大部分為釉下青花銘文。另有一種釉裏紅釉下彩銘文,但相當稀少。釉上彩銘文是在燒成的瓷器的底釉上用另一種釉彩題寫銘文後再次入窯燒就,釉上彩銘文按其釉色有紅彩、墨彩、金彩、琺琅彩等。明代自宣德起銘文用釉上紅彩題寫。清乾隆以後,大量使用釉上紅彩銘文,且多篆書。有些紅彩銘文的文字排列如印章,俗稱“圖書款”。清康熙至嘉慶所製琺琅彩瓷上,用琺琅彩題銘,因釉厚而高出底麵,又稱“堆料款”,有藍、紅等色。

明代以前,瓷器銘文字數多寡不一,文字排列方式也各有千秋。明、清兩代,帝王年號成為銘文中的主要內容,由於其字數統一(為六字或四字),因而呈現出較強的規律性。明、清的帝王年號款有橫行、直行兩種,橫行的少見。直行排列的有楷書和篆書兩種。

直行楷書年號款在宋代就有,自明宣德起盛行。明代楷書年號款有六字(“大明□□年製”或“大明□□年造”)及四字(“□□年製”或“□□年造”)兩種。六字的年號款作單行、雙行、三行的三種,其中三行的比較少見。(注釋:這裏所說的行,實際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列”)四字年號款分單行和雙行兩種。明代有一種寫前朝年號的寄托款,文字內容和排列方式均類同於年號款。清代的楷書年號款款字有六字(“大清□□年製”)和四字(“□□年製”)兩種;四字的嘉慶、道光以後極少出現。清楷書年號款的文字排列有:六字兩行每行三字、六字三行每行兩字和四字兩行每行兩字等三種。其中六字分兩行每行三字的大都是官窯,六字分三行每行兩字的則官窯、民窯皆有。明、清有一些類似年號的銘文如“大明年製”、“大明年造”、“大清年製”等,其文字排列同四字的年號款一樣,概做四字兩行每行兩字。

以篆書題寫的年號款較楷書款為少,明代永樂、宣德、萬曆等朝瓷上可以見到。其中永樂僅見篆書年號款而不見楷書款,且無論是刻劃的還是青花書寫的均為四字兩行。(注:這些看法也不是絕對的,景德鎮禦窯場遺址出土過一件明確標明十幾個文字的醬釉爐)清代自乾隆至同治的年號款大多以篆書書寫。有兩種形式:一種無邊欄用紅彩或藍釉書寫;另一種有雙線方欄且用紅釉書寫居多,俗稱“圖書款”。無論哪一種都是每行兩字,即六字的分三行而四字的分兩行。篆書年號款的行距都較緊,如印章文字的排列方法。

中國古代瓷器銘文的題寫位置,由於器型、燒造時間、燒造地點、釉彩特征、銘文內容、銘文字數的不同,是千變萬化的。總的來說,銘文題寫位置和器物自身的因素有很大關係,同時隨著時間上的發展呈現出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器物自身特征是銘文題寫位置的內在決定因素。從器型來看,曆朝燒製的瓷器形製各異,然每類器物由於其用途的一致性,因而其變化還是在有限的範圍之內的。題銘的位置以不影響其使用價值進而增強其使用價值為前提。碗、盤一類器物形狀為撇口、淺身,銘文題寫的基本位置是底麵和裏心。壺、瓶、罐一類器物形狀為小口、高身,銘文的基本位置是底麵、器腹、器口。銘文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銘文的位置。年號、商標等一般在底麵等處,吉語、佳句等觀賞性的文字通常書寫在器腹等顯著位置。就碗、盤等有底足器物而言,砂底的文字寫在裏心,釉底的寫在底麵。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銘文由偶然的工藝內容變成必要的步驟,銘文題寫位置由隨意選擇達到約定俗成。對使用者來說,銘文由偶一見之變成欣賞的必要內容,都使銘文的位置逐步規範化。明代以前瓷器上的銘文位置有這樣的特點,即總體上的無規律性和局部的有規律性的統一。從東漢至明代的一千多年中,不同時間燒製的不同器物,很難有固定的銘文題寫位置。但在同一朝代燒造的器物題銘位置則是相對統一的。明以後,由於政治的統一,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使全國各地生產的瓷器的形製、銘文內容、銘文位置等相互借鑒而得到統一。明、清兩代,除長篇題句外,帝王年號、齋名、堂名、吉語等大多題於底麵或裏心。

在中國製瓷史上,漢民族一直是瓷業生產的主體,從而中國古代陶瓷上銘文的主要字體是漢字。漢字在寫法上有真、草、隸、篆四種書體。漢字的演變經曆了由篆到隸、由隸而真(楷)的過程。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時期的通行文字是大篆和小篆,兩漢書體以隸書為主流。三國、兩晉產生了真書,在真書產生的同時草書也有了發展。漢字銘文的字體和每一時代的通行字體大致相同。據以有資料,漢字銘文的開始使用以隸、真、草、篆為序。

隸字銘文主要出現於東漢和魏晉的瓷器上,這些銘文概為刻劃而成,字體較為草率。明初民窯青花瓷碗上,常見用隸書體書寫的“福”、“綠”、“壽”等字。清代的一些官窯瓷上,亦見隸書銘文。

真書自唐、宋起成為題銘的主要書體。明宣德以後,楷書青花帝王年號款關反廣泛使用,瓷器題寫的銘文始見精妙。清初康、雍、乾三朝,官窯器上銘文多由著名書手題寫,從藝術角度講,到達了相當高的境界。

草書的字體無法用利器刻劃的方法來表現,由此不見草書的胎體銘文。唐、宋、明、清的民窯器上,往往有草書題寫的吉語、佳句。帝王年號款一般不以草書題寫。

篆書直到明初才較為廣泛的用於題銘。明初永樂、宣德在瓷上刻劃篆書“永樂年製”或“宣德年製”四字。也偶見青花篆書的年號款,其中永樂更為稀少。以後萬曆製瓷上,有青花篆書“萬曆年製”的四字年號款。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等幾朝流行篆書年號款,釉下青花和釉上紅彩的都有,以紅彩為主。

明、清兩代瓷器上,有一些以各種變體文字題寫的“銘文”。這種變體文字或像文字卻不可識,或可識卻不規範,是瓷匠或窯主的一種商標性質的文字或圖案。

晚明天啟、崇禎景德鎮民窯青花青花瓷上的變體篆文款,外有單線或雙線方框,字像篆書,在可識與不可識之間,形同秦漢朱文小鉥。

明嘉靖、萬曆後期出現於民窯青花瓷上的窗格式款,有單線方框或長方框,內以橫、直、斜線條組成圖形,猶如中國舊式房屋的窗格,完全不可識。考其淵緣亦為變體文字,僅變體程度更劇而已。

清乾隆以後流行篆書印章式款,在民窯產品中,往往將篆字變體,筆畫任意改動,但還可識,內容大抵是帝王年號。

清初康熙、雍正兩朝,景德鎮民窯青花瓷上有種方狀圖形款,雖非文字,但為文字之異化,似為各窯商標。康熙瓷上圖形邊長約1.5厘米,雍正瓷上圖形邊長約2.5厘米。圖形內容各異,但均以直線、圈和弧線組成,有的圖中還藏以“※”萬字、“壽”字和星狀圖等。

自明代開始,瓷器出現以西洋文(包括英文、法文、葡萄牙文等)題寫的銘文。明代中期,西方探險家和商人來中國購買和定製瓷器,其中葡萄牙是第一個和中國進行瓷器貿易的國家。葡萄牙商人定貨時,對所需瓷器的造形、裝飾、釉彩、題銘等都提出具體要求,使產品更適合歐洲市場的需要。明正德年間燒造的一件裝飾有渾天儀圖案的青花瓷水壺,寫有葡萄牙國王曼諾爾一世(Manuel I 1449-1521)的葡萄牙文姓名。葡萄牙的王後、貴族和航海家也紛紛訂購有自己名字的中國瓷器。當時英國、荷蘭、法國、意大利等國的商人亦來中國進行瓷器貿易,從景德鎮運了大量的素白胎瓷到廣州,在外國商人的直接指導下繪畫並用西洋文字題寫。雍正、乾隆以後,隨著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製瓷業更多的吸收了西方瓷器的風格和長處,製出了帶有歐洲色彩的瓷器。這種瓷器,一般都以西洋文題銘。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有一件在景德鎮特製的有蓋青花瓷杯,口沿上用法文寫著“王國的美德連綿不斷與世長存”等字。

瓷器上的文字有獨立於整個瓷器主題紋飾的圈、框、圖案等作邊飾,簡稱為銘文邊飾。

(一)                                                                                 

圈是銘文邊飾中最常見的。圈有單、雙之分,釉彩畫或刻劃而成。釉彩圈有青花和紅彩等數種,以青花為常見。青花圈和紅彩圈均始自明宣德。明製青花瓷底麵雙重圈距離較遠,粗細相等。圈線的起訖處有不同程度的重疊。清製青花瓷底麵青花雙重圈距離較近,外圈粗而內圈細,圈線看不出筆畫起訖,總的說較明代為細。刻劃圈外一般上釉,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刻劃後上底色釉,這種形式明代永樂年間出現,傳世的大量永樂官窯甜白、霽藍、霽紅器都采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是刻劃後加填與圖案同色的彩釉,明萬曆的有些瓷器,刻劃而就的文字加填綠彩而圈填黃彩。明永樂、宣德還曾出現橢圓雙圈,比較少見。

(二)                                                                                 方框

以直線組成的圖形作銘文邊飾,在西晉青瓷穀倉上的銘文外已使用,明宣德開始用青花方框作銘文邊飾。框有單線和雙線兩種,從形狀看分方和長方兩類,長方框又有橫、豎之別。在不同朝代,配合不同書體,有幾種形式。

(三)                                                                                 圖形

以圖案作銘文邊飾,宋帶既有。這種圖案銘文邊飾有模印、刻劃和釉彩三種。明初永樂、宣德所製甜白瓷上流行在年號款外用圖形,在“永樂年製”和“宣德年製”四字篆文暗款外,有各種刻劃的暗花。永樂有雲紋、花邊、八瓣花圖案、龍鳳、輪形等,宣德的圖案則有蓮瓣等一二種。釉彩的圖案邊飾較少,明清彩瓷中有一種喇嘛文(藏文)寫於花紋中,稱之為花捧真言。清雍正年號款外有的以桃形為飾。

八、                “官”和“新官”字銘文

刻有“官”和“新官”字樣的瓷器,係五代及其同期約在趙宋建國前的遼代初年生產的,也有人認為可推遲到北宋早期。

生產這些瓷器的窯廠主要是河北曲陽的定窯和遼代初期的赤峰缸瓦窯村窯。其中定窯產品釉色白中帶黃,是象牙白色,釉質溫潤光亮,堅致精白,器形為傳統的中原器式。赤峰遼瓷釉色為白中含青,胎質粗而色澤灰暗,器物為盤口瓶、穿帶壺、雞冠壺等少數民族風格的形製。

“官”和“新官”字樣一般都是在施釉後劃字,先劃字後施釉的很少,未見燒成後再刻字的例子。劃字工具以尖狀器多,筆劃細而深,遼瓷中有的器物筆劃肥碩。字都劃於施釉圈足的底部。

“官”和“新官”書體有行、楷、草幾種,以行書為多,有的草書已簡化成不可識之字。

劃有“官”或“新官”字樣的器物胎釉、造形、燒製等在同類器物中均屬上乘,是專為宮廷生產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民用的是官府挑剩的次品。

九、                年號款

宋代已經在瓷器上書寫帝王年號,但相當少見。明、清兩代在瓷器上題寫的年號,習慣上稱為年號款。年號款自明永樂開始普遍使用,有六字、四字兩種。明代年號款最後一字又有“製”和“造”之分,因此共有四種基本形式:

明代:□□年製;□□年造;大明□□年製;大明□□年造。

清代:□□年製;大清□□年製;□□禦製等。

對於瓷器上題寫的年號款,明清兩代都有一些規定。宋以後瓷器製造有官窯、民窯之分。瓷器的形製、裝飾、題銘都有嚴格的區別,對年號款更有限製。如明成化官窯用“大明成化年製”而民窯瓷隻用“大明成化年造”。明隆慶、萬曆官窯瓷均在底麵中心青花雙重圈內題“大明隆慶年造”和“大明萬曆年製”等字樣,同期民窯瓷款字相同而不加青花雙圈。清處康熙、雍正年間,政府曾禁止民窯產品使用年號款。《浮梁縣誌》載“康熙十六年,邑令張齊仲……禁鎮戶瓷器書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由於這在實際上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做到,故不久即解禁。

年號款在題寫書體上有篆書和楷書之分。從明朝來看,明永樂年號款全部是篆書(現在已經出土了楷書款的題銘),明宣德、萬曆瓷中有一小部分是篆書,其它各朝均是楷書款。清代年號款的書體大體上可做這樣的概括:

1、                                順治瓷款皆為楷書

2、                                康熙、雍正兩朝楷書盛行,篆書偶一見之。

3、                                乾隆瓷款篆、揩皆有,而篆多於楷。

4、                                嘉慶、道光、鹹豐、同治篆書盛行,楷書偶一見之。

5、                                光緒、宣統兩代除仿古瓷外,款字楷書多於篆書。

清中期民窯產品上的篆書年號款,篆字的寫法往往不規範,與官窯器寫法有很大差異。

明代開始在瓷器上題寫帝王年號。明初洪武未見有年號款瓷品。明代年號款有楷書題寫和篆書題寫兩種。篆書題寫的為永樂朝開始出現,以後宣德、弘治、萬曆等朝也有,用篆書題寫的以刻劃暗款為主,一般為“某某年製”四字。明宣德起出現以青花楷書題寫於青花圈或青花框中的年號款,有“大明某某年製”、“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製”、“某某年造”四種,成為以後明代曆朝乃至清代題寫的年號款的主要形式。

明永樂年號款為篆書“永樂年製”四字。款字以尖錐或其它銳器刻劃而成,起落筆處尖細,筆劃轉角處帶圓勢,結體緊湊。題寫年號的器物大多是碗、盤之類,釉色以甜白、祭紅等單色釉為主。就碗、盤而言,題寫位置有碗心和底麵兩種,以裏心為多,個別的刻於內壁。款字外圍以單圈、雙圈、龍鳳、輪形、花邊、雲紋、橢圓雙圈等各種邊飾。傳世永樂青花壓手杯上有青花書“永樂年製”四篆字,為數極少。

明宣德年號款式樣相當多,從款字題寫方法看有青花題寫和刻劃兩種;從款字看有“大明宣德年製”和“宣德年製”兩種;從書體看有楷書和篆書;從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橫書兩種;從銘文位置看有器心、器底、口沿、器肩、器腹等;從邊飾看有青花單圈、雙圈、單框、雙框、橢圓、蓮瓣紋等。總之,宣德年號款的款式種類之多為明代之最。

宣德以後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由於帶年號款的瓷品幾乎沒有,被稱為明代瓷器史上的黑暗時期。天順有一、二件帶年號的青花瓷,款號分別為“大明天順年製”和“天順年”。

明成化官窯年號款為“大明成化年製”六字和“成化年製”四字兩種。有一種“大明成化年製”陽文刻款較為特殊。明成化民窯年號款字為“大明成化年造”六字,即改官窯器的“製”為“造”,款式與官窯器大體相同。落款在碗、盂、盞、杯等底麵較小器物上的,青花雙重圈之外圈直徑近於底麵直徑之半,青花雙重圈緊束款字;落款於盤、洗、瓶罐地麵較大器物上的,款字緊聚底麵中心。

明弘治官窯年號款字有“大明弘治年製”和“弘治年製”兩種,分別用於青花楷書款及篆書刻款。

明正德官窯年號款字有“大明正德年製”和“正德年製“兩種。題寫款字的釉色有青花、紅彩兩種。題寫款字的文字除漢字外還有波斯文、藏文和八思巴文(蒙文)。文字排列有直、橫兩種。正德民窯年號款有“大明正德年造”和“正德年造”兩種,即改官窯年號的“製”為“造”。

明嘉靖官窯年號款款字有“大明嘉靖年製”、“大明嘉靖年造”和“嘉靖年製”三種。文字排列有直、橫兩種。題寫方法有毛筆書寫、刻劃和模印三種。嘉靖民窯器上有“大明嘉靖年製”和“大明嘉靖年造”兩種。

明隆慶官窯年號款概為“大明隆慶年造”六字,有單行與雙行兩種。題“隆慶年造(製)”四字的,為民窯產品,無邊欄,字聚集底心,用筆瘦硬。

明萬曆官窯年號款有“大明萬曆年製”和“萬曆年製”兩種。款字有用毛筆題寫和刻劃兩種。款字釉彩有青花、朱紅、赭色三種。款字排列有直、橫兩種。款字外邊飾有雙圈、雙方框兩種。民窯瓷上民窯瓷上年號款寬字有“大明萬曆年製”和“萬曆年造”兩種。

晚明天啟、崇禎民窯瓷上年號款很少,有“大明天啟年造”、“大明天啟年辦”、“天啟年造”、“大明崇禎年製”等幾種。

正德民窯青花瓷有“大明正德年造”、“正德年造”兩種年號款。有一些正德青花瓷器上題寫前朝年號。正德所見題前朝年號的寄托款有“宣德年製”(底麵中心青花雙重圈內)和“大明成化年製”(底麵中心青花單圈內)等數種。

後世製品題正德款的,一般為晚明天啟、崇禎所製,款字為“正德年造”四字,或有青花雙重圈。另正德民窯青花瓷上有“大明年造”款,款字外有青花雙圈或青花雙線長方邊欄。近年來,在景德鎮湖田窯址遺址出土了書有“大明正德秋月吉日造”等字的青花海螺紋碗蠶片,是有確切年代可考的紀年銘實物。正德民窯青花瓷上還有“福”、“長命富貴”等吉語題辭,其中“長命富貴”四字作錢文排列,即長在上,命在下,富在右,貴在左,外有青花雙圈,無青花方穿(錢的方孔)。

明代中國和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地區通商增加,明正德由中國運往阿拉伯地區的外銷瓷明顯增多。為了適應外銷的需要,青花瓷上開始用阿拉伯文題銘或做裝飾。在大量日用青花碗和盤上,常用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文作裝飾。

一、                明嘉靖民窯青花瓷的銘款

嘉靖青花瓷上的題字驟增,除了帝王年號本款外還有寄托款、吉語佳句等。

民窯青花器上的年號有“大明嘉靖年製”、“大明嘉靖年造”和“嘉靖年製”等三種。款字外有青花單線或雙線圈,有的無圈線邊欄。

嘉靖民窯青花題寄托款的為數相當多。題宣德款的以青花雙重圈內“大明宣德年製”、和“宣德年製”兩種最為常見,其它還有些是無圈線邊欄的。寄托成化款的為“大明成化年製”六字,款字外有青花單圈、雙圈和雙線長方邊欄等三種。以後天啟、崇禎有不少瓷題嘉靖款,一般為“大明嘉靖年製”六字,以天啟居多。

嘉靖民窯青花瓷上的吉語佳句有:草字“福”、“壽”,行書“善”、“狀元及第”,楷書“長命富貴”、“萬福攸同”、“萬福長春”、“長春佳器”、“富貴佳器”、“福壽康寧”、“天下太平”、“太平”、“正”、“貴”、“長春”等。

在嘉靖民窯青花器上,還可以見到“大明年造”,單圈、雙圈、窗格式花押等記號。

二、                明萬曆民窯青花瓷的銘款

萬曆民窯青花瓷上的年號款有“大明萬曆年製”、“大明萬曆年造”和“萬曆年製”三種,一般無圈線邊欄。

萬曆民窯青花瓷上題寫寄托款的有永樂、宣德和成化三種。萬曆寄托永樂款款字的有“永樂年製”四字,外有青花雙圈。寄托宣德款的款字有“大明宣德年製”、“大明宣德年造”、“宣德年製”、“宣德年造”和宣德年置“等五種。寄托成化款的以青花雙圈為多,款字有“大明成化年製”、“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製”、“成化年造”等四種。晚明崇禎也有題萬曆款的瓷品,為“萬曆年造”四字,亦有六字的。

萬曆年號款中還有一種複款形式。如“萬曆年製德化長春”、“萬曆年製玉堂佳器”、“萬曆年製捧日樓用”等。這種款式崇禎有仿製。

萬曆青花瓷上的吉語佳句常見的有“福”、“綠”、“萬福攸同”、“福壽康寧”、“富貴長春”、“永保長春”、“天下太平”、“金玉滿堂”、“富貴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祿佳器”等。

在一些王公大臣定製的瓷器上,有用戶的府名,如“德府造用”、“郝府造用”、“萬曆年製捧日樓用”、“長府造佳器”、“萬曆九年李衙置用”。

三、                明天啟民窯青花瓷的銘款

明天啟民窯青花器上極少題寫本朝年號,相反題前朝年號的卻相當普遍。天啟瓷中寫宣德年號款的形式頗多。從邊欄分有雙圈、單圈和無圈線邊欄三種,其中大多是雙圈的。從款字看,有六字和四字兩種,六字多於四字,四字中“製”多於“造”。從落款位置看,有裏心和底麵兩種,底麵多於裏心。無圈線邊欄的,裏心六字用“製”。底麵六字用“製”或“造”。如無圈線邊欄的四字一律用“製”天啟瓷中題成化款的有青花雙圈(六字或四字,用“製”為多)、青花單圈(大多六字)及無圈線邊欄。大多數落款底麵。明瓷中寄托弘治寬的一般為天啟所製,有青花雙圈內四字或六字兩種。在天啟瓷上還有“正德年造”(四字兩行,或有青花雙圈)、“大明嘉靖年製”、“隆慶年造”等。題“大明年製”款的民窯青花,在晚明中唯有天啟朝見之。

天啟民窯瓷上的吉語款有“萬福攸同”、“福壽康寧”、“長命富貴”、“永保長春”、“天下太平”。這些字大多為十字排列或錢文排列,四字的位置分別是上、下、右、左,有的中間還有青花勾畫的方“穿”(錢孔)。

天啟瓷中還有“富貴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祿佳器”、“長春佳器”、“同樂佳器”、“永昌佳器”等。在晚明有堂名、齋名的青花瓷中,天啟製品往往用“堂”、“居”、“記”,崇禎則用“齋”。天啟瓷上還有些雜款如“正”、“喜”、“永”、“宣窯”等。

在晚明萬曆、天啟、崇禎三朝瓷中,一般唯天啟瓷上能見到題句。這些題句大多與詩、畫相配。如畫孤舟夜泊題“談機忘歲月,一笑傲乾坤”;畫桃樹、蝴蝶的題“種桃道士歸何去,前度劉郎今又來”等。

四、                明崇禎民窯青花瓷的銘款

崇禎民窯青花瓷有“大明崇禎年製”六字兩行楷書款一種。

崇禎製瓷上有不少題寫前朝帝王年號的寄托款。崇禎寄托宣德年號款有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製”、青花雙圈或青花雙線方欄“宣德年造”和無圈線邊欄“宣德年製”等數種。寄托成化款的有青花雙圈或單圈(以雙圈為多)的邊欄,一般六字兩行;用“大明成化年製”和或“大明成化年造”,以前者為多。崇禎瓷上還可以見到“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製”、“大明萬曆年製”和“萬曆年造”等款。崇禎青花瓷上還見“大明年造”四字款,外有青花單圈或無圈線邊欄。

明崇禎民窯青花瓷上有大量的吉語題銘,常見的有“福”、“壽”、“善”、“貴”、“玉”、“雅”、“片玉”、“狀元及第”、“萬福攸同”、“富貴長春”、“長命富貴”、“永保長春”等。其它還有“富貴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同樂佳器”、“永昌佳器”等。

崇禎製瓷上有不少堂名、齋名款,常見的有“叢菊齋”、“博古齋”、“雨香齋”等。變體篆文和窗格式的商標式銘文也是崇禎民窯青花瓷上經常出現的裝飾內容或標誌。

五、                明、清“大明年造”、“大明年製”和“大清年製”款

明、清兩代分別出現了“大明年造”、“大明年製”、和“大清年製”三種特殊紀年款。

(一)“大明年造”

“大明年造”款使用於景泰,以後成化、弘治、正德、天啟、崇禎曆朝皆有;數量以崇禎最多,正德次之。款字均在器物底麵中心,一般為四字兩行,正德偶用四字單行。無圈線邊欄居多,青花雙圈次之,其它還有青花雙線正方欄、青花雙圈雙方欄、青花單圈等。

曆朝“大明年造”款式主要有:

景泰:“大明年造”款字外圍以青花雙線方欄。

成化:“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雙圈和青花雙線長方邊欄等形式。

弘治:“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雙線正方欄。

正德:“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雙圈、青花雙線正方欄、青花雙線長方欄和青花單線方欄等,其中青花雙線長方欄內為“大明年造”四字單行。

天啟:“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雙圈等形式。

崇禎:“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雙圈、青花單圈和無圈線邊欄等三種。

(二)“大明年製”

明瓷中“大明年製”款較少。這種銘文首見於正德,以後萬曆、天啟和崇禎也有。

正德官窯瓷中有彩繪雲龍紋盤,紋飾以紅綠彩繪,口緣內飾帶狀雲紋邊,盤心飾雲龍紋,外壁飾二龍紋。足圈下露胎處黃色。底外紅色雙圈中有“大明年製”四字兩行楷書款。

萬曆、天啟、崇禎瓷上一般為青花題寫,民窯器。

(三)“大清年製”

清康熙青花瓷中有題“大清年製”四字的,以後晚清同治、光緒間肅順當政時所製瓷上又用此四字。

六、  明代青花瓷“壽”字款

明代民窯青花瓷上的“壽”字使見於洪武、永樂,複見於晚明天啟、崇禎。這四朝青花瓷上的“壽”字題寫的基本款式分述如下:

明洪武瓷“壽”字款有草書、隸書兩種,題於碗心,字外有青花單圈或無圈線邊欄。

明永樂瓷“壽”字全部以草書書寫,落款碗心,外有青花雙圈。

七、明代青花瓷“祿”字款

八、明代青花瓷“福”字款

九、 明代民窯青花瓷“長命富貴”款

十、  明代民窯青花瓷“福壽康寧”款

十一、 明代民窯青花瓷“萬福攸同”款

十二、明代青花瓷“玉堂佳器”款

十三、  明代青花瓷“富貴佳器”款

十四、 明、清瓷上的堂名和齋名

十五、 清瓷年號款一(特點和規律)

十六、 清瓷年號款二(順治、康熙)

十七、  清瓷年號款三(雍正、乾隆)

十八、   清瓷年號款四(嘉慶、道光)

十九、  清瓷年號款五(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二十、   寄托年號款一(概述)

二十一、  寄托年號款二(寄托宣德年號款)

二十二、   寄托年號款三(寄托成化年號款)

二十三、    寄托年號款四(寄托永樂、天順、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年號款)

二十四、   料(琺琅彩)款

古陶瓷銘文研究

古陶瓷銘文研究

古陶瓷銘文研究
 

 

 

 

 

 

 


古陶瓷銘文研究

古陶瓷銘文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