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我的收藏3---沉重的鴉片煙槍

(2014-03-31 10:10:03) 下一個
今天在古董店閑逛,看到了一件隻有在影視裏才見過的東西.一支鴉片煙槍.它由牛角,骨雕和紅銅製成.上有精美雕刻,華麗異常.老東西會說話.它似述說著它的前主人的富貴和中國近代史的辛酸.便不由自主買了下來.















參考資料中照片貼不上,有興趣的請看原文.


謝  濱  沈晨光

  顧名思義,鴉片煙槍是人們吸食鴉片的工具。它不僅和鴉片一樣,影響了整個近代中國社會,而且,還直接推動了中國人民堅決站在世界反毒禁毒的最前沿——“虎門銷煙”,從而揭開了世界禁毒史新的一頁。從那個沉痛的曆史教訓中,也使我們對鴉片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鴉片,俗稱大煙、煙土、阿片或阿芙蓉藥,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的汁液提煉出來的。罌粟原產於南歐及小亞細亞等地,唐代(公元六一八——九○七年)由阿拉伯人傳入我國。根據文獻記載,鴉片一開始是作為藥物以水吞食。“明代諸醫書所記,是時服用鴉片之法有二:或單獨吞食,如服金丹;或和以他藥,煎湯飲服,尚不用槍管灼火吸食。” [1]古代所謂的煉丹仙人,就是將其作為煉丹主要的配料。明代的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宮中試驗、服食丹藥,他的丹藥中就有鴉片,他給鴉片起名叫“福壽膏”。1958年,定陵被挖掘後,科學家對萬曆皇帝的屍體進行化驗,發現他的骨頭中含有嗎啡成分,這是萬曆皇帝食用鴉片的鐵證。吸食鴉片的方法是通過水管吸食煙草的方法發展來的。我國掌握吸食方法卻是在十七世紀二十至六十年代之間。馬士在《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上說:“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荷蘭人盤據台灣時,他們從爪哇把那裏所盛行的煙草與鴉片拌合的方法介紹到台灣,這種習慣又經由……廈門傳播到中國大陸。” [2]應該說,掌握了吸食鴉片的方法,就出現了吸食鴉片的工具——煙槍。

  隨著吸食鴉片的日益嚴重,造成了國家白銀大量外流。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社會風氣,也直接影響了清政府的財政,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因此,清政府自雍正七年開始頒布《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和《申禁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上諭》直到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全國各地陸續采取各種嚴禁吸食鴉片措施和手段,先後都有沒收和燒毀許許多多的鴉片煙槍。

  林則徐在任湖廣總督時上奏道光皇帝酌議禁煙章程六條中提出:“煙具先宜收繳淨盡,以絕饞根也。”的主張,而且:“查吸煙之竹杆,謂之槍。其槍頭裝煙點火之具,又須細泥燒成,名曰煙鬥。”“如煙槍固多用竹,亦間有削木為之,大抵皆煙袋鋪製。其槍頭則裹以金銀銅錫,槍口亦飾以金玉角牙。……應請概限奉文一月內,將所製大小煙具,全行繳官毀化免罪,……其裝成槍鬥可用吸食者,即須論死。” [3]在這裏,我們且不論林則徐對待鴉片與煙槍的觀點,但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非常了解製造煙槍可用“金銀銅錫竹木牙漆”及“金玉角牙”和“瓦器”等物,這與我館征集的一些煙槍是完全一致。

  鴉片煙槍與一般的煙具不同,如旱煙鍋、煙鬥、水煙袋等,它主要是由煙嘴、煙杆、煙頭、煙葫蘆組成。

  煙嘴一般為圓柱形,中心鑽一孔道與煙杆相接,是吸食煙接嘴口。

  煙杆是吸食大煙的主通道,材質有玉、金屬、木質、竹杆、象牙、骨質等等。形狀隨各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

  煙頭是煙杆與煙葫蘆相接重要一環,有包金、包銀、包銅,還有紫砂、瓷器、木料,甚至是動物的骨物製作而成,同時,還在金銀銅等器物上鑲嵌翡翠、藍寶石紅寶石、瑪瑙、景泰藍等名貴物件以裝飾。

  煙葫蘆,俗稱煙鬥,形狀各異,常見的以紫砂或瓷器製作而成,或扁圓球形,或扁圓八角形六角形,或爪棱形花式形,等等,上下通口,主要安裝在煙頭上,與煙杆相通。鴉片煙膏就是放置在葫蘆口上,以煙火化煙膏為煙,經煙鬥煙杆至煙嘴吸食。

    由於社會各個階層都有鴉片吸食者,因此,伴隨著每個人身份的不同及各自的喜好和欣賞水平,鴉片煙槍材質品種也不相同,所製作的鴉片煙槍的工藝和手段也不盡不同,因而就會有各種各樣形製的煙槍。就如我館征集的眾多鴉片煙槍,它們的質地、品樣、裝飾等也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官吏、縉紳等有錢人家所用的煙具(煙槍, 煙燈)較為名貴,有犀牛角,有象牙製的,有寶石或玉鑲嵌的,等等,一般販夫走卒老百姓用的隻能是竹製而簡陋的煙槍。

  目前,由於鴉片煙槍負麵的特殊性和曆史文化的影響,人們一談到鴉片就可能有一種抗拒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人們對它認識,而且,鴉片煙槍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社會。因此,在社會上我們還沒有遇到專門收藏鴉片煙槍的人。但是,卻可以在許多地方的古玩市場或文物總店不時發現,而且不乏有精品。

  我們館是專題的鴉片戰爭博物館,征集和收藏鴉片煙槍是我們加深曆史文化研究,提升陳列文化水平,增強館藏文化內涵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這幾年我館通過征集等途徑,從一些古玩市場或文物收藏者中收購了許多煙槍。可以說,一開始它的市場價格並不高,幾百元就可以購得,但隨著現在文物市場越來越熱,價格已經上升到幾千元一件,一些精品甚至開價幾萬元以上。

  下麵我們可以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煙槍中了解一二。

照片二照片二

  照片二中的犀牛角鴉片煙槍就顯得非常高貴。它長54厘米,做工考究,取自犀牛角名貴的材料,並在最佳部位雕鑿成長短一樣的規整竹節形杆,整理效果流暢,不失為高雅古樸。兩邊的煙嘴和頂頭則采用更加名貴的丹頂鶴骨鑲嵌組成,其四分之一通煙頭處則用白銀花雕件鑲裹包,上嵌紅寶石。煙葫蘆是紫沙燒製而成,而且,在葫蘆是麵還刻有文字,標明物主是“梁有香”,煙葫蘆與煙杆相接處則包著工藝非常精致的銀器,銀器上還鑲嵌一棵紅寶石,可以看出,“梁有香”這個人不是官宦人家就是非常有錢之人。工藝精湛但不失大方,與犀角質地相連恰到好處,凸顯煙嘴紫砂葫蘆的高傲氣度。此犀牛角鴉片煙槍現在極少見,是一件反映中國曆史不可多得的實用教材和藏品。

照片三照片三
照片四照片四

  這支煙槍(照片三、照片四)的組合非常複雜,但卻不缺其藝術品味。煙嘴以銀包裹,銀麵精工細作,工藝雕琢非常精美,上下各飾一周回雷紋,回雷之間飾精美的花鳥紋;槍杆是由非洲犀牛角、象骨、銅器組合而成,在銅器部分上下各貼塑一支蝙蝠,蝙蝠之間則貼塑一個“壽”字與一個雜寶圖案,寓意福壽;煙頭包銅,形似蟾蜍紋臥式,蟾蜍背麵分別飾一圈菊花和一周連珠紋;煙葫蘆由紫砂燒製而成,呈陀螺形,上麵刻繪著蘭草圖畫,畫中刻“仿板橋道人筆法”落款“恒富”,說明這支煙槍的主人為“恒富”。其中可以看出這是具有一定身份人的用品。

照片五照片五
照片六照片六

  這支煙槍(照片五、照片六)通體用白銅製作而成,煙嘴配以質地較好的翡翠,杆身主要部分刻劃著花卉纏枝紋,兩邊都刻有邊珠紋和雲雷紋,煙頭則以爪棱形套上煙葫蘆,煙葫蘆以紫砂煉製而成,呈陀螺形,上繪有石菊圖案,畫的左側寫有“庚午夏吉生作畫”。

照片七照片七
照片八照片八

  以竹製作煙槍較為普遍,但竹煙槍也不乏精品,就照片七和照片八中的煙槍,主體雖是竹杆,但煙嘴和煙底都配以較為名貴的翡翠,中間的煙頭處則包白銅,白銅前後和中間都刻有鏤空的壽字紋,並嵌有六棵寶石,八角立鬥式的口與煙葫蘆相接。煙葫蘆為八方形陶製品,陶麵上繪有石竹圖,左側寫有“光庭寫”字樣。從整體上看,確有其秀與雅之感。從配套的翡翠和寶石,而且做工之精細看,可以斷定這不是一般人的使用品。

  老百姓雖然不是很有錢,但由於受社會的影響,也有相當部分人吸食鴉片。

照片九照片九

  照片九中的煙槍一看就知道屬於那些普通的貧民百姓,槍杆由竹杆製作而成,兩端則以獸骨器物相嵌,煙杆三分之一年包銅與煙葫蘆相接,煙葫蘆則是陶模製作,做工簡單而粗。就如林則徐描述的那樣“煙槍固多用竹,亦間有削木為之,大抵皆煙袋鋪製。”而且沒有任何過多的紋飾裝飾,隻要能用,能過吸鴉片的癮就可以了。

  而下麵這支煙槍則是借助自然的樹根,打造出來的一種煙槍文化。它的主體是一根經過細致加工過的樹根,就是利用這一樹根的自然特點,在末端安裝黃銅包象牙而成一煙嘴,前頭則安裝了特製的陶煙葫蘆,也是通過黃銅包紮的方法與樹根相接。從煙槍的質地和藝術性可以判斷,這把煙槍的主人非官宦人家,但也不會是富有之人,應該是具有一定藝術修養者。

  從上述各類煙槍的型製與其配製的材料,可以看出,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使用煙槍的材質及其藝術體現性都相差甚遠,說明了在清朝社會中,吸食鴉片的人群包括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正如林則徐在奏章中指出:“蓋以衙門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親、長隨、書辦、差役,嗜鴉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販賣之人,若不從此嚴起,彼正欲賣煙者為之源源接濟,安肯破獲以斷來路?” [4]。清朝大員福康之子德麟,襲封貝勒,終日吸鴉片,直至死去;孫慶敏,襲封貝子,因吸鴉片而被革去職務。

  除此之外,在鴉片泛濫的時代,煙具已經悄然演變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些達官貴人、富商大地主、大商人,從品質到款式往往很注意,豪華者鑲金嵌玉、飾以珠寶,價值愈萬,末代皇後婉容的一套煙具,價值連城。在高檔的煙館裏,煙具也極其考究,其煙槍有虯角象牙的,有廣竹湘妃竹的,有甘蔗枸杞藤的,各式兼備,一槍之值高達百餘金。一種大羅槍,更為名貴,以三千金易得。從煙具之鑲金錯玉,飾以珠寶以及富翁煙具之多之精美來看,吸煙已經成為可以賞玩的“雅事”,在吞吐之際,玩賞各種精美絕倫、高雅華貴的煙具,既滿足了煙癮,又顯示了富貴,消磨了大量悠閑的時間。

  但無論如何,這些東西對於社會發展都是不可取的,都應該成為人們必須唾棄的東西。然而,作為博物館收藏和展示這些鴉片煙槍,不是簡單地讓人們了解它所包含的藝術性,而是希望人們通過對它們的展示,能夠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那段沉重的曆史,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幫助人們對鴉片戰爭史能夠有更為深入和客觀的分拆和研究。通過陳列展示鴉片煙槍,讓人們了解落後挨打的曆史教訓,前車之鑒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中國史學會主編:鴉片戰爭[1],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06:485。

  [2]牟安世:鴉片戰爭,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08:14。

  [3]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編:鴉片戰爭檔案史料[1],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2-12:270-274“湖廣總督林則徐奏複黃爵滋塞漏培本之折並酌議禁煙章程六條折”。

  [4]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乙集[5],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144–145。


 

 
Steven Martin 愛收藏與鴉片有關的古玩,這些物件精致但也危險。2007年他出版了一本古玩指南《鴉片古玩藝術》。

一杆大煙槍:從收藏到成癮

譯者:七十三豆原文作者:Lisa Hix
發布:2013-12-02 00:19:21挑錯 | 查看譯者版本 | 收藏本文

要想鴉片成癮,您還真得下點工夫。鴉片,也稱禪杜*,是維多利亞時期的一種毒品,如今並不多見,要找個懂行的人實在不易。還好有位熱心藏友,願與大家分享他是怎樣迷上這一十九世紀的毒品的。(*譯注:鴉片包括生鴉片和精製鴉片。精製鴉片亦稱“禪杜”,即經過加工便於吸食的鴉片。)

最近,史蒂芬•馬丁(Steven Martin,和演員Steve Martin無關)做客《收藏家周刊》(以下稱CW),講述了他從收集煙槍到鴉片成癮的曲折經曆。他一開始收集的還是些無害的東西,起先是貝殼、珠寶玉石,之後又收集過錢幣以及亞洲古董,比如織物。後來有一天,這位海軍退伍老兵作為一名記者兼遊記作家前往泰國曼穀,此後足跡遍布東南亞。

在那裏,他還喜歡上了與吸食鴉片有關的古玩,煙槍、煙鍋、煙燈,還有托盤,以及成百上千的小玩意兒。由於二十世紀初世界各地紛紛對鴉片進行了大清洗,馬丁意識到介紹這類寶貝的作品肯定少之又少。經過多年悉心研究,200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鴉片古玩指南——《鴉片古玩藝術》(The Art of Opium Antiques)。

(頂: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禁煙海報。上:越南人吸煙圖,上有嵌珍珠母貝硬木托盤,及放置煙鍋的水盂狀小罐。)

馬丁四處搜集維多利亞時期的藥學古籍,逛eBay淘真品,不過他的研究並非僅限於此。見識了各式煙槍、煙具,馬丁找到老撾遺留的煙館,學習如何使用這些器具,然後,是的,他親自嚐了煙。不久後,他和一位朋友在東南亞鄉下開了自己的私人煙館。然而2008年,馬丁的另一個煙友離開了人世,那是一位頂級的亞洲陶瓷專家,很可能是死於戒斷症狀。這讓馬丁意識到自己也必須戒煙了,否則就來不及了。今年夏,蘭登書屋出版了他的新書《萬惡的鴉片:記一個匍匐在十九世紀毒癮腳下的二十一世紀奴隸》(Opium Fiend: A 21st Century Slave to a 19th Century Addiction),書中馬丁講述了收藏癖是怎樣誘他一步步種下煙癮的。

CW:有什麽吸引著你要去收藏鴉片古玩?

(一組吸鴉片用的托盤及煙具。金屬質地用以反射煙燈燈光。)

史蒂芬•馬丁:它有著有見不得人的一麵。人們會收集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以前的酷刑刑具,圖個新鮮。我覺得它就屬於這一類。吸鴉片是犯法的,而這反倒一下子吸引了我。

我仔細端詳著這些華麗麗的傑作,它們用的可是當時最好的料子,象牙、犀角、銀、玉石,儼然是那個時代享樂生活的寫照。作為收藏者,越是奢靡的寶貝越吸引我,它們透著股子墮落。

CW:你開始是怎麽接觸到鴉片古玩的?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一間富麗堂皇的豪華吸煙室,可能為花船一角,煙民可雇花船夜遊珠江。煙榻位於內室。)

馬丁:2001年,我的一個朋友卡爾(Karl Taro Greenfeld)雇我給他幫忙,也做做翻譯。卡爾是時代雜誌亞洲版的記者,他想做一期關於老撾鴉片遺俗的報道。當時也隻有在老撾還遺留著傳統的中國式吸鴉習俗——一杆烤煙用的煙槍,一盞加熱用的煙燈,再就是一堆神奇的小工具和裝備。曆史無奇不有,像這樣的吸鴉習俗早在各地抹去,而老撾卻仍能見到傳統的公共煙館,誰都可以進去,躺在榻上,等服務生遞煙過來。

實際上,卡爾的報道更多的是關於那些到東南亞來的背包客,他們使鴉片吸食死灰複燃,尤其是在萬榮。萬榮是首都萬象的北部的一個小鎮,是背包客必到之地。卡爾想給這些人做個報道,但他在紐約時曾一度粘上海洛因,顯然一點都不想靠近鴉片。他雇我過去做翻譯,幫他采訪,還叫我吸幾口鴉片給他看,說這能讓報道更詳實。

(一名舊金山的中國男子左手抱貓,正在吸鴉片,這張照片成為暢銷一時的紀念明信片。)

那並不是我第一次抽大煙。我去東南亞山區旅遊時,村民們時常邀我一道抽大煙。我當時也沒多想,直到做了那個報道。跟山上村民們用的土煙具不同,這些老撾煙館裏用的都是傳統的中式煙具。從煙館出來,我們南下返回首都。我對卡爾說:“嗨,我帶你去個古董店轉轉吧,我知道那裏有大煙槍。這要帶回去可是相當不錯的紀念品呢。”結果他還真就買了個,於是我想:要不我也來一個?

當晚回到旅館,我琢磨著:“有這玩意兒幹嘛不搞個收藏呢?保準超讚。”我把這叫“藏家頓悟”。打那之後我開始四處搜羅和鴉片有關的東西。因為工作,我幾乎踏遍了東南亞,不過令我十分驚訝的是,這類東西竟然那麽難找。仿品倒是一抓一大把,但要尋得個真家夥可相當困難。

CW:你收的第一杆煙槍是仿品嗎?

(一杆稀有瓷煙槍。經曆了禁煙運動的洗禮,這種煙槍如今存世稀少。)

馬丁:是的,我也是事後發現的,當時並不知道。我一下子頭腦發熱,開始了收藏路。先是煙槍,後來收集所有吸鴉片用得上的玩意兒。

越是尋找,我越是震驚,怎麽就一點相關的收藏知識都找不到。我開始上網搜。收藏你也懂的:很多時候都能找到本你那個領域現成的書。可是我隻從一本名叫《亞洲藝術》(Arts of Asia)的香港雜誌上找到幾篇文章。後來我還發現其中一篇關於煙槍的文完全是誤導,漏洞百出。

這獨特的收藏真是給我來了當頭一棒。要是換成別的什麽,可能我也就放棄了。不過前人沒寫我反而更來勁。這是個挑戰。我想:“好吧,既然沒人搞,那我就自己搞,難不倒我。”剛開始屢敗屢戰,然後漸漸摸著了門道,也發現正經收藏這東西的真沒旁人。就算是現在,鴉片古玩藏家也沒多少,真格的超不過十人。

(一盞銅煙燈,刻有鏤空花鳥圖。從底座螺紋推斷,煙燈原配有燈罩,閑置時保護玻璃煙囪。)

2002年那會兒,我去了好多地方,仰光、雅加達、河內、西貢,可惜收獲寥寥。賣家常常不知道我在說什麽,或者拿出些別的亞洲煙管,信誓旦旦地說那是大煙槍,比如老照片上那種細細長長的煙杆,甚至是中東的水煙袋。他們還挺堅持:“這是抽大煙使得。”我說:“不是吧,看著不像。”

無意中,我發現eBay上也有些寶貝,不過實在不多。奇怪的是這裏邊沒有一個是來自亞洲的,大部分是美國賣家,還有幾個英國和加拿大的,法國的也有。再就是這些寶貝並沒被列為鴉片器具。賣家常常不知道這是幹什麽用的,然後標個“東方煙管”或者“亞洲燈具”之類的。我去跟賣家講價錢,當時要價可真心低啊,因為都沒什麽人買。一盞超讚超華麗的煙燈還不到10美元,一杆做工精美的煙槍也就20美元。

用了三四年時間,我在這方麵的知識也算有模有樣了,隻消一會功夫,我就可以在eBay上淘出不少好東西。我收藏了上千件寶貝,有煙槍四五十杆,煙燈上百盞,還有各色小工具,一應俱全。

CW:這些工具是幹什麽用的?

(馬丁收藏的一組古董煙具特寫,攝於2007年7月。)

馬丁:在鴉片盛行那會兒,人們專門製造了成百上千的小工具,用來配製、烘焙、吸食鴉片。可惜這些都被遺忘了,在世紀之交的禁煙運動中一堆一堆的化為了灰燼。

沒人惦記著要為後人留點兒念想。大家都隻當它是壞透了的惡習,不值得浪費筆墨。所幸,有一兩個例外。其中一本是1881年出版的《美中兩國吸鴉錄》(Opium Smoking in America and China),作者H•H•凱恩(H.H. Kane)是紐約的一名醫生,對曼哈頓煙館進行了多年研究。這是我當時找到的吸鴉方麵最好的書了,不過現在我自己出了本。事實上,我對吸鴉及其用具的了解基本都是從1920年之前的老書裏看來的。

(二十世紀早期中國上海煙館中兩位煙民。)

搞懂手頭上的寶貝著實費了點功夫。當然,一開始去老撾煙館還是能打聽出不少事兒的。當時我住在曼穀,去萬象坐火車隔夜就到。我總是隨身帶些小煙具去煙館請教老煙民。他們常能講出個一二三來,盡管有的他們也有好幾年沒見到了。他們還親自示範給我看。比如有好幾種煙具都一個用處,他們說是卷煙用的。鴉片上煙槍前,得先汆成大小合適的小丸,這叫煙泡子。製作煙泡子的工具五花八門,煙泡子做成之後,再用個小釺子一樣的煙針挑著放進煙鍋裏,直接用手太燙了,沒法弄。

為了研究手上的物件,我開始逛煙館,然後就是嚐煙。鴉片這東西古怪得很。現代那些毒品一碰就是一輩子,別的想都不會想。鴉片正相反,要上癮真得花些年頭,而一旦成癮想戒掉更是難上加難,而且會痛苦異常。

CW:第一次吸大煙是什麽感覺?

(煙燈通風孔細部,燈火正燃。)

馬丁:剛開始吸不來,你會覺得特惡心。頭幾次我就吐的不行,心想:“得,這可不是什麽好滋味,我還是一邊兒看著吧”。我頭一次吸鴉片是在2002年,當時老撾僅存的那家煙館也讓政府給停了,本來是有兩家的。

(一隻十九世紀早期稀有煙鍋,鍋身為紅釉,繪蝙蝠,象征幸福吉祥。)

之後我遇到一個奧地利人,他可以弄到製備好了的,可以吸的煙膏。吸鴉沒能死灰複燃是有原因的。首先,煙具個頭大,太顯眼,煙槍和煙燈沒法掖進衣兜裏隨身攜帶。再者,盡管阿富汗、緬甸等地每年都會收獲成噸成噸的大煙土,它們卻都被直接加工成了海洛因。專門製作用來吸食的鴉片,也就是禪杜的需求為零。

不過這個奧地利人有法子弄到足夠的生鴉片,製成禪杜自己吸。於是我有了個好點子——在當時算是好點子。我跟他說:“我說,你能搞到這麽好的鴉片,像這樣的可沒處產了。你手上有禪杜,而我手上有那麽多上好的老物件,其中一些保存的還不錯。”我問他有沒有興趣來個二合一。接下來的幾年我倆合作愉快。我一兩個月去他那一趟。他住在鄉下,在自家騰出來一間房專為吸煙用。我們在裏麵擺了好些中國古董,掛上各種卷軸,還置了一個傳統的煙榻。

CW:於是你們有了自己的煙館?

(十九世紀末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吸鴉圖。煙室多為封閉的,防止風吹燈火。)

馬丁:正是如此。我翻了很多書找感覺,我們想盡量把它弄得像那麽回事兒。我仍舊不停搜羅,各式各樣的煙具和煙槍不時入手,我把東西帶去他那裏,一起研究怎麽個用法。在古書中,我們了解到以前的煙民有的喜歡甘蔗煙杆,不喜歡竹煙杆;也有的喜歡竹煙杆,不喜歡象牙杆。書上這麽寫著,但是為什麽呢?我想弄清楚。

我吸的並不多,隻當是做研究,我心裏對自己說。我倆一兩個月抽一次。一切都挺好。我慢慢覺得那些書上寫的那麽嚇人,說什麽鴉片害死人,其實絕對是誇大其辭。我這抽了好幾年了都沒見上癮。

(廣琺琅煙槍特寫,配玉煙鍋。)

後來,我的奧地利好友給我介紹了另一個身在異鄉的美國婦人羅桑娜•布朗(Roxanna Brown)。她比我年長些,原在伊利諾斯州,戰爭期間來到越南,成為一名記者。後來她嫁給了一個泰國男人,生了個兒子,便在東南亞定居了。羅桑娜如今是中國及東南亞瓷器方麵的專家。另外她還是個大煙民,天天抽。她當時就住在曼穀,這讓我接觸大煙的次數增多了。

還是說,吸大煙非常耗時耗力。一開始也正是這點讓我著迷,整個過程像是某種儀式。後來,我開始把各種家什兒往家裏倒騰。從那刻起事情開始脫韁了。起初一周兩三次,到後來天天吸。我想戒但戒不掉,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實在太痛苦了。我最終去了曼穀北邊距離兩三個小時的一個佛寺,那裏專門戒煙。他們給了我藥水,說是一個尼姑托夢送來的。先喝下去,呆幾分鍾,再吐出來,堅持五天。很神奇的,比起當初自己戒,戒斷症狀減輕了一大半。我對那家寺院真是感激不盡。那段時間我真的戒掉了。

CW:鴉片怎麽就那麽難戒呢?

(左:十九世紀末陶製煙鍋,繪有“壽”字及佛教象徽“無盡之結”。右:佛像煙鍋。)

馬丁:吸煙吸上癮的時候,那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好。你會覺得,“我發現了如此之妙事,這是個別人都不知曉的小秘密。”然後下一刻,它反過來製住了你。一開始你渴求它,現在成了徹底離不開它。不知不覺中,它對你的大腦動了手腳。它讓你覺得,如果生活沒了煙槍,沒了醺靡,那會是多麽殘忍,多麽無趣。這時,隻有煙友懂你。

我當時就是這樣,同時我也認識到,要想繼續買鴉片,我隻能賣些收來的寶貝。那會兒我從羅桑娜那裏買的鴉片價格死貴。這可好了,兩件我放不下的事碰到了一塊。我必須做出取舍,而我選擇了收藏。

(中國廣州吸鴉圖立視卡,攝於某照相館,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但是事情還沒完。戒煙之後,我複吸了,又和羅桑娜一道抽起大煙來。後來,2008年春,她要去華盛頓大學做演講,關於亞洲陶瓷的。顯然,她也因古董走私正被調查,當時我完全不知情。一個星期五,他們在西雅圖的酒店逮捕了她。星期三一大早,她被發現死在獄中。我確信她是死於戒斷症狀。這真是太可怕了,戒斷症狀。沒什麽可以與此相比。根據古書記載,戒煙十分痛苦,常會死人。聽到羅桑娜的遭遇,我立馬戒了,轉而開始寫書,記錄我這些年的研究。

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銷路,出版商把書作為戒煙回憶錄來宣傳。不錯,書裏有部分和戒煙回憶錄差不多,但其實裏麵更多的是收藏。三分之一講煙癮;三分之一算是鴉片吸食史,不隻中國的,還有北美的;剩下三分之一,至少在我看來基本講的都是收藏。

CW:人們是怎麽開始吸食鴉片的?

(稀有廣琺琅煙槍。外包琺琅銅護套,內為去皮竹杆,配白玉煙嘴,六角陶瓷煙鍋。)

馬丁:說來有趣,以前吸鴉片並不會讓人多爽,一直到十八世紀左右,中國人發明出這套烤煙的程序。之前人們或直接食用,或混在煙草中吸食。吃鴉片的副作用很大,嚴重時會導致一連幾周的便秘。而點燃又會損壞鴉片中的某些生物堿,影響令人沉迷的愉悅感。

後來一個中國人發明了這套烘烤程序,至於發明者早已無從追溯。這一發明使鴉片成為一種消遣藥物。各種副作用一下子減輕了。烘烤鴉片釋放出大量嗎啡,令人飄飄然彷佛進入另一個世界。優質的鴉片,配上專門的煙具,更是令人精神煥發。人們躺在那兒,並不是吸鴉吸的沒了力氣,而是這樣端著煙槍就著煙燈才最舒服。那些煙館的老照片上,煙民都是躺著,就是這個原因。並不是鴉片讓他們昏昏沉沉,站不起來了。

(珍惜特寫照,一位煙民正將煙泡子放入煙鍋。據稱攝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紐約。)

還有個原因使鴉片很難走上複興路——煙泡子的製作比較複雜,得練很久。大部分人,即便是老煙鬼,自己都做不來的。他們去煙館,是為著那裏的人能給他們製備好。會煙友什麽的倒不多見。有錢人會在自己家中開個私人煙室,專門雇了煙倌伺候主子。

CW:鴉片戰爭是怎麽回事?

(吸鴉圖立視卡,攝於某照相館,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馬丁:英國當時流行喝茶,而茶葉需要從中國進口。中國人隻認白銀,對英國人手上其他的東西不感興趣。結果,倫敦銀庫很快就空了。英國人開始找別的什麽跟中國交易,最後選定為鴉片。

在那之前,吸鴉在中國還不算問題,鴉片並不多見。當時吸鴉的基本都是上層人士。直到英國打開中國市場,傾銷鴉片,一時間人人可以入手了。越來越多的人沾上煙癮,問題一日日變得嚴重,清政府試圖出麵製止。於是爆發了鴉片戰爭,戰爭從1839年打到1860年。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香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煙具套件,內有一杆純象牙煙槍。)

不隻是很多人染上煙癮,還有很多中國人搞起了鴉片生意,製作煙具或是經營煙館。中國日漸腐敗,新頒布的禁煙法令清政府根本無力執行。直到世紀之交,美國決定出麵,吸鴉才逐漸少了。

CW:吸鴉也流傳到了美國嗎?

(1925年紐約,美國人在中國人經營的煙館抽大煙。)

馬丁:淘金熱那會兒,湧入加利福尼亞的中國人把鴉片也帶到了美國。不過鴉片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了,屬於從歐洲進口的一種專賣藥品。鴉片雖不是中國人帶進美國的,但他們確確實實帶來了一套好煙具,使吸鴉成為消遣。1849年前後,剛到美國的中國工人還隔離在唐人街,20年之後吸鴉才向外流傳開來。直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晚期,才有非華人吸鴉片的記錄。

那些遊蕩在唐人街附近的美國人最先接觸鴉片,諸如賭徒、地痞、妓女等等,他們是粘上煙癮的頭一批人。然後他們又傳給他們的朋友。到1906年地震時,我確信舊金山一些富裕的白人家中就有私人煙室了。一旦有美國人開始吸,鴉片迅速向東傳播,沿著鐵路到芝加哥、紐約,一直到了新奧爾良。根據凱恩1881年的書中記載,人們出行不帶煙槍,所以全賴著煙館。當時,美國東部幾乎沒有一個城市沒有煙館,西部城市更是無一例外。煙館經常就是華人洗衣房的一間裏屋。

CW:當時吸鴉在歐洲也很普遍嗎?

(1907年一期《Le Petit Parisien》雜誌封麵細部,刻畫了法國人吸鴉片的場景。)

馬丁:未必然。歐洲唯一的淪陷地是法國。跟美國不同,將鴉片帶到法國的不是外人,而是他們自己。法國人從印度支那殖民地帶回了鴉片。我覺得是因為法國人比英國人稍微開放一點,更可能跑去印度支那的煙館和當地人一起抽大煙。

根據收集到的煙具以及各種照片,就我所知,倫敦並沒人吸大煙。然而,出於某種原因,人們認為倫敦是有煙民的,他們不過是從小說裏看來的。亞瑟•柯南•道兒爵士、奧斯卡•王爾德、拉迪亞得•吉卜林和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中都出現過。但讀過之後你會發現,毫無疑問,他們並未親眼見過。真搞笑。即使在當時,凱恩就曾讓狄更斯實踐下他筆下那大錯特錯的吸鴉方法。直到今天,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倫敦人吸鴉的場景完全是虛構的。

CW:美國為什麽插手亞洲的禁煙運動?

(警察,與在對舊金山煙窟的突襲中收繳的煙槍、煙燈等煙具。)

馬丁:當時很多國家實行鴉片壟斷,向有執照的煙館出售鴉片以從中獲利。特別是歐洲在東南亞的殖民地,比如法國的印度支那、英國的緬甸、荷蘭的印度尼西亞。東南亞的殖民國唯一不以此牟利的就是美國了。

1898年美國接管菲律賓時,政府首批整治的就包括禁煙,強打強壓。我在eBay看到的很多美國煙具可能都來自傳教士手中,他們拿來傳教用,為教團籌錢。他們大量買進亞洲最華麗的煙具,但顯然從來沒用過。

(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夏威夷銷煙圖,收來的煙槍堆積成垛,準備銷毀。)

1914年《哈裏森毒品法》(Harrison Narcotics Act)頒布,政府終於在美國禁煙了。他們將菲律賓作為試點,美國已經在那裏進行了十餘年的禁煙運動。政府禁煙的最好手段之一就是極力收繳煙具,堆積成垛就地焚燒。我還收集到一些舊金山銷煙的老照片。他們經常隔兩年就燒一次。

巧合的是,1898年前後德國人開始買賣海洛因,用來做止咳藥。海洛因還被用來治療煙癮。海洛因一成為消遣藥物更是難以禁止,因為比起鴉片它特別好藏。於是,對大多數煙民來說,如果沒能戒清,他們就會去吸海洛因。這也是沒人吸鴉片的另一個原因。

CW:記得你曾谘詢過電視劇《海濱帝國》的吸煙場景。好萊塢對鴉片的歪曲有多嚴重?

馬丁:《美國往事》(1984),《開膛手》(2001),《現代啟示錄》(重映版,2001)——它們全都錯了。《美國往事》還不算慘不忍睹,但其中一些情節簡直是荒唐極了。火苗從煙燈口冒出,而演員端著煙槍在火上燒。或許也就為數不多的那些煙民,再加上我,會站出來說:“這貨在搞什麽啊!鴉片都讓你燒幹了。”

CW:煙館裏為什麽都擺著床榻?

(西方人與煙具,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馬丁:煙榻給了煙民一定的私人空間,榻的三麵都有隔斷,還可以防止有風吹過,燈火撲閃。而且吸煙時,安靜、幽暗的環境會讓你更加享受,你希望遠離外界的噪雜。有那麽幾個月,我連門兒都沒出。我不願見人,也不叫外賣。生活變得愈發猙獰。不知怎的,鴉片竟反撲過來。

CW:那些花船什麽樣?

馬丁:那是廣州的特色。當年,吸煙在亞洲妓院十分流行,人們認為鴉片可以養精蓄銳。花船極為奢華。煙民或租一晚,或是幾天,泛舟珠江之上,美女在懷,噴雲吐霧,吃喝玩樂。

CW:怎麽分辨大煙槍?

(十九世紀早期一隻釉麵煙鍋。)

馬丁:煙槍比較長,用煤油燈加熱時,人和燈之間得以保持一定距離。煙槍上有玳瑁或者鯊革之類的裝飾,不僅美觀,手感也好。所有的煙具都在意手感,這可以增加吸煙的樂趣。吸著鴉片,感受著指尖傳來的不尋常的觸感,實在是一種享受,工匠便是帶著這個想法製作煙具的。至於其他裝飾,華麗繁複而又細致入微的設計無不吸引著你,讓你迷醉其中。

CW:不過大多煙鍋看著就像門把手。

馬丁:是的,最常見的就是門把手狀的,有的也有造型,比如螃蟹狀等等。煙鍋的材質多種多樣,但主要還是陶或者炻瓷,紅棕色紫砂製的較多。在中國,紫砂常用來做茶壺,用它來做煙鍋和做茶壺是一個道理。中國人認為,每次用紫砂壺泡茶,茶會遺留在紫砂的空隙中。因此,每泡一壺茶,茶壺就越趨於完美。對煙鍋他們也是這麽想,每用紫砂煙鍋吸一次高檔的禪杜,你就越接近吸煙的完美境界,因為紫砂可以吸附遺留的鴉片。有的煙鍋在外麵會上一層釉,但裏麵都沒有。

CW:那麽煙燈呢?

(做工精致的景泰藍煙燈,發現於新奧爾良。)

馬丁:中國人在煙燈上可謂是下盡了功夫,越南人也是。煙館中,煙燈常常是唯一的光源。所有煙具都有各種刻麵和棱角反射燈光。一切看上去很是夢幻。事實上,戒煙後最思想的還是煙燈,那該死的煙燈,簡直是美極了。走進昏暗、安靜的小屋,蜷縮在煙燈旁,所有的煩惱都會煙消雲散。我手上最中意的,是盞天藍一色套料煙燈,燈上雕著花鳥圖,極為精致。

CW:對想要收集鴉片古玩的人你有什麽建議?

馬丁:慎之又慎。對賣家給的貨不要輕信。倒不是說賣家總想著敲竹杠,隻不過很多時候他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我見過一些人對天發誓他的寶貝是吸鴉片用的,但其實不是。下手前,多查查資料。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女子吸煙圖。)

其實在古董店淘煙具,尤其是像巴黎那樣的地方,淘到好東西的概率微乎其微。反倒是在某家閣樓發現寶貝的可能性更大些。也許主人的曾曾祖父剛好是煙民,這些東西扔到一邊被遺忘了。我在eBay上淘的就差不多是這個情況。那些飛去亞洲找鴉片古董的人其實去錯地方了。真寶貝都在這呢。

CW:上好的物件不該在博物館嗎?

(套料古董煙燈。)

馬丁:也許吧。我一直盼著哪天博物館對它起了興趣,那樣我還能幫上忙。我見過有的收藏家過世了,藏品落得個滿天飛,於是不久前我捐了些收藏給愛達荷大學。常常有人收集了一套煙具,他的家人卻不感興趣。這些寶貝最終又被賣家回購,然後再次出售。這樣的事見得多了,我就想,索性找個地方一股腦兒都捐了,不過他們得保證繼續收藏下去,留給學者和研究家。

之所以選擇愛達荷大學,是因為他們的人類學係在美國西部進行了考古挖掘,中國人曾在那裏的鐵路營和礦井等地方生活過。十九世紀,不論哪裏的中國人,至少一半是煙民。這次挖掘發現了大量煙具,沒有特別華麗的物件,而且大部分都品相不全。不過他們從地底下挖出來的碎陶爛瓷中研究出很多東西,這讓我很是佩服。

CW:你認為這類收藏危險嗎?

(描繪女子吸食鴉片的藝術圖,George Barbier繪,出自1915年法國雜誌《Fantasio》。)

馬丁:是的,但重申一點,我覺得搞收藏的那股強迫症一旦用錯了地方總會惹禍上身。不過,書裏寫的隻是我個人的想法。顯然,如果你打算開始收藏些和成癮的東西相關的寶貝,你是在玩火。我也見過幾個鴉片收藏家從沒嚐過鴉片,也沒那個興趣,不過這隻是特例。

我知道的大部分鴉片收藏家,跟我熟的,如果能吸煙,他們會吸。不過還是說,鴉片很難搞。你要去亞洲,還得找對人。但是如果你現在起身去泰國,傾盡家當、耗盡一生找鴉片,我保證你不會如願。那些現在依舊做著跟我一樣行當的人沒有理由向外人吐露真言。

(文中圖片均由史蒂芬•馬丁提供。想了解更多他的著作及收藏,請查看他的鴉片博物館網站及《萬惡的鴉片》Facebook主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