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青花瓷zt
(2014-03-02 23:47:32)
下一個
嘉慶青花瓷
嘉慶青花瓷使用浙料描繪(可能也兼用珠明料)。不少青花紋飾模糊,層次欠清晰。官窯尚遺乾隆時有層次之特點,僅濃豔程度不逮。此外,尚有豆青青花、哥釉青花、青花釉裏紅、淡描青花及漿胎青花。
嘉慶青花瓷造型繼承乾隆風格多,但不如乾隆規整,變化創新式樣少,已逐漸失去前期的優秀傳統。帽筒為創新式樣,逐漸代替了帽架。這一時期造型的主要特征是日常生活用瓷多,大型陳設瓷少。主要器型有瓶、罐、帽筒、麵盆、盒、煙壺、攢盤、攢碗、茶具、成套餐具(盤、碗、湯盆、溫鍋、蓋碗、格盤)、瓷雕擺件、鏤(透)雕大盤、香爐、防風燈、燭台和燈台等。
嘉慶初期瓷器署乾隆款,多沿襲舊製。嘉慶年款有“大清嘉慶年製”或“嘉慶年製”(幹支款)兩種款識。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製和大明成化年製款等,後者居多。堂名款與吉言款主要有嘉陰堂製、彩秀堂製、種芝堂製、壽頤堂、懋勤殿、福海珍藏和愛蓮珍賞等。傳世所見最早(青花器)嘉慶年款是署“嘉慶元年”銘款。傳世青花瓷有嘉慶元年銘款(即丙辰年)青花瓔珞紋高足杯。嘉慶款文字書法篆書多楷書極少,字體工整,結構謹嚴,多用青花書寫。民窯有“大清嘉慶年製”六字款和“嘉慶年製”四字款。民窯草率款識漸多,常見寫半邊字現象(草記款)。
道光青花瓷
道光青花瓷使用國產青料(可能是珠明料)描繪。早期產品為呈色穩定的正藍(偏灰或偏黑),極類明代永樂、宣德窯青花色調,惟色調欠沉穩,但無黑疵(鐵斑)現象,傳世品罕見。道光二十年以後,青花呈色鮮豔,但也有一部分淡描青花,色調多漂浮。
道光青花瓷的造型多是繼承前朝式樣,創新極少。無論是仿明代青花,還是仿乾隆、嘉慶朝的作品,遠不及前朝秀美圓潤。冬瓜罐為創新式樣。主要器型有燈籠樽、瓶、罐、壺、洗、花觚、香爐、盤、碗、花盆、燭台、魚缸和煙壺等。
道光青花瓷的紋飾,官窯仍保持工整細致的特點,但寓意喜慶、幸福的圖案增多。民窯青花瓷畫麵更是趨於草率和簡單化。道光皇帝嗜愛鳥、犬和草蟲,因而鬥雞、戲狗這一類的畫麵也出現得較多。清裝仕女開始盛行,戒煙歌、無雙譜、洞石和博古圖成為道光朝的時代特征。主要圖案紋飾有雲龍、團龍、龍鳳、夔鳳、雲蝠、蟠螭、一路連科、五福捧壽、蝶戀花、瓜瓞連綿、草蟲、鳳凰、牡丹、花鳥、梅雀爭春、魚藻、三羊開泰、太獅少獅、鴿、貓、蟈蟈、蟋蟀、勾蓮、纏枝蓮加“雙喜” 、鴛鴦蓮花、並蒂蓮、菊花、繡球、芝蘭、葡萄、三果、櫻桃、籟瓜、歲寒三友、木樨花(桂花)、皮球花、白菜、四季花、蘭石、天竺、靈芝、西湖十景、廬山十景、羊城八景、嬰戲、竹報平安、太白功書卷、夜宴桃李園、踏雪尋梅、西廂記故事、七夕會、無雙譜、仕女歌舞、耕織圖、八仙、清裝仕女、嬰戲暴竹、狩獵圖、十二花神、博古、八寶、印譜、八卦、殘卷故紙、秦磚漢瓦、金石文字、喜、吉、壽、萬壽無疆、“星月皎潔,銀河在天” 和戒煙歌等。在工藝方麵,胎體細白,胎質疏鬆,沒有致密堅硬感,分量相對較輕。器壁有的厚薄不均。釉麵亦不平整,波浪釉現象較普遍。多施粉白釉,少數是仿明代的青白釉,胎釉結合欠緊密。足根有的圓而粗。多數呈尖脊狀,少量為“泥鰍背”。
道光年款主要有“大清道光年製”或“道光年製”(幹支款)兩種。仿明清款識有大明成化年製、成化年製、大明嘉靖年製、雍正年製和大清乾隆年製,但是,款識寫法與被仿品迥異。堂名款比嘉慶朝多,主要有慎德堂、頤壽堂、立本堂、嘉樂堂、嘉陽堂、慶宜堂、直善堂、樂靜堂、退思堂製、浩然堂、履信堂、聚慶堂、珠林堂和惜陽堂等。使用楷書書寫的“慎德堂製”、“頤壽堂”款的道光瓷十分精美,以至於光緒和民國時期仿“慎德堂”款的器物頗多。傳世所見最早道光年款青花瓷是署“道光丙午年造”銘款,傳世青花瓷有道光丙午年銘款(即道光二十六年)青花纏枝蓮紋盤。道光款文字書法以篆書款為主。字體有力,筆劃粗,排列工整,風格近似於嘉慶款。其款識青花色調青色渙散,淺淡上浮。民窯有“大清嘉慶年製”六字款。民窯草率款識漸多,常見寫半邊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