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外婆在地裏摘菜時,被人看見了。於是乎,外公家來了客人的消息不脛而走,一頓飯的功夫,全村都知道了,農村傳播消息的方式太神奇了,直接秒殺今天的互聯網!
村裏人平日裏隻吃自家地裏種的菜,葷腥,需步行一個多小時,到鎮上去買,而且要逢圩,也就是各村之間交易的日子,一個星期有三次,雙單數輪流交替。
這位中年男子,聽說外公家來了“貴”客,恐有所需,出於好心,自願替老人分擔。外公依舊站在門檻內,囑咐來人:幫我買兩斤豬肉吧。那人爽快應允,領命而去。
屋裏,屋外恢複了安靜,隻聽得見知了的叫聲。然而這份安靜,卻隨著黃昏的到來,被徹底打破了!
先是放牛的孩子回村了。他們多半是七,八上十歲的男孩,往往兩兩結伴,手中拿著柳條,一邊打鬧一邊趕牛,男孩們穿著褲衩,光著膀子,身上的皮膚曬得黑黝黝的。被趕的有黃牛,或水牛,三三兩兩,慢慢悠悠地挪著步子,邊走邊方便。但用不了多時,牛糞就會被人用鏟子鏟起,放進編蘿,帶回家,找塊空地,排好,曬幹,收藏,用作冬天的燃料。
接著,放鴨的老漢趕著七,八十隻鴨子浩浩蕩蕩回村了。老漢頭戴一頂大草帽,身穿長袖襯衫,手持一根長長的竹竿,褲筒卷過膝。鴨子“嘎嘎嘎”地叫個不停,老漢手中的竹竿趕完左邊,趕右邊,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出軌現象。
此時,待在家中的老人們,開始點火燒晚飯,炊煙從各家的房屋頂上的煙囪嫋嫋升起,一家,兩家,三家… 整個村子在炊煙繚繞中熱鬧起來,砧板刀響,鍋碗瓢盆,夾雜大人們對小孩的吆喝聲,還有雞犬聲…
回村最晚的是村裏掙工分的壯勞力,天都黑了才回來,真正的披星戴月,七月是農村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名曰“雙搶”,為的是配合大自然的節氣安排。早稻熟了,要搶著收割,收割完,要馬上犁地,搶插晚稻秧;與此同時,割下來的早稻也要處理,讓穀子變成米,入倉,這其間有好幾道工序呢!
外公家的租客,四口之家,隨著勞動大軍,也日暮而歸了…
未完待續…
寫於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