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統大舉醒來,美國似乎在一夜之間變了天。負麵情緒飆升,無數憤怒和沮喪的語言噴湧而出。如果你將過去幾個星期以來,新聞媒體中正麵與負麵的用詞分析一下,你能發現一些端倪嗎?
答案是:“可能的”。上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從過去200年的“Google圖書”和“紐約時報”的存檔中,研究了一種被稱為“正麵語言偏向”的奇怪現象,它指的是人們(不同文化和語言)對語言的使用傾向於使用正麵的詞語。這種偏愛很明顯,但對其背後原因的解釋,社會科學家們卻各持己見。
這次,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新的可能模式。在這兩個世紀的文本中,他們發現人們對於正麵用詞的偏好會隨著國家的情緒,譬如,在戰爭,或困難時期,而下降。
“正麵語言的偏愛,已被一遍又一遍地闡明,但人們並沒有真正研究,它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波動,它是否存在某些可預測的因素”,論文的作者之一,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及計算機科學教授 Morteza Dehghani說。
為了測量語言的正麵性傾向,Dehghani博士的團隊從一個稱為“語言查詢和詞語統計” 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簡稱LIWC)的數據庫中,查詢並建立了一個分別與正麵,和負麵情緒相關的詞匯表,其中正麵詞語大約400個,例如,“真棒”,“漂亮”,“恩典”等,;負麵詞匯大約500個,例如,“受苦”,“悲傷”,“仇恨”等。
接著,研究人員在130萬篇“Google圖書”的文章,和1,490萬篇“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查找這些正麵和負麵詞語每年出現的次數。另外,他們還分析了與失業和通貨膨脹率,戰時傷亡估計,以及全民幸福指數調查,相關的詞語。
斯坦福大學博士研究生威廉·漢密爾頓(William Hamilton)專注於語言趨勢,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根據時間的推移來尋找變化的機製,可以為語言正麵傾向的背後機製,提供線索。
過去,曾有許多理論被提出:也許是因為我們是社會生物,正麵的語言能夠促進團體聯係和合作。也許我們天生樂觀。也許,總體來說,正麵的東西比負麵的多。
“如果光從一個靜態的時間切麵來看,很難將這些錯綜複雜的假設理清,”漢密爾頓先生說。
這項新研究為語言的正麵性可能會隨著客觀環境(如,戰爭,貧窮,以及主觀幸福等)而發生改變提供了證據。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過去200年裏,正麵語言的使用總體有所下降。
沒有參與該項研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馬克·利伯曼(Mark Liberman)說,類似LIWC數據庫之類的工具,是圍繞“今天人們的寫作,及討論習慣”而開發的。其結果是,數據庫並不能捕獲單詞含義,及使用頻率的變化。舉例來說,“awesome”這個詞,原意是“令人生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變成了 “很好”的同義詞。
此外,語言學和文本分析專家認為,“Google圖書”等的文本收集和組成有其局限性,文本的收集種類也會隨時間而變化,因此,在提取時間模式方麵存在一些概念不清。
“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傾向,”漢密爾頓說,“但需要更多的跟進,我完全相信這件事正在發生。”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研究員Rumen Iliev,論文的合作者說,這項研究隻是剛剛開始,這些顧慮的存在是完全合理。
他說:“我們希望我們的研究會激發更新更好的研究,希望這些研究能使用不同的字典,及不同的數據庫.”
文章來源:紐約時報 http://www.nytimes.com/2016/11/27/science/language-negative-wor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