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一次拿稿費

(2014-04-22 18:58:49) 下一個

第一次拿稿費
費淑芬 

雖然從讀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寫字,但是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的字也能變成鉛字。隻知道在報上登個啟事什麽的是要花不少錢的,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字成了鉛字後還有稿費可拿。

確切地說,我第一次寫稿並不是自覺的,而隻是為了完成一項工作任務。

那是1950年夏天,全省各地的文工團來杭州會演。那時解放才一年多,一切都是因陋就簡的。會演的地點在杭女中(現十四中)內,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單位也就自帶席子在教室裏打地鋪。各地區加上省裏的文工團一共有十來個,約四五百人,要互通信息、交流經驗,於是就出了個會刊。會刊需要稿件,規定每個文工團要有兩到三人為通訊員,我是我們團的通訊員之一。在團裏我隻寫過牆報;會刊的稿子如何寫,我心中沒數,有點緊張。後來經開會解釋,也就是和寫牆報差不多,報道些本團和兄弟團的情況。動手寫起來,倒也不太困難。那時流行寫好人好事,那天晚上我看到有兩個演員在路燈下對台詞,覺得熱情可嘉,就將這事作了報道,誰知很快就登了出來。會刊是鉛印的,還用了紅色的油墨,我感到漂亮極了,自己也十分興奮。更意想不到的是還收到一筆稿費。具體數目我已忘記,當然不多的,頂多塊把錢。但這卻是一筆額外收入呀!我們那時是供給製,除了女同誌每月比男同誌多一份衛生紙錢外,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將這錢上交團部,團部叫我自己處理,然而我拿在手上卻感到它“燙手”,十分不安。

當時天熱得像火燒,沒有降溫設備,除了人手一把紙扇或芭蕉扇之外,就隻能用井水洗臉洗手;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大鍋飯,沒有任何冷飲,連買支棒冰也感到是種奢侈。這樣我想出了個主意,拿了一隻大臉盆到街上,盡這點稿費買了一臉盆棒冰回來。於是立刻贏得一陣“烏拉”的歡呼,大家吃得不亦樂乎,我這才如釋重負,心安理得。

從此也就知道了“稿費”這個名詞。以後也就時常有點稿費收入,然而拿的次數越多,也就有點無動於衷,再也沒有那第一次般的激動了。盡管直到現在我還並沒有錙銖必計到稿子寄出就算稿費的程度,但是我明白自己已比那時貪得多了,再也不會幹那樣的“傻事”了,感到流失的不僅僅是歲月,還有那可貴的幼稚。
                 

 1995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