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說稱呼

(2014-03-07 20:21:17) 下一個

也說稱
費淑芬

“先生”、“小姐”現在已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稱呼,誰聽了都不會感到奇怪或者刺耳。可是有一個時期卻不是這樣的,它幾乎是一種批判用語。我對此有著深刻的印象。

記得是在50年代初期,我在嘉興工作,有一天假日,我和幾個女伴同到一個熟人家去玩。她母親是位家庭婦女,十分熱情地接待我們,並一口一聲小姐地招呼著。弄得我們十分尷尬,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因為那時我們接受的是“不愛紅妝愛武裝”的教育,正是“豪情”滿懷的時候。盡管我們這些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子,解放前對“小姐”這一稱呼並不陌生,然而這時候聽到這一稱呼,猶似觸電般刺激。感到這一幾乎是資產階級代名詞的“小姐”,應該像推翻舊製度一樣徹底推翻,使她成為一個曆史名詞,永遠不再出現。從此,這成了我們彼此間打趣的材料,遇到誰脾氣大一點,或者勞動差一點,都被貶為“小姐作風”。

若是說這一次的被稱為小姐,僅僅是出於一位老太太的習慣用語,並沒有真正涉及我的身份,並無利害榮辱的關係。那麽,另一次就大不相同了。1957年我被打入另冊下放農村勞動,與一切人都斷了聯係。突然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在我的名字下麵,赫然寫著“先生”兩字,這不啻是兩個鐵錘狠狠地砸向了我。信是一位平素尚算友好的同誌寫來的,因為有一件事必須問我才寫來這封信,想來也是經過思想鬥爭的吧?這字體飄逸的“先生”兩字,幾乎使我暈眩,因為這意味著:即使在這樣彼此比較了解的友人心目中,我也是沒有資格被稱為“同誌”了。為了這,使我本來就十分低落的情緒,更下陷了幾分。

待到“文革”時,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似乎“師傅”的稱呼又比“同誌”更高上一籌。即使是妙齡女郎,你稱她一聲“老師傅”,也會博得嫣然一笑。

作個不恰當的比喻,我覺得稱呼有點像服裝,既代表著身份,又不完全代表身份。在詞典上它雖有著定義,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這樣。它有一股潮流,受著時代、地域,特別是觀念的影響和製約。

曾記起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老和尚佛門戒律甚嚴,他怕小和尚不守清規,就將那些來廟裏燒香的青年女子稱為老虎,以為這樣會使小和尚害怕,不敢去接近她們。過了一段時間,老和尚以為自己的教育一定有成效,便故意試問小和尚怕不怕“老虎”,誰知小和尚憨憨地回答:“不怕,我喜歡老虎!”故事到此為止,沒有再往下寫。

我想美與醜、好與惡,不僅有它的本質,而且也有著客觀的標準,不是一聲稱呼改變得了的。就像那些燒香女子,即使被稱作“老虎”,又有什麽關係呢?

                            1994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