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上海人要買吃慣的餅幹隻有地攤上才有
老早,上海人把餅幹是作為零食的,是有點奢侈的食物,是在主食之外讓人有點期盼著調劑口味的東西。
不像現在有鋪天蓋地、品種繁多的零嘴,餅幹就更多被當作點心,不到餓了又一時沒有吃的東西的時候不會想起來去吃。
上海人過去的四大餅幹
梳打餅幹
上海人喜歡吃的餅幹裏,梳打餅幹是最平常、最普遍會選擇的品種。基本以鹹味為主,多為正方形和長方形,有的表麵還抹上細細的鹽。它是發酵過的,吃起來特別的酥鬆。又因加入了油,餅幹顯得油潤。平時吃梳打,多是當點心,感到口幹了,就喝茶水,有時候可以配一點適合墊墊肚子的湯羹,比如白木耳羹、赤豆湯之類。
另外梳打餅幹還有個用處,上海人家是歡喜做炸豬排的,炸豬排需要麵包粉,把它在豬排表麵粘上一層,然後開炸。早些年,麵包粉不好買,於是家裏就土法炮製,把梳打餅幹碾得細碎,當作麵包粉。
萬年青
很多上海人家裏常年備有梳打和萬年青兩種餅幹,口味不同,一家人各取所需。
萬年青餅幹有“道道”:萬年青餅幹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蔥香味,這個蔥香味怎麽來的?洋蔥酥是關鍵。泰康的萬年青餅幹裏配料之一,就是粉末狀的洋蔥酥和新西蘭進口奶油,成本高、香味也濃。但很多其它餅幹為了壓縮成本,放的是洋蔥水和人造奶油麥淇淋。這些東西外行人很少注意,但口味上會有差別。所以,一些幾十年來被泰康“養刁”的食客,再也不肯屈就其它品牌了。
動物餅幹
生於上世紀50到70年代的上海孩子,大多數是吃過動物餅幹的,就連這一時期的北京孩子對它也印象深刻。有的人如今年近半百還記得當年它賣0.48元一斤,另收6兩糧票。這些做成動物形狀的餅幹,有牛、虎、兔、馬、羊、猴、雞、狗、豬,好象沒有龍、蛇、鼠,也沒有熊貓,最大的是大象,沒有鯨魚。
吃動物餅幹有意思的一點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有的人先吃有兩個以上相同的動物,當它們都成單之後,就拿到什麽吃什麽。有些女孩子會把喜愛的動物依依不舍地留到最後,有的則把自己的生肖屬相末了再送進肚子。
牛奶餅幹
牛奶餅幹是帶有牛奶味道的餅幹,不是全是奶做的。吃的時候經常用牛奶餅幹蘸牛奶吃,這種吃法是有技巧的。蘸的時間太短,等於沒蘸,咬上去還是滿嘴脆生生的。假如蘸過頭了,那浸濕的部分就會狼狽地掉到牛奶裏。火候掌握得好,就可以出到一塊幹中帶濕、奶味更濃的牛奶餅幹。
還有一樣什錦餅幹是上海人想出來的發明。
老早,食品店大鐵皮箱裏每種餅幹賣到最後總有剩餘,那些餅幹或不足顧客所需要的斤兩,或是破損壞了賣相,把它當處理品也沒生意。這難不倒螺螄殼裏做慣道場的上海人,把各種剩餘餅幹倒在一起,拚成一個新品種——什錦果。它如什錦糖,其實就是個大雜燴,是個花色最多的餅幹。不過什錦果裏總有不愛吃的品種剩到最後,畢竟它是什七什八的不正宗,一般家裏也不會多買。
現在超市裏的餅幹都是價錢很貴,都是洋名字,真的上海人不喜歡。
現在上海人要買過去吃過的餅幹,隻有到這樣的店裏才有。
店堂內,隻見很多紙板箱整整齊齊地放在桌上,餅幹的名稱和價格用馬克筆手書在上麵。餅幹是散裝的,碼齊裝在塑料袋裏,像買菜一樣過秤。
這些散裝餅幹看上去不似現在超市裏賣的包裝好的那些,有明確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店老板是個老人了,說話也實在,“能放多久要看了,如果放在餅幹罐頭裏,在陰涼的地方不容易壞的”。
話說回來,壞不壞是一回事,好吃不好吃就是另一回事了。老人建議不要多買,買回來盡快吃掉,“回潮”了就不好了。這店裏的餅幹總共有二十種,價格在每斤7-18元之間。
對於那時大多數的上海人來說,泰康的萬年青蔥油餅幹、沙利文的杏元雞蛋餅幹、昌茂的雞蛋卷等等,都是難得一嚐的美味。直到上世紀90年代,益民一廠的華夫餅幹“邊角料”,還是人們爭相搶購的食品。每到冬天華夫餅幹出產的旺季,益民一廠門口天天都有人排隊買華夫餅幹的“邊角料”,並且得憑票購買。當時的“邊角料”大約是5元一斤,比成形的華夫餅幹便宜了近一半。
這老板說,他16歲時自告奮勇去新疆“支邊”,待了15年,回到上海後,在46歲那年,1992年,他時髦地“下海”,開了家紅玫瑰食品廠,後來開始賣老牌上海零食。
在他的童年記憶裏,大白兔、牛軋糖還是“可求”的零食,餅幹完全是奢侈品。直到他去新疆,臨走時,母親才下了“血本”花了五毛六分錢,給他買了一斤當時也算挺貴的老蘇打餅幹,給他在火車上當幹糧。結果原本好幾天的口糧,因為饞,他隻用了一晚上不到的時間就全吃完了。
當時市麵上最有名的五家餅幹生產商為泰康、益明一廠、益明四廠、康元和茂昌。現在在他的店裏,大部分貨品都是這些老品牌,總體價格基本在10到20元一斤之間。其中,泰康的萬年青、沙利文的老蘇打餅幹、沙利文的杏元餅幹、益民一廠的巧克力威化是“點擊率”最高的產品,常常會缺貨。有時候萬年青餅幹換別的品牌代替,老顧客還會不樂意。
(轉載)